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6)
- 2023(12960)
- 2022(11323)
- 2021(10776)
- 2020(9221)
- 2019(21568)
- 2018(21647)
- 2017(41809)
- 2016(22536)
- 2015(25453)
- 2014(25538)
- 2013(25080)
- 2012(23260)
- 2011(20877)
- 2010(20986)
- 2009(19502)
- 2008(19556)
- 2007(17538)
- 2006(15118)
- 2005(13324)
- 学科
- 济(94780)
- 经济(94695)
- 管理(66969)
- 业(66248)
- 企(54715)
- 企业(54715)
- 方法(45371)
- 数学(39202)
- 数学方法(38687)
- 农(26508)
- 财(25821)
- 中国(23283)
- 业经(20254)
- 地方(19450)
- 贸(19188)
- 贸易(19182)
- 易(18645)
- 农业(17655)
- 制(17187)
- 务(16678)
- 财务(16622)
- 财务管理(16584)
- 学(16547)
- 企业财务(15519)
- 策(15068)
- 理论(15003)
- 银(14357)
- 银行(14332)
- 和(14039)
- 技术(13801)
- 机构
- 学院(322758)
- 大学(320192)
- 济(135366)
- 经济(132565)
- 管理(129141)
- 理学(111139)
- 理学院(109993)
- 管理学(108174)
- 管理学院(107543)
- 研究(105618)
- 中国(80050)
- 京(66133)
- 科学(62752)
- 财(62732)
- 所(52146)
- 中心(50168)
- 农(50093)
- 财经(49833)
- 江(48723)
- 研究所(47202)
- 业大(45152)
- 经(45034)
- 范(42224)
- 师范(41807)
- 北京(41321)
- 经济学(40525)
- 农业(39304)
- 州(38748)
- 院(38281)
- 财经大学(36788)
- 基金
- 项目(212955)
- 科学(168544)
- 研究(156769)
- 基金(155103)
- 家(133895)
- 国家(132788)
- 科学基金(115079)
- 社会(99217)
- 社会科(94156)
- 社会科学(94130)
- 省(83696)
- 基金项目(82034)
- 自然(74896)
- 自然科(73140)
- 自然科学(73120)
- 教育(73002)
- 自然科学基金(71844)
- 划(70024)
- 资助(65011)
- 编号(64417)
- 成果(52109)
- 部(47705)
- 重点(47681)
- 发(46423)
- 创(44223)
- 课题(44037)
- 创新(41247)
- 教育部(41215)
- 科研(41045)
- 人文(40566)
- 期刊
- 济(146663)
- 经济(146663)
- 研究(90234)
- 中国(56789)
- 财(49697)
- 管理(47043)
- 农(44452)
- 学报(44253)
- 科学(43254)
- 大学(34201)
- 学学(32239)
- 教育(31430)
- 农业(30061)
- 融(29912)
- 金融(29912)
- 技术(29625)
- 业经(24761)
- 财经(24096)
- 经济研究(23330)
- 经(20675)
- 问题(19654)
- 贸(16931)
- 技术经济(16323)
- 业(16172)
- 统计(15831)
- 理论(15220)
- 商业(15138)
- 国际(14556)
- 图书(14554)
- 策(14479)
共检索到471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广珍 张玉兰 胡可嘉
开放平台和封闭平台在信息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备受关注,而且对传统行业的分析表明这两类平台的资源配置模式在很多行业中普遍存在。现有文献对平台本身以及最终消费者的研究非常充分,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处于二者之间的下游厂商。鉴于下游厂商的数量远逊于最终消费者,众多文献关注的"网络效应"对于下游厂商的平台决策意义不大。在将不同类型平台界定为"需求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本文将完全信息动态(产量)博弈的结果作为支付,构建了一个平台选择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策略下,如果先行动的厂商不按照需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广珍 张玉兰 胡可嘉
开放平台和封闭平台在信息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备受关注,而且对传统行业的分析表明这两类平台的资源配置模式在很多行业中普遍存在。现有文献对平台本身以及最终消费者的研究非常充分,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处于二者之间的下游厂商。鉴于下游厂商的数量远逊于最终消费者,众多文献关注的"网络效应"对于下游厂商的平台决策意义不大。在将不同类型平台界定为"需求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本文将完全信息动态(产量)博弈的结果作为支付,构建了一个平台选择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策略下,如果先行动的厂商不按照需求优势选择平台类型,则不存在博弈均衡。如果先行动厂商按照需求选择平台类型,则需求优势越大,后动厂商越倾向于选择封闭平台;成本优势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开放平台。在混同策略下,当先动厂商始终选择开放平台时,如果高需求的非均衡路径概率比事前概率大得越多,需求优势越大,成本优势越大,那么后动厂商越倾向于选择开放平台;否则,越倾向于选择封闭平台。当先动厂商始终选择封闭平台时,如果高需求的事前概率比非均衡路径的概率大得越多,需求优势越大,成本优势越小,那么,后动厂商越倾向于选择封闭平台;否则,越倾向于选择开放平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武 姚婧雅 梁悦
