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9)
- 2023(6626)
- 2022(5459)
- 2021(4960)
- 2020(4009)
- 2019(9134)
- 2018(8890)
- 2017(16828)
- 2016(8577)
- 2015(9935)
- 2014(9828)
- 2013(10237)
- 2012(9899)
- 2011(9550)
- 2010(9386)
- 2009(9117)
- 2008(8572)
- 2007(7485)
- 2006(6989)
- 2005(6662)
- 学科
- 济(67350)
- 经济(67304)
- 方法(21557)
- 管理(21059)
- 数学(19808)
- 数学方法(19763)
- 业(16909)
- 中国(16682)
- 地方(15279)
- 地方经济(11965)
- 企(11942)
- 企业(11942)
- 贸(11668)
- 贸易(11661)
- 易(11370)
- 农(10471)
- 业经(10103)
- 学(10048)
- 融(9075)
- 金融(9073)
- 环境(8752)
- 制(8599)
- 银(8127)
- 银行(8126)
- 关系(8121)
- 财(8061)
- 发(8013)
- 行(7996)
- 经济学(7210)
- 体(7136)
- 机构
- 大学(141464)
- 学院(137931)
- 济(81483)
- 经济(80471)
- 研究(58492)
- 管理(49007)
- 中国(46411)
- 理学(41260)
- 理学院(40757)
- 管理学(40372)
- 管理学院(40098)
- 财(32759)
- 京(30275)
- 科学(29529)
- 所(29018)
- 经济学(28855)
- 财经(26531)
- 研究所(26202)
- 经济学院(25845)
- 中心(24395)
- 经(24391)
- 院(20374)
- 北京(20308)
- 财经大学(19819)
- 科学院(18576)
- 江(18415)
- 社会(17326)
- 农(17274)
- 范(17056)
- 师范(16966)
- 基金
- 项目(84965)
- 科学(68427)
- 基金(66076)
- 研究(63327)
- 家(57327)
- 国家(56970)
- 科学基金(48202)
- 社会(46111)
- 社会科(44049)
- 社会科学(44042)
- 基金项目(33297)
- 资助(27916)
- 省(27693)
- 教育(27231)
- 自然(27118)
- 自然科(26495)
- 自然科学(26487)
- 自然科学基金(26053)
- 划(24288)
- 编号(21970)
- 国家社会(21662)
- 中国(21646)
- 部(21138)
- 发(20207)
- 重点(19346)
- 教育部(18809)
- 济(18792)
- 经济(18642)
- 成果(18475)
- 发展(17624)
共检索到224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钟伟
近期国际金融体系再度动荡,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状况的恶化,美国政府和国会之间就国债余额上限的争执,以及随后标准普尔调降美国中长期国债信用评级等一系列事件集中爆发,导致全球股市暴跌和油价低迷。其对中国影响如何?我最为关心的是中国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安全,事已至此,恐怕中国不能再将储备安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永中
论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简明的外汇储备经济成本分析框架,其次深入分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冲销成本、经济扭曲成本、资产损失风险和金融稳定风险,最后提出了遏制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和加速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2001~2011年期间,中国外汇储备的年均机会成本为1140亿美元,占GDP的2.60%,而2011年的机会成本达3150亿美元,占GDP的4.33%;中国货币当局的冲销成本(央行票据和法定准备金存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先由2002年的0.93%稳步升至2008年2.57%,后降至2009~2011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野驰
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和外汇储备累积与现有国际贸易格局和国际金融体系密不可分。以"三角贸易"为支撑的全球经济失衡为东亚积累外汇储备提供环境支持和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和东亚关键货币缺失使美国与东亚之间出现资金—产业贸易循环链条,促使东亚外汇储备流向美国债券市场。东亚地区由主动积累外汇储备变成被动承担外汇储备,并且这种局面将在长期存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国强
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经济背景下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框架内,对中国经常项目、FDI与外汇储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所以在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倘若采取继续吸引FDI大量流入的政策不变,必须减少经常项目顺差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关键词:
经常项目 FDI 外汇储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丰 于永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量的迅速增长,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积极影响,使我国对外支付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资信能力大幅度提高。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多种因素,根据阿格洛尔理论模型推导出了90年代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最适度规模,并且探讨了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和最适度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而且也是提高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措施之一。
关键词:
外汇储备 适度规模 阿格洛尔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余维彬 曾刚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曾有过两次高速增长时期。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7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管涛
经历了近年来外汇储备急涨急跌的波动后,我们有机会反思和检讨前期关于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的诸多讨论。主要结论是:中国外汇储备充裕,确实有助于抵御跨境资本流动冲击风险,为汇率改革和调整争取了时间;保储备不是保规模而是保信心,它与保汇率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束缚货币政策的不是央行是否持有外汇储备,而是汇率政策操作;本币对外贬值有助于减少央行外汇储备持有的汇兑损失,但这是一种短视而危险的做法,因为央行持有外汇储备要算大账,而不能只算小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施建淮
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运用成为近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同样成为关注焦点的是中国外汇储备惊人的增长幅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银海
从货币供求对国际储备需求影响的机理入手,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理论来分析货币市场非均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优化与调整。通过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方程,估计外汇储备和货币持有量向均衡水平调整的速度,分析外汇储备需求与货币供求等相关经济变量的长短期作用关系。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动态优化 协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银海 姜澍 封北麟
文章从货币供求对国际储备需求影响的机理入手,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理论来分析货币市场非均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优化与调整。通过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方程,估计外汇储备和货币持有量向均衡水平调整的速度,分析了外汇储备需求与货币供求等相关经济变量的长短期作用关系。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动态优化 协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涛
用多项指标来衡量,我国外汇储备依然相当充裕,防范国际收支危机的能力较强。当前市场出现存在的各种担忧,多半是出于脱离基本面的非理性看空预期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连续三个月下跌,各月分别减少41亿、159亿和188亿美元,从而诱发了新一轮的市场紧张情绪。汇率波动属于价格出清,储备变化属于数量出清,因此,外汇储备降得越多、持续时间越久,市场信心就越容易受到影响,出现上述情形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冷静地分析,又不能不说市场各方对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有些反应过度。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申健
一国本期外汇储备主要由以下公式决定:本期外汇储备余额=上期外汇储备余额+贸易项目结售汇差额+非贸易项目结售汇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结售汇差额我们分别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入手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作一简单预测。一、经常项目 2001年我国的出口总值为2661.6亿美元,增长6.8%,出口增速先抑后扬。2002年,世界经济普遍放缓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会逐渐发生效用,因此2002年我国的出口增速很可能会先扬后抑,全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国际储备,亦称广义外汇储备,包含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主权财富基金。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06年2月超过日本后就一直排名世界第一位,并保持较快增速。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底为1.066万亿美元,突破万亿大关,到2007年底跃至1.5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2008年底这一数字为1.94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截至2009年3月底,我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张成思
本文针对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变化,提出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的概念,阐明新型金融危机独有的特征,指出全球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本文的分析显示,在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应该向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方向调整,尽管目前时机尚未成熟,但近年来相关方面的发展已经为人民币将来走向国际化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文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孔立平
金融危机使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着贬值的风险,如何通过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调整来缓解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是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海勒—奈特模型和杜利模型,对影响储备币种结构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考虑外汇储备风险和收益的同时,综合考虑我国的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和汇率制度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最优币种结构配置,提出了中国当前合理的储备币种权重,并提出从长期看应逐步减持美元、增持欧元、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