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5)
- 2023(5501)
- 2022(4684)
- 2021(4233)
- 2020(3640)
- 2019(8059)
- 2018(7996)
- 2017(15001)
- 2016(8501)
- 2015(9532)
- 2014(9567)
- 2013(9272)
- 2012(8782)
- 2011(8004)
- 2010(8298)
- 2009(7961)
- 2008(8119)
- 2007(7442)
- 2006(6691)
- 2005(6267)
- 学科
- 济(31438)
- 经济(31362)
- 管理(30037)
- 业(25984)
- 企(22644)
- 企业(22644)
- 制(12098)
- 方法(12071)
- 财(11776)
- 数学(9975)
- 数学方法(9818)
- 中国(8557)
- 体(8408)
- 农(8361)
- 业经(8216)
- 学(7816)
- 体制(7203)
- 务(7042)
- 财务(7022)
- 财务管理(7002)
- 银(6831)
- 银行(6808)
- 融(6676)
- 金融(6673)
- 企业财务(6656)
- 行(6498)
- 环境(6013)
- 划(5812)
- 理论(5378)
- 技术(5195)
- 机构
- 大学(130386)
- 学院(127658)
- 济(51587)
- 经济(50469)
- 管理(46023)
- 研究(45518)
- 理学(39377)
- 理学院(38852)
- 管理学(38112)
- 管理学院(37855)
- 中国(33966)
- 财(28052)
- 科学(27747)
- 京(27602)
- 所(23587)
- 农(22420)
- 财经(21387)
- 研究所(21243)
- 江(20784)
- 中心(19808)
- 经(19251)
- 业大(18962)
- 农业(17654)
- 北京(16908)
- 范(16842)
- 经济学(16649)
- 师范(16633)
- 院(16309)
- 财经大学(15877)
- 州(15601)
- 基金
- 项目(84164)
- 科学(66942)
- 基金(62657)
- 研究(60453)
- 家(55215)
- 国家(54807)
- 科学基金(46627)
- 社会(39570)
- 社会科(37486)
- 社会科学(37477)
- 基金项目(32932)
- 省(32356)
- 自然(30046)
- 自然科(29359)
- 自然科学(29347)
- 自然科学基金(28834)
- 教育(28174)
- 划(27688)
- 资助(25226)
- 编号(23157)
- 制(21241)
- 成果(20565)
- 重点(19564)
- 部(19391)
- 创(17706)
- 发(17433)
- 课题(16957)
- 国家社会(16888)
- 创新(16759)
- 教育部(16746)
共检索到196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皓 郑化 李单 易英
通过合成聚氨酯的预聚体,并成功的用三种苯酚类封闭剂对其封闭,随后用封闭聚氨酯预聚体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得到了水性的环境友好型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复合乳液,并对封闭异氰酸预聚体与复合乳胶膜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DSC)、热重分析测试(TGA)以及万能力学仪测试.还研究了三种不同苯酚类封闭剂对异氰酸酯的封闭,并通过加入少量的封闭型聚氨酯,对聚丙烯酸酯进行化学交联改性.相对于单一的聚丙烯酸酯膜,得到改性后的复合膜,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均得到提高,而且随着聚氨酯含量的增加,膜的抗拉伸强度上升,同时,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多的聚氨酯会破坏成膜过程,导致膜的性能下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少军 仲翔 马尔妮 刘如
【目的】为提升木质素对人工林速生材的尺寸稳定性,本研究提出利用碱木质素与超支化聚丙烯酸酯乳液(HBPA)对速生青杨复合改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在碱木质素中引入HBPA乳液,配制了质量分数1.31%的碱木质素与质量分数4.00%、8.00%的HBPA乳液的复配乳液(4HL、8HL组),然后分别将碱木质素、HBPA乳液和复配乳液浸渍处理速生青杨,基于改性材的质量增加率、增容率和扫描电镜探究浸渍效果;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HBPA乳液的聚合情况以及改性材化学组分的变化;通过吸水、吸湿性试验对试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试材的顺纹抗压强度进行测试。【结果】微观上,随着乳液质量分数的增大,固化后黏附在细胞腔内的乳液越多,整体被改性剂填充的导管和木纤维的数量也相应增多。宏观上,随着乳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改性材的质量增加率和增容率也相应提高,复配乳液改性材的4HL组质量增加率和增容率分别为8.14%和3.14%,8HL组质量增加率和增容率为15.05%和3.36%,且复配乳液改性材的质量增加率大于碱木质素和HBPA乳液改性材的质量增加率之和;相对于未改性材,复配乳液改性材4HL组和8HL组在吸水192 h时,吸水率分别降低了29.4%、35.3%,体积膨胀率分别降低了28.5%、29.7%,在相对湿度84%的条件下吸湿21 d后,含水率分别降低了6.9%和11.5%,体积湿胀率分别降低了21.3%、26.0%;HBPA乳液和复配乳液有效提升了速生青杨的顺纹抗压强度,但其变化趋势与HBPA乳液质量分数相关不大。【结论】相对于碱木质素、HBPA乳液改性材,复配乳液改性材的质量增加率和增容率更高,吸水性和吸湿性降低更明显,尺寸稳定性提升更明显,说明碱木质素与HBPA乳液对速生青杨具有复合改性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英纯 刘如 龙玲 陈明贵
【目的】褶皱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受这类天然结构的启发,人工制备的表面褶皱结构可以赋予材料低光泽度和抗指纹等一系列特殊性能。为了探究褶皱结构在木制品涂层上的应用,从褶皱形貌的变化来系统解释褶皱对涂层宏观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LED灯–准分子灯–UV汞灯分段固化系统,制备了一种可以在木制品表面自发形成褶皱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涂层,并进一步调节固化系统中的辐照能量,使涂层具有可控的光泽度和抗指纹性能。【结果】当LED灯–准分子灯–UV汞灯辐照能量分别为200、15和300 mJ/cm2时,涂层在85°时的光泽度为5.2;此时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指纹性能,表面的指纹可以在30 s内消失;涂层的机械性能也有一定提高,磨耗量达到最低为0.05 g/100 r,硬度由H提升为4H,附着力由2级提升为0级。同时对自褶皱涂层的耐久性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涂层在经过500次抗指纹测试后仍然能保持较低的光泽度。另外,由于褶皱表面的存在,涂层表面具有较好的耐黄变性能。【结论】通过调节辐照能量可以改变自褶皱结构的波长和振幅,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涂层表面结构进行简单、高效和大规模的调控,褶皱表面使涂层具有低光泽和抗指纹的性能,同时提高了涂层的力学性能。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肖龙强 邓称怀 侯琳熙
