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593)
2022(1376)
2021(1317)
2020(1157)
2019(2886)
2018(2816)
2017(5999)
2016(3070)
2015(3524)
2014(3643)
2013(3573)
2012(3368)
2011(3037)
2010(3059)
2009(2856)
2008(3049)
2007(2829)
2006(2814)
2005(2737)
2004(2613)
作者
(8870)
(7321)
(7156)
(6982)
(4711)
(3503)
(3437)
(3021)
(2914)
(2674)
(2556)
(2503)
(2486)
(2408)
(2400)
(2250)
(2094)
(2082)
(2051)
(1952)
(1889)
(1860)
(1728)
(1677)
(1675)
(1666)
(1635)
(1590)
(1564)
(1509)
学科
(14345)
银行(14200)
(13040)
(10894)
(10404)
经济(10393)
业务(8854)
(8202)
制度(8200)
银行制(7705)
(6708)
金融(6708)
管理(6156)
(5702)
方法(5208)
(4852)
企业(4852)
数学(4503)
数学方法(4458)
中国(3719)
(3407)
贸易(3399)
(3350)
(3021)
电子(2785)
体制(2765)
网上(2466)
网上贸易(2466)
(2390)
(2259)
机构
大学(40616)
学院(38855)
中国(18975)
(17712)
经济(17289)
(16550)
银行(15872)
管理(14766)
(14703)
研究(13824)
理学(11523)
理学院(11402)
管理学(11235)
管理学院(11147)
(10348)
(9145)
(8590)
(8196)
金融(8085)
中心(7796)
财经(7754)
(7616)
(7028)
(6896)
人民(6894)
农业(6821)
科学(6757)
(6453)
经济学(6144)
研究所(6098)
基金
项目(21759)
科学(16850)
基金(16596)
研究(15568)
(14258)
国家(14144)
科学基金(12106)
社会(10052)
社会科(9615)
社会科学(9612)
基金项目(8484)
(7725)
自然(7686)
资助(7618)
自然科(7536)
自然科学(7534)
自然科学基金(7411)
教育(7126)
(6657)
编号(5838)
(5173)
成果(5010)
重点(4848)
教育部(4653)
(4442)
国家社会(4404)
(4328)
人文(4279)
科研(4275)
大学(4252)
期刊
(21925)
金融(21925)
(19704)
经济(19704)
研究(17638)
中国(10368)
(7983)
(7477)
管理(6200)
学报(5977)
科学(5453)
大学(4613)
财经(4580)
学学(4286)
农村(3923)
(3923)
(3823)
理论(3370)
经济研究(3308)
农村金融(3192)
教育(3165)
实践(3115)
(3115)
技术(3037)
国际(2896)
农业(2887)
业经(2690)
问题(2525)
中国金融(2371)
(2297)
共检索到78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大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企业不断向金融业渗透,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交易异军突起,这种崭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经营数字化、平台化趋势对传统商业经济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给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苑德军  
发展绿色信贷,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战略转型的客观要求发展绿色信贷的经济意义所谓绿色信贷,是指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经营决策过程中,注重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追求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融资形式。绿色信贷是对传统信贷的延伸和发展,其和传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向明  花荣斌  涂印平  
县域经济发展为农村金融业务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此,县域农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细化市场定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把县级农行打造成县域主流零售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惠宇  
商业银行应顺应中国经济结构和金融业态轻型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以轻型银行为方向,不断深入地推进战略转型当前,中国经济、金融正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其共同特征就是由"重"向"轻",即经济正从高污染、高能耗重化工业向以创新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轻型产业结构转变,金融正从传统的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低效益效能的粗放重型经营模式向内涵集约式的轻型发展模式转变。这些变化需要商业银行顺应中国经济结构和金融业态轻型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以轻型银行为方向,不断深入地推进战略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建国  
银行需要建立风险与资本统筹兼顾的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的综合能力建设,确保持续保持与自身风险状况、管理水平相适应的资本水平自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正式发布《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巴塞尔协议I)以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历经从巴塞尔协议I到巴塞尔协议Ⅱ再到巴塞尔协议Ⅲ的漫长变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大志  
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已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在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浪潮中,华夏银行将继续加快与互联网等新兴金融业态的融合,用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思维与银行风控底线思维相结合,把华夏银行互联网金融打造为"第二银行",建立相对独立的产品、渠道、团队、平台等银行服务运行体系,努力追赶同业,实现"弯道超车"。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崇阳  
如何打造一个流程银行?这还得从业务流程重组谈起。迈克尔·哈默和约翰·钱皮在传世之作《公司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中首次诠释了业务流程重组(BPR)的概念,并定义为: 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再平  
"普惠金融体系"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年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2012年6月,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普惠金融成为重要议题,大会通过的宣言承诺,将进行金融部门改革,促进金融普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采宜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设计中,重点提到要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诸如"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离岸金融业务先试先行"等一系列政策导向给我们带来一个远景猜想:上海自贸区会是第二个香港吗?本文分析认为,上海自贸区应大胆尝试金融改革开放的诸项措施,其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景不可估量,人民币离岸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将大大超过香港。同时,本文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当年发展的经验,认为从经济体制、市场结构等各种特点看,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比较适合采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内外分离型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来运  郑鑫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在即,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正在途中。为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迫切需要对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量化。基于国际比较进行测算,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有望达到美国的60%以上,在国际上的位次将超过西班牙、韩国,与以色列、意大利或欧盟平均水平相当,有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20212049年GDP年均增速需保持在4.4%以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任洪斌  
在全球经济变局下,我们该如何看待形势?如何应对转型升级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如何实现从大到强的历史跨越、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此,我有三个观点与大家交流、分享。第一,大企业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中国经济和大企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有调整,但通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大企业仍然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本文从时代特征、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三个维度,按照与"世"俱进,动态把握"富强";立足国情,求是把握"民主";传承创新,"三自"把握"文明";公正包容,人本把握"和谐";天人共生,永续把握"美丽"的思路,创新理解、精准把握中国发展第二个百年目标。以人均GDP翻两番,建立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走后信息化引领后工业化、后工业化支撑后信息化的新型后工业化道路,国防军队力量壮大,国际话语权增强等为重点,大力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为路径,大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等为抓手,大力提升社会和谐度与全体人民福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小娴  
我家的对面,有一幢漂亮的大厦,大厦的顶楼,住着一男一女,每天晚上7点多钟便准时回家。回家之后,他们会把落地玻璃窗前的纱帘放下,然后点起家里所有的灯。他们的灯特别多,有垂吊的,放在桌上的,沙发旁边的,墙角的,地上的。灯影透过纱窗,落在凡间。我常常站在窗前,看他们的灯,在我的视线所及之处,我看到的是一室的温柔,男人与女人在灯下依偎、嬉戏。每一晚,我一直希望他们别忘记开灯,用他们的灯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瑞明   史新星  
“第二个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治理、农耕技术发展、农事习俗形成等方面。在现代农业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虽然农耕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但其所蕴含的田野智慧却依然能为乡村振兴,乃至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诸多有益滋养。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导,新时代要把优秀农耕文化传承融合于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题中,通过乡风道德营造、多元乡村治理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多种路径去实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杜欢政   聂雨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第二个结合”,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契合实际、内容完整、逻辑严谨的重要论述。从理论内涵上看,这一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凝练概括,又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的深层把握,即理想追求、思想主张和精神特质的契合。从历史赓续上看,这一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思想解放与理论突破的相伴而生。从实践向度上看,必须立足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从价值意蕴上看,这一论述对于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全球性发展难题及滋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