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8)
2023(3466)
2022(2994)
2021(2885)
2020(2340)
2019(5302)
2018(5203)
2017(10517)
2016(5782)
2015(6373)
2014(6416)
2013(6173)
2012(5966)
2011(5411)
2010(5729)
2009(5329)
2008(5249)
2007(4890)
2006(4594)
2005(4180)
作者
(15338)
(12722)
(12517)
(12242)
(8399)
(5933)
(5808)
(4879)
(4827)
(4798)
(4287)
(4183)
(4154)
(4143)
(4096)
(3922)
(3902)
(3787)
(3757)
(3735)
(3274)
(3136)
(3070)
(2950)
(2935)
(2930)
(2876)
(2841)
(2546)
(2535)
学科
(19676)
经济(19653)
管理(18386)
(16408)
(13023)
企业(13023)
(7725)
(7171)
(7165)
中国(6620)
方法(5921)
(5534)
及其(5175)
数学(5102)
(5101)
贸易(5099)
政策(5097)
(4997)
数学方法(4968)
农业(4764)
业经(4757)
(4690)
(4627)
银行(4625)
地方(4493)
方针(4469)
(4456)
(4416)
(4416)
阐述(4416)
机构
学院(79441)
大学(77527)
(33776)
经济(32930)
管理(29920)
研究(27819)
理学(24754)
理学院(24512)
管理学(24170)
管理学院(24000)
中国(23090)
(18558)
(16035)
科学(14955)
(13948)
(13572)
财经(13371)
中心(13118)
研究所(12067)
(12044)
(11209)
(10666)
师范(10615)
(10563)
北京(10472)
(10260)
经济学(9612)
财经大学(9603)
业大(9054)
(8831)
基金
项目(46350)
研究(37579)
科学(36566)
基金(32708)
(27329)
国家(27051)
科学基金(23114)
社会(23043)
社会科(21837)
社会科学(21835)
(17786)
教育(17157)
编号(16470)
基金项目(16043)
(15112)
成果(14836)
资助(14145)
自然(13905)
自然科(13535)
自然科学(13532)
自然科学基金(13296)
课题(11834)
(10698)
(10556)
(10437)
(10314)
重点(10194)
(9996)
项目编号(9946)
(9562)
期刊
(42576)
经济(42576)
研究(28020)
中国(17435)
(13925)
(12654)
金融(12654)
管理(11954)
(11144)
教育(11007)
科学(8930)
学报(8887)
业经(7417)
农业(7409)
大学(7206)
财经(6778)
技术(6777)
经济研究(6729)
学学(6652)
(5807)
(5583)
问题(5191)
国际(5155)
理论(4148)
现代(4132)
(4050)
论坛(4050)
(3878)
世界(3774)
实践(3763)
共检索到132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元  
将中央治本之策上升为法律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李元修改《土地管理法》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在冻结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完成《土地管理法》修改工作的指示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把党的政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但绝对不是全部内容。我们知道,古希腊人曾经推崇"为知识而知识"的高妙境界,从而奠定了哲学和科学的基础;但近代以来,培根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响亮口号,知识越来越被实用化了。时至今日,某种知识如果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人们一定会觉得它十分可疑。那么,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将知识通俗化、实用化、日用化,从而"造福"于人类的呢?技术,当然是技术。在现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今声  果艺  
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但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等于经济完全复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因而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尤其应重视治本之策。本文认为经济增长、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差距等方面应有合理的数量界限,提出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等根本性措施,从而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永康  
把中央治本之策落到实处———在深入贯彻中央11号文件精神加强土地管理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1998年4月14日去年4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针对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以11号文件下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保护耕地必须实行治本之策国家土地管理局保护耕地专题调研组●土地管理要以保证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为主要目标●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代替“分级限额审批”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土地管理权力应适当集中●修改和制定有关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殿映  
贯彻治本之策加强土地管理酒泉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王殿映主持人:王业龙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我区土地管理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抓住机遇、开拓奋进,坚决贯彻中央治本之策,围绕耕地保护,抓土地整理,加大地改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运龙  俞奉庆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际上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此外,发展城市和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民和农村为代价的传统计划经济思路仍未扭转,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对耕地价值的认识不足,耕地的外部性价值被忽略。对症下药的治本之策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元  
找到保护耕地的治本之策李元耕地,到底怎样才能保护住?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治理的策略和措施?此文从深化认识、拓展思路和寻求治本之策几方面,提出了新的思想和启示。保护耕地的调研,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任务,由国家土地局牵头,国家计委。农业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宽政  
住房问题,是个民生问题。解决住房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鉴解决粮食问题的成功经验,改革土地供应制度,缩短住房供应链,建立国家住房储备,缩小投机性投资空间,使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坚决贯彻中央治本之策———邹家华副总理在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3月31日)这次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开得很好。会议开始时,邹玉川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大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部分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抓住机遇奋力开拓坚决落实中央加强土地管理的治本之策———邹玉川局长在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1997年3月28日)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议特别报道汪冬莲同志们: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议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一次学习的会、动员的会、抓落实的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继伟  
治本总比治标好、治标总比不治好、不治总比捣乱好。一、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本意是:水烧开后舀起来再浇下去虽然能让水沸腾的程度减弱,但不如把锅下面的柴禾抽走更为有效。"扬汤止沸"比喻解决表面问题或临时解决问题,即"治标"(也称"治表");"釜底抽薪"比喻解决根本问题或彻底解决问题,即"治本"。"治标"不如"治本",与其解决表面问题,不如解决根本问题。有一个太空笔的故事。太空中一、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新华  贾心蕊  
【目的】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上升与扩散,缺乏对多重属性政策创新扩散完整过程的考察。【方法】基于政策创新扩散视角,聚焦兼具经济社会双重政策属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尝试构建此类政策创新扩散的分析框架,深入考察中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浙江丽水地方经验创新扩散的完整过程,以厘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动态机制。【结果】研究发现:(1)经济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的创新扩散营造合规空间,从而在中央与地方的双向推动下呈现特殊创新扩散机理。(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创新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政策企业家、自然资源禀赋的内部推动及政策网络中纵向环境与横向经验的外部形塑。(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的上升表现为螺旋上升机制,正式科层制度与半结构化制度捷径是内嵌于这一机制的两大核心架构。【结论】基于此,在未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的创新扩散中应充分发挥政策企业家作用,因地制宜把握并创造政策网络中横向、纵向交流机会,并争取正式科层制的支撑,从而实现降低改革成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静文  黄西川  
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2016—2018年间我国军民融合政策的股市效应,基于企业投资者对政策信号的响应,评价军民融合政策的短期效果。实证分析发现,军民融合政策的综合效果是负面的,但不显著;中央融委成立后,政策综合效果呈现出趋向正面的变化态势;无论从单项政策影响还是多项政策综合影响看,军工企业的响应最为消极,利益相关者在政策决策中影响力不平衡的政策、短期临时性政策效果是负面的。建议借鉴我国经济改革“先增量、后存量”的成功经验,补齐政策体系不完善的短板,为新开辟的军民融合发展领域提供政策支持;强化中央融委的委托者角色,利用反向激励原理强化监督功能和刚性约束等手段提升政策执行力;对投资者而言,新兴领域的军民融合极具投资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