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5)
2023(17616)
2022(14898)
2021(13851)
2020(11819)
2019(27302)
2018(26753)
2017(51017)
2016(27129)
2015(30768)
2014(30250)
2013(30032)
2012(27862)
2011(25197)
2010(25391)
2009(23740)
2008(23016)
2007(19992)
2006(17884)
2005(16274)
作者
(79313)
(66249)
(66174)
(63036)
(42588)
(31746)
(29963)
(25826)
(25446)
(23753)
(22941)
(22411)
(21350)
(21186)
(20954)
(20627)
(19643)
(19304)
(19175)
(18939)
(16666)
(16350)
(16270)
(15512)
(14985)
(14975)
(14683)
(14152)
(13576)
(13033)
学科
(132632)
经济(132503)
管理(77547)
(72133)
(58825)
企业(58825)
方法(58498)
数学(52079)
数学方法(51314)
中国(33429)
(30124)
(29077)
(25826)
业经(25497)
地方(25234)
(22906)
贸易(22889)
(22197)
(21021)
农业(20559)
理论(18878)
(18807)
金融(18805)
(17840)
银行(17788)
(17506)
(17334)
财务(17269)
财务管理(17228)
(17061)
机构
大学(398268)
学院(393759)
(173506)
经济(170447)
管理(150291)
研究(139365)
理学(129804)
理学院(128392)
管理学(125773)
管理学院(125076)
中国(106620)
(84647)
科学(83459)
(78079)
(70629)
(65358)
研究所(64239)
财经(62436)
中心(62361)
(57938)
业大(57350)
(56951)
经济学(55188)
北京(53622)
农业(51400)
(50160)
(50110)
师范(49568)
经济学院(49487)
财经大学(46545)
基金
项目(264408)
科学(209549)
基金(196469)
研究(187712)
(173411)
国家(172101)
科学基金(147331)
社会(122344)
社会科(116158)
社会科学(116125)
基金项目(101673)
(99885)
自然(96173)
自然科(94079)
自然科学(94049)
自然科学基金(92400)
教育(87206)
(85512)
资助(82999)
编号(72766)
重点(60253)
(59639)
成果(59155)
(56428)
(54498)
国家社会(52456)
教育部(51426)
科研(51243)
创新(51061)
课题(50836)
期刊
(188961)
经济(188961)
研究(118760)
中国(77577)
学报(64201)
(59928)
科学(59595)
管理(58585)
(57707)
大学(49247)
学学(46303)
农业(39359)
教育(38318)
(36248)
金融(36248)
技术(35629)
经济研究(33208)
财经(32203)
(27771)
业经(27212)
问题(24018)
统计(23391)
(22678)
(21631)
技术经济(20955)
(20383)
世界(19887)
国际(19155)
决策(18634)
(18207)
共检索到594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文兴  陈雅男  
本文发展了一个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发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关系非常不同于长期关系。相对于其他消费理论分析框架而言,该模型具有明显包容性,并与Granger-Engle非经典时间序列方法成功实现了“对接”。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永久性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随机游走假说,以及曼昆的λ假说等消费理论或假说,也都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得到解释,或者说上述理论流派或假说都属于特例。实证分析结论不但支持该理论框架,而且比较恰当地刻画出了我国转型经济中的重大政策和制度变迁的影响。将消费看成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来源,是解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非稳定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框架下也很容易认识到,从长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耘  吕冰洋  郭庆旺  贾俊雪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投入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率低,是低效的。为研究这个结论是否成立,本文构建一个区分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提出判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三个基本命题。结合这三个命题,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中过去和目前都存在着明显的体现在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1990—2005年间该形式的技术进步率至少在5.1%—6.0%以上,并且中西部地区这种技术进步并不必然低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说明,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高投入式增长并非一定是低效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建芳  龚六堂  张庆华  
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要么强调了教育的作用,要么侧重于健康的影响。虽然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在度量人力资本的时候,采用了教育和健康两个指标,但是尚未有研究给出人力资本的具体构成形式。本文把教育和健康看作两种资本,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组合生成。关于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源于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另一种认为经济增长应该归功于人力资本存量。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在此模型中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和存量都会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中既有人力资本积累的功劳,也有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我们以这个内生模型为理论依据设定计量模型,利用19...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宗胜  李清彬  
中国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的相关研究在检验方法、变量核算、数据统计口径、原因和源泉解释上存在诸多争议,通过详细梳理相关文献,按照检验结果、对结果的解释和改善路径的逻辑结构对现有研究做了细致的总结:从初期研究的动态无效率到后来的动态有效,从核算方法的单一到多管齐下,从粗略引用与西方相同的统计口径到认真考虑中国统计账户的具体特点,从无效率的原因解释到有效率的源泉探索以及得到的相关认识。最后给出了总结性评述和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王弟海  龚六堂  
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重点,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在一个资本积累与创新相互作用的框架下内生化劳动力供给,假设政府通过征收平滑的收入税为公共支出融资,并且将政府公共支出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性支出,从而考察了税收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政府通过征收收入税为生产性公共支出融资时,收入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倒U形的关系,从而回到了Barro(1990)的结论,尽管本文强调的政府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Barro(1990)差别较大;在基准经济(benchmark economy)的参数环境下,财政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繁成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通过产生外部性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和方差分解计量了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税制结构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军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回顾37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教育变量的方法,拓展出体现教育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教育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实证估计了1978—2014年教育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4年期间,中国教育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平均提高约0.2311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是今后中国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永远  
本文以中国的经验数据为样本 ,对人力资本的产出贡献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为正 ,但贡献率较小 ;同时 ,人力资本并不具有长期产出增长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峰  张建堡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永忠  
本文以资本外溢AK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金融发展、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作了一个文献综述。理论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转化为资本比率、改善投资配置效率和改变储蓄率等途径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并形成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和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的双重均衡。经验分析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金融发展与内生增长理论的预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发昇  
教育对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素质"节点"实现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劳动力素质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以物化资本来衡量人的作用已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本文尝试放弃一些生产函数模型的传统做法,提出以体现教育作用的劳动力素质作为增长要素的评价标准,这与将劳动力资本化的人力资本作为评价标准相比,必将是一种挑战,无疑对指导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平  张玉  许家云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就智力外流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积累对流出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智力外流通过激励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显著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增长;(2)内陆欠发达地区智力外流的人力资本激励效应的边际作用比较大,而沿海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更强,总体来看,智力外流的经济增长效应在沿海发达地区更加明显;(3)通过引入交互项,本文还发现智力外流通过人力资本激励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智力流动规模的扩大而提高,进一步引发对中国最优智力外流水平的思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俊  李雪松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教育基尼系数量化了我国1996~2004年31个省份的教育获得不平等程度,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我国的教育扩展政策收效显著,它显著地改善了地区间教育获得不平等状况,但两者间的“倒U”关系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上未能得到完全印证;同时,教育不平等将阻碍经济增长,地区间教育不平等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对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有效增长的教育政策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佳峰  
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积累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2000年中国县级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而积累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不容忽视。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和女性接受教育的年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正向且显著,但前者贡献更大。此外,中国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在地区教育发展模式上,存在四种聚集模式,分别是H-H类型、L-L类型、H-L类型和L-H类型,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均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简泽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BC model,the effects on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technology shocks is measured through a SVAR.Some facts are disclosed that technology shocks induce the fluctuations of actual GDP,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but the most of fluctuations of GDP and investment can not be explained by th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