- 年份
- 2024(9785)
- 2023(14413)
- 2022(12117)
- 2021(11783)
- 2020(9338)
- 2019(21718)
- 2018(21471)
- 2017(40605)
- 2016(22242)
- 2015(25389)
- 2014(25342)
- 2013(24398)
- 2012(22204)
- 2011(19454)
- 2010(19891)
- 2009(17993)
- 2008(16489)
- 2007(14444)
- 2006(12406)
- 2005(10818)
- 学科
- 济(75743)
- 经济(75655)
- 管理(59698)
- 业(54375)
- 企(46612)
- 企业(46612)
- 方法(34725)
- 中国(29459)
- 数学(29198)
- 数学方法(28800)
- 财(26921)
- 融(26685)
- 金融(26682)
- 银(24798)
- 银行(24766)
- 行(23928)
- 农(21759)
- 业经(19570)
- 地方(19511)
- 理论(18908)
- 制(17945)
- 学(16198)
- 教育(15295)
- 农业(14698)
- 务(13878)
- 教学(13827)
- 财务(13814)
- 和(13792)
- 财务管理(13788)
- 企业财务(13140)
- 机构
- 大学(293938)
- 学院(292927)
- 管理(112681)
- 济(107916)
- 经济(105185)
- 理学(97542)
- 理学院(96474)
- 管理学(94654)
- 管理学院(94142)
- 研究(92375)
- 中国(73774)
- 京(61675)
- 科学(57151)
- 财(55557)
- 所(44568)
- 中心(44442)
- 江(42962)
- 范(42466)
- 财经(42281)
- 师范(42076)
- 农(41379)
- 业大(41156)
- 研究所(40493)
- 北京(39317)
- 经(38370)
- 州(36472)
- 院(33779)
- 师范大学(33494)
- 技术(32945)
- 经济学(32436)
- 基金
- 项目(201202)
- 科学(156379)
- 研究(155217)
- 基金(140944)
- 家(120212)
- 国家(119060)
- 科学基金(102561)
- 社会(94008)
- 社会科(88926)
- 社会科学(88904)
- 省(81113)
- 基金项目(75162)
- 教育(73925)
- 划(66886)
- 编号(66419)
- 自然(64212)
- 自然科(62671)
- 自然科学(62660)
- 自然科学基金(61496)
- 资助(57168)
- 成果(55817)
- 课题(46619)
- 重点(44905)
- 部(43538)
- 发(42948)
- 创(42624)
- 项目编号(41621)
- 大学(39419)
- 创新(39403)
- 年(39094)
- 期刊
- 济(116521)
- 经济(116521)
- 研究(90672)
- 中国(63077)
- 教育(50921)
- 学报(43742)
- 财(43303)
- 管理(41172)
- 科学(38873)
- 农(37954)
- 融(36760)
- 金融(36760)
- 大学(34455)
- 学学(31168)
- 技术(27513)
- 农业(26221)
- 财经(20481)
- 图书(20102)
- 业经(19141)
- 经济研究(18447)
- 经(17394)
- 理论(15250)
- 问题(14665)
- 实践(14222)
- 践(14222)
- 职业(13807)
- 书馆(13740)
- 图书馆(13740)
- 科技(13609)
- 版(13018)
共检索到437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璇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财富,而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则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二者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培养高校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课的路径,以便更好地通过思政实践课这一关键课程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思政实践教学 路径探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培涛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革命与实践历程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与独特育人功能的红色文化,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大量的革命文献、革命战争遗址以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工匠精神等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大力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其思政价值,创造性激发其教育作用,是新时代社会各界必须正视的重点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小红 周阳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红色基因所承载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品质等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相辅相成。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能够有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引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在育人元素的选择上,应重点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坚定信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选择上,应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维度开展工作。
关键词:
红色基因 课程思政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东 邓昌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思政课实践教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丹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一部分,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政治教育工程。把红色旅游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课堂、思想中,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既有利于落实教育任务,又有利于拓展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接班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岳凤兰 赵曾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三大方面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历史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性的需要;形势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性的需要;国情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性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精神内核具有提高政治认同、培育民族认同、传承精神财富等方面的价值耦合。通过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等有效路径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 思政课教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锐
<正>历史文化学习既要有开放包容的宏观视野,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了解不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文化特征,也要立足当地,关注区域历史文化特征与演化路径,加深学生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区域历史文化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对学生来说更具亲和力,对唤醒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改造思想文化理念、提升历史文化学习兴趣具有突出作用。地域历史文化教学不应是单纯的区域历史分析,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阐释区域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使区域历史文化发挥应有的立德树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区域历史文化时能够做到反思、领悟、提升,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宁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越来越多地融进各大高校的思政课堂。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中,红色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红色文化也是各大高校思政课堂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优良资源。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各大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成果。然而,如何正确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成为了各大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各大高校需要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探究,从而进一步优化红色文化相关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和教师营造出更好的红色文化氛围,以便于进行红色文化知识的传播工作。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思政课堂 教学 融合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倪亮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和生命密码,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精神谱系之中。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是新时代实现高校创新育人和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由孙利等著,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9月出版的《红色基因不竭动力-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的传承与思考》一书,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的角度,系统梳理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深度聚焦和挖掘"延安根军工魂"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邓鹏
红色文化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度契合,其物质性、制度性和精神性面向,可分别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感知认知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马克思主义 信仰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鹏 王永友
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高校育人实践的宝贵资源。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可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以育人实践为核心打造高校红色文化的资源高地、研究高地、话语高地和传播高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秦海雷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这一背景下,由黄丽娟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一书深入研究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全书共包括六个章节:首先对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并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理论、“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抗疫精神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探究了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创新;其次,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最后,从思政教育体系、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思政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实践创新四个方面阐释了成人思政教育模式的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佳悦 杨辉 李萍 孙丽娟
混合式教学方式的产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授课模式的转变,更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供了有利契机。基于此,文章在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探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并选取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学原理》进行教学实施,探索出“双重+三元+四动+五感”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横向+纵向”的思政内容供给体系,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信自律、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念和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会计学原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有效性,增强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更好地为新时代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在理念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坚持与德育有机结合;在实践做法上,通过融入式教学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为中职思政课有效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融入 思政课 中职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程春华 刘明菲
本文以世界民族类课程为例,研究“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融入高校民族类课程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是教育数字化的产物,是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融合创新的结晶。“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具有丰厚的价值意蕴,包括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有利于创新学教学模式,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适应教学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需求,对学生因材施教、增强其学习积极性等。按照“思播课”知识产品生产、分配与消费等环节,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资准备、教学组织、学生评估、反馈改进等流程开展融入实践。评估显示获得提高学生成绩、增加学生参与度与满意度、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成效,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教学目标。但也面临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差异、教师时间与技术资源各异等需改进的问题。“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融入民族类课程具有广阔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