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6)
- 2023(10119)
- 2022(8398)
- 2021(8120)
- 2020(6634)
- 2019(15202)
- 2018(15177)
- 2017(26523)
- 2016(16175)
- 2015(18676)
- 2014(19165)
- 2013(17570)
- 2012(16257)
- 2011(14634)
- 2010(15415)
- 2009(13799)
- 2008(12552)
- 2007(11601)
- 2006(10586)
- 2005(9911)
- 学科
- 济(43593)
- 经济(43532)
- 管理(34439)
- 业(33333)
- 中国(29658)
- 融(25813)
- 金融(25810)
- 企(25395)
- 企业(25395)
- 银(24010)
- 银行(23993)
- 教育(23941)
- 行(23301)
- 农(17378)
- 理论(16125)
- 地方(15136)
- 财(14771)
- 教学(14562)
- 方法(14247)
- 制(14060)
- 农业(12243)
- 数学(12079)
- 数学方法(11791)
- 业经(11611)
- 中国金融(11014)
- 学(10571)
- 务(9582)
- 财务(9555)
- 财务管理(9528)
- 企业财务(8945)
- 机构
- 学院(198181)
- 大学(195281)
- 研究(67349)
- 济(64842)
- 经济(62641)
- 管理(60936)
- 中国(52718)
- 理学(49605)
- 理学院(48842)
- 管理学(47707)
- 管理学院(47287)
- 京(43944)
- 范(39620)
- 师范(39373)
- 科学(38470)
- 教育(36994)
- 江(36708)
- 财(35591)
- 中心(33615)
- 所(33001)
- 州(32336)
- 师范大学(31662)
- 职业(31514)
- 技术(31332)
- 研究所(29172)
- 北京(28742)
- 农(27999)
- 财经(26727)
- 院(24213)
- 业大(24078)
- 基金
- 项目(117432)
- 研究(101504)
- 科学(91174)
- 基金(74999)
- 家(61797)
- 国家(60936)
- 教育(57693)
- 社会(56762)
- 社会科(53221)
- 社会科学(53208)
- 省(51811)
- 科学基金(51504)
- 编号(48874)
- 成果(43840)
- 划(43653)
- 基金项目(38695)
- 课题(38473)
- 年(34114)
- 资助(31176)
- 自然(29510)
- 自然科(28786)
- 自然科学(28783)
- 项目编号(28479)
- 规划(28347)
- 自然科学基金(28219)
- 重点(28167)
- 性(28029)
- 发(27230)
- 部(26580)
- 创(25049)
- 期刊
- 济(80011)
- 经济(80011)
- 研究(74129)
- 教育(72538)
- 中国(61797)
- 融(34557)
- 金融(34557)
- 财(29906)
- 农(26573)
- 学报(25352)
- 技术(24989)
- 职业(22581)
- 管理(21837)
- 科学(21432)
- 大学(20748)
- 学学(16869)
- 农业(16714)
- 技术教育(14938)
- 职业技术(14938)
- 职业技术教育(14938)
- 图书(14572)
- 业经(13333)
- 坛(13232)
- 论坛(13232)
- 财经(13165)
- 发(12229)
- 经(11407)
- 书馆(11053)
- 图书馆(11053)
- 经济研究(10900)
共检索到341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亚云 孙亚峰 车沛彤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分析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中审美趣味融入培养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思考非遗融入的方法和路径。构建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审美趣味融入培养的“知非遗、爱非遗、创非遗”进阶式“非遗+”项目教学体系,并在“徐州香包”课程建设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多主体联动、多形式教学和多平台融合的实践路径,为高等职业院校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贾妍
实训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流通类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推手。文章以末端物流实训课程为例,从劳动教育融入实训课程标准出发,阐述了劳动教育在末端物流实训课程中的实施举措。
关键词:
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 劳动教育 实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东 邓昌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思政课实践教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扬帆 周婕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在2019年6月10日获批为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编号:XJK19CZY071)。文章按照课题报告的规范格式进行阐述,对劳动教育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相应方案和创新之处。立足于已有研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思考和分析,本开题报告对原来的实施方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从而方便更为深入的研究,有效地推进课题的进展。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高职 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勤 陈娜 李晓鹏 吴琦 丁永电
为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文章结合宜春学院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构建体现思政专业性和劳动时代性的“模块化+多样化”立体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特色特点,形成体现思政特性、课程特点和劳育特色的“德行一体+知行合一”融合式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传统课程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建立体现多指标、多模块和多内涵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劳动素养”综合性考评模式,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推行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希 罗黎敏 杜学文
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由劳动的主客体统一关系、实践性和情感性等主体特性决定的。结合、契合和"真做"是实现劳动育人价值的劳动教育规律,在劳动教育观照下,劳动的主体特性才得以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能力和素养。从劳动教育的视角剖析高校专业学位培养的学科化严重、实践能力弱、职业素养差等问题。针对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特点和问题,提出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现路径,构建应用创新导向的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提出行动导向的课程实施与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构建和实践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劳动育人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发展性、实践能力和岗位素养统一,培养一支留得下、用得上的爱农强农人才队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贾妍 辛磊
文章通过对高职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比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职院校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能。借助高职流通类专业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融合递进式"教学模式,创新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高职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途径建议。
关键词:
流通类专业实践教育 劳动教育 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宇辉
本文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地铁站务专业为例,介绍了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就这种做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职业素质 专业课教学 地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军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协同机制。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遵循劳动教育育人规律,形成特色劳动教育协同机制,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劳动教育教学团队,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建设特色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劳动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婕 周扬帆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在2019年6月10日获批为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编号:XJK19CZY071)。文章按照课题报告的规范格式进行阐述,对劳动教育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相应方案和创新之处。立足于已有研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思考和分析,开题报告对原来的实施方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从而方便更为深入的研究,有效地推进课题的进展。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高职 人才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郑冬超 熊莉 樊佳 汪红 席德慧
通过采取完善实验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等措施,植物组织培养趣味实验在通识课程的开设中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实验的开设有助于让非生物专业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其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关键词:
本科通识教育 生物实验教学 植物组织培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时进 邵敏
在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校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探索将科技人员创业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导师+项目+团队"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丰富和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同时带动大学生创业由单纯复制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关键词:
科技人员创业 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叶海 陈荣明
"双创"文化具有引领研究生培养导向、激发研究生成长活力、展现研究生双创效能的重要价值。南京理工大学从壮大"双创"文化基因,提高研究生"双创"意识;融入"双创"文化要素,提升研究生"双创"能力;营造"双创"文化环境,提升研究生"双创"志趣三个方面入手,将"双创"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中。南京理工大学的经验表明要想发挥"双创"文化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高校一要凸显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和核心地位;二要优化活动组织,搭建"双创"文化平台;三要形成合力,构建研究生"双创"文化体系。
关键词:
研究生 “双创”能力培养 军工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钟碧芬 何静
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质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缺位,素质教育类课程远离职业岗位实际。高职院校在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超前培育,应打破职业教育功利化、素质培养边缘化、责任文化碎片化的现象,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与责任文化融合贯通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责任文化 职业素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海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的主旨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能工巧匠。如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就必须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存在的不足之处入手,通过构建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的路径,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内容、师生共同培养的文化精神和构建学校自身文化软实力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艺双馨"人才。通过国家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政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社会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学校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 专业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