针对现有聚甲基丙烯酸酯精准合成技术存在金属催化剂残留及产品颜色化问题,设计了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碘介导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综合实验,合成了分子量精确可控、具有极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考察了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量分散系数。并将所合成的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引发剂继续引发单体聚合,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证明了所得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端基活性。该实验涉及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及反应动力学行为研究,对促进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学习及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肖龙强 邓称怀 侯琳熙
针对现有聚甲基丙烯酸酯精准合成技术存在金属催化剂残留及产品颜色化问题,设计了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碘介导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综合实验,合成了分子量精确可控、具有极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考察了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量分散系数。并将所合成的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引发剂继续引发单体聚合,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证明了所得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端基活性。该实验涉及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及反应动力学行为研究,对促进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学习及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玲 王正 张书香
该文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应用于麦秸/回收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新型偶联剂——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体系对单体转化率及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及合成的共聚物与复合材料性能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同时引入较高比例的功能性官能团单体N-羟甲基丙稀酰胺(NMA)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用K2S2O8或K2S2O8/FeSO4热引发聚合,近100%的单体转化率和无凝胶的乳液聚合不可兼得;使用助还原剂NaSO2的K2S2O8/FeSO4引发体系,单体转化率可接近100%,而且乳液的综合性能好.将合成的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与异氰酸酯PAPI复合偶联麦秸/回收LDPE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麻文杰 夏勇 杨晶 李妮 周尽花 孙汉洲
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是一种新型的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将含有共轭三键的桐油酸基团引入到丙烯酸树脂的高分子链段中,提高丙烯酸树脂涂膜的性能。研究了桐油酸缩水甘油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反应制备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于0.11 mol桐油酸缩水甘油酯,以1.4%(wt,以桐油酸缩水甘油酯计)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物料比n(桐油酸缩水甘油酯):n(丙烯酸)为1:1.1,在110℃下反应2h,桐油酸丙烯酸甘油酯的收率为97%。产品的结构经IR、1h nmR表征。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郭腾飞
丙烯酸酯类热塑性弹性体既具有橡胶的特性,又具有热塑性塑料的性能,高温可流动、可塑化成型。丙烯酸酯为柔性链段,侧链的极性酯基可以为材料提供耐热、耐油等特性。因此本文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和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THFMA)为主要单体,其中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为软段,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为硬段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全丙烯酸酯热塑性弹性体。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LMA和THFMA进行溶液共聚合反应,根据核磁共振分析对共聚物中两单体比例进行量化,根据Mayo-Lewis方程对两单体的竞聚率进行测定,从而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亚杰 马艳丽 代俊秀 任世学 方桂珍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对丙烯酸进行预聚,以Fe2SO4/H2O2体系引发酶解木质素(eHL)形成自由基,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将酶解木质素自由基与聚丙烯酸(PAA)进行接枝共聚制备酶解木质素接枝聚丙烯酸多孔水凝胶(eHL-g-PAA)。采用红外光谱(FTIR)、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进行表征,研究eHL和PAA质量比、P H值、温度对eHL-g-PAA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木质素与聚丙烯酸接枝成功,形成了具有新型网络结构的eHL-g-PAA,eHL-g-PAA具有不规则分层次多孔结构。当eHL和PAA质量比为0.4∶1时,eHL-g-PAA的平衡吸水倍...
