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8)
- 2023(7438)
- 2022(6094)
- 2021(5656)
- 2020(4646)
- 2019(10471)
- 2018(9748)
- 2017(18497)
- 2016(10613)
- 2015(12020)
- 2014(12050)
- 2013(10989)
- 2012(9994)
- 2011(8944)
- 2010(9406)
- 2009(8508)
- 2008(7375)
- 2007(6626)
- 2006(5631)
- 2005(5238)
- 学科
- 济(31053)
- 经济(31016)
- 业(27338)
- 融(25490)
- 金融(25490)
- 管理(24778)
- 企(22531)
- 企业(22531)
- 银(22450)
- 银行(22436)
- 行(21840)
- 中国(17411)
- 方法(13828)
- 财(12832)
- 数学(12507)
- 数学方法(12262)
- 中国金融(11095)
- 制(10808)
- 理论(10216)
- 务(9637)
- 财务(9621)
- 财务管理(9604)
- 企业财务(9380)
- 农(9102)
- 教育(8904)
- 教学(8898)
- 业经(8015)
- 地方(7946)
- 体(6864)
- 农业(6642)
- 机构
- 学院(134510)
- 大学(131784)
- 济(50910)
- 经济(49618)
- 研究(45011)
- 管理(43279)
- 中国(38647)
- 理学(37243)
- 理学院(36752)
- 管理学(35856)
- 管理学院(35620)
- 京(27041)
- 财(27034)
- 科学(26071)
- 中心(22917)
- 所(22529)
- 农(22209)
- 财经(21683)
- 研究所(20540)
- 江(20515)
- 范(20259)
- 师范(20035)
- 经(19848)
- 业大(18359)
- 融(18241)
- 金融(17927)
- 技术(17601)
- 州(17570)
- 经济学(17446)
- 农业(17408)
- 基金
- 项目(89622)
- 研究(69683)
- 科学(69647)
- 基金(61966)
- 家(53451)
- 国家(52908)
- 科学基金(45190)
- 社会(41952)
- 社会科(39810)
- 社会科学(39801)
- 省(37374)
- 教育(36619)
- 基金项目(32072)
- 划(30934)
- 编号(29355)
- 自然(27922)
- 自然科(27358)
- 自然科学(27349)
- 自然科学基金(26889)
- 资助(26210)
- 成果(25045)
- 课题(22613)
- 重点(21326)
- 性(20700)
- 部(20241)
- 创(20105)
- 年(19346)
- 发(19239)
- 大学(19030)
- 创新(18388)
共检索到208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霞 崔映芬
可雇佣性是大学生能够成功谋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知识、技能等因素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是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并已得到践行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的方式。英国的可雇佣性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约克大学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们在培养学生可雇佣性、指导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有不少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可雇佣性 课程 英国经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霞 崔映芬
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是全球化时代企业最为看重的。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是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并已得到践行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的方式。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可雇佣性的含义、构成和如何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希望对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改革有所启发。
关键词:
全球化 可雇佣性 课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焕敬
一、引言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以及我国许多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教育和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更新缓慢、高素质师资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青 闫思
在英国政府的教育新政指导下,高等教育研究部门、博士研究生本人、学校和管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共同为博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负责,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力能力,并将这种能力与雇主所需要的可转移技能和可雇佣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系统阐述了英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最新变化及特点,旨在对我国的博士人才开发与培养予以某些启示,从而激发更多学者和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关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莉
大学生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内部相通性,以就业实现为指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对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符合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在充分解读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要素模型,并重点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
可雇佣性 创新能力 大学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邓环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是高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中深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剖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明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等教学全过程,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才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使大学生成功获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包括以通识技能为基础的人际技能、国际化技能、应用技能、自我发展技能、随机应变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内涵和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应用教育为导向,创新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的集成课程体系和可雇佣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通过引导式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中外合作国际化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培
关键词:
雇佣技能 生成机制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洁
近年来,高等教育、工作结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巨变,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难以预测、更快速变化和竞争更加激烈动荡的劳动力市场。本文阐述了国外权威机构和学者对可雇用性定义、可雇用技能内涵以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或雇主视角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可雇佣性、可雇佣技能和可转换技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国外企业/雇主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和可雇用技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炯天
人才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要素。育人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学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模式、科学布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来说,首先是受教育者,然后再变成教育者。要提升认识,从为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炯天
人才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要素。育人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学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模式、科学布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来说,首先是受教育者,然后再变成教育者。要提升认识,从为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亚云 孙亚峰 车沛彤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分析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中审美趣味融入培养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思考非遗融入的方法和路径。构建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审美趣味融入培养的“知非遗、爱非遗、创非遗”进阶式“非遗+”项目教学体系,并在“徐州香包”课程建设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多主体联动、多形式教学和多平台融合的实践路径,为高等职业院校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庞朝晖 张敏 张帆
完善课程设置是提升大学生可雇用性的有效途径。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用性的基础上,从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满足雇主需求、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等方面综合探讨土木工程课程设置。
关键词:
大学生 可雇佣性 课程设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东辉
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是指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可持续就业的能力品质。可雇佣性只有融入课程,才有可能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参考瓦伦、约克和奈特的可雇佣性融入课程的设计方法,结合我国大学课程设计现实,提出三个层面的课程设计方式,分别是: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可雇佣性技能嵌入核心课程、基于可雇佣性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运用这些设计方式,需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所设计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与教学方案尽可能保持一致性,二是充分考虑专业属性与市场需求,三是提防课程设计"学生工作化"。
关键词:
大学生 可雇佣性 课程设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者鹤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英国博士在学术界之外就业范围的扩大,要求博士教育不仅要重视学术训练,还应加入可转移技能训练。2002年英国政府发布的《罗伯茨报告》提出可转移技能训练融入博士教育并为之提供经费资助的建议。此后英国研究理事会投入约1亿2000万英镑的特别资金,支持博士培养机构为博士生提供可转移技能训练,即"罗伯茨资助"。"罗伯茨资助"扩大了博士生可转移技能训练范围,提高了博士生的学业完成率,促进了博士自身的发展,为英国博士教育赢得了国际声誉。英国博士教育中的可转移技能训练对我国博士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瑞荣
为满足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重塑社会价值导向、企业主导现代师徒制、重拾工匠精神的学校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名师名匠团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匠心品质。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技能人才 培养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