关键词:
聚丙烯酸 酶解木质素 多孔水凝胶 糠醛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浩龙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壳聚糖与丙烯酰胺、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聚丙烯酸保水性缓释肥包膜材料,进行了吸水、保水、耐盐性检验并应用于包衣尿素的制备。w%=30%时,材料具有最大吸水率:735 g/g(去离子水)、451 g/g(自来水),w%≥55%时,包衣尿素的氮素释放率满足相关标准。
关键词:
壳聚糖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包衣尿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建峰 龙玲 于家豪
【目的】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自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SAE)表面处理剂。在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过程中,引入带有亲水性羧基的丙烯酸作为乳化剂,丙烯酸既与其他单体发生交联反应,赋予最终产品良好的机械强度,其羧基的存在又赋予最终产品一定的亲水性。这样既可保证传统表面处理对装饰原纸纸张性能、尤其是关键参数适印性的提高,又能保持装饰原纸的吸收性。【方法】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引入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制备自乳化型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用作装饰原纸表面处理剂,考察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硬、软单体质量比对乳液性能及表面处理效果的影响,使用扫描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该文通过对室温固化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研制,探讨了其固化机理;并对该胶粘剂的粘接范围、粘接强度及粘接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所研制的这种胶粘剂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和室内装饰等行业。
关键词:
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机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璇 贾园 宋立美
【目的】由于强亲水的纳米纤维素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差,使其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增强剂应用受到限制。采用丙烯酸丁酯(BA)对纳米纤维素(CNF)表面进行原位乳液接枝聚合改性可以提高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方法】本研究优化了纳米纤维素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链接枝率的影响条件,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透射电镜(TEM)、热重(TG)、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X射线微区(SEM-EDS)分析等手段对聚丙烯酸丁酯修饰前后的纳米纤维素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基体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改性纳米纤维素(PBA-g-CNF)在1 734 cm~(-1)出现了典型的羰基红外吸收;改性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指数为48%,较纳米纤维素的61%有所下降;纳米纤维直径由50 nm增加至80~100 nm;最大热失重温度由改性前的340℃增加至改性后的354℃;纳米纤维素中的C和O的原子数比为1.89,改性纳米纤维素的C和O的原子数比为3.76,C和O元素在改性前后纳米纤维素中分布均匀;改性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的共混膜材料拉伸断面呈现出韧性断裂过程。【结论】聚丙烯酸丁酯改性纳米纤维素是成功的,且改性过程主要发生在纳米纤维素的表面。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之间展现了良好的界面相容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志伟
针对原有甲基纤维素纳(CMC)、淀粉及淀粉衍生物的上浆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研究了一种新型丙烯酸酯类的上浆剂。结果证明是一种具有前途理想的上浆剂。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酸酯 上浆剂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宇 翁方青 邓樱花 伍强贤 曾国平
以水为增塑剂,聚氨酯预聚体为改性剂,成功在密炼机中改性水溶性壳聚糖,并对改性后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与壳聚糖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材料的柔韧性随着聚氨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随着聚氨酯预聚体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附性能逐步降低,说明在改性的过程中,部分氨基参与了反应.由于密炼之后,得到的材料是一种热塑体,因此可以使用加工设备对其进行二次加工(膜压,发泡等),扩大了壳聚糖材料的使用范围.该工作为壳聚糖材料的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聚氨酯 密炼 吸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