问答社区是互联网用户进行知识交流、创新的重要平台。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问答社区创新策略与用户互惠问答行为,探讨(持续创新、互惠问答)合作路径演化的机理。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求解博弈各方不同策略下的纳什均衡,刻画演化路径,阐述运行机理。研究表明:系统演化的路径依赖于博弈双方的初始状态,平台(持续创新)策略、用户(互惠问答)策略选择比例与知识外化系数、新增资金正相关。因此,平台需要通过持续创新,甄别“搭便车”行为、增加增值服务、打造体现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用户选择(互惠问答)策略,以实现演化稳定策略的合作路径。
关键词:
创新路径 问答社区 策略选择 演化博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宝库 周莹舒
信息的不对称使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网购平台上的卖方或供应商是否诚信,也无法了解购物平台是否履行公开商品品质信息的职责,导致网络交易过程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致使网购平台与消费者难以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关系。本文利用博弈论探究网购平台与消费者双方心理契约的形成机制,并结合声誉理论的激励和约束效应,从有限理性博弈的角度讨论消费者监管下网购平台声誉建立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消费者监管对网购平台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否履行心理契约受到履约成本、履约奖励和不履约惩罚的共同影响,声誉的建立能够激励网购平台履行心理契约责任,维持长期心理契约关系和声誉建立策略能够有效地规避或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关键词:
消费者心理 心理契约 网购平台 声誉理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宝库 周莹舒
信息的不对称使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网购平台上的卖方或供应商是否诚信,也无法了解购物平台是否履行公开商品品质信息的职责,导致网络交易过程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致使网购平台与消费者难以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关系。本文利用博弈论探究网购平台与消费者双方心理契约的形成机制,并结合声誉理论的激励和约束效应,从有限理性博弈的角度讨论消费者监管下网购平台声誉建立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消费者监管对网购平台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否履行心理契约受到履约成本、履约奖励和不履约惩罚的共同影响,声誉的建立能够激励网购平台履行心
关键词:
消费者心理 心理契约 网购平台 声誉理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露 邓伟升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贷款融资,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为融资带来风险。为理解风险下的融资运作机理,本文借助期望效用理论及优化博弈方法刻画融资风险下借款方、投资方、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的期望效用函数,运用主从博弈分析方法对需求风险发生时的最优融资额度、借款利率等均衡策略进行分析。通过解析和数值分析方法明确借款者初始资金持有量、担保机制等关键因素对融资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需求风险下,融资开展越深入,对平台、投资者、担保方越有利,对于借款者来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其攫取更高利益,而是否依赖融资应取决于投资者期望利率大小;平台参与担保对融资各方均是不利的,应当实施"平台去担保化";而介入第三方担保机制有助于实现融资各方共赢。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节祥 李俊 娄淑珍
边界选择和开放度治理是数字平台发展中的关键战略问题。已有研究多是静态视角的考察,未将平台演进的时间维度纳入分析框架,导致难以解释平台实践中的诸多迷思。理论抽样“浙报集团”的新闻平台和游戏平台开展案例研究,剖析其在临界规模前后,边界选择和开放度治理策略演进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平台治理策略在临界规模前后存在显著差异。临界规模前,为了解决“冷启动”难题,平台倾向于采取一体化(自制)的边界治理策略和低门槛的高度开放策略;临界规模后,治理策略取决于平台在交易属性上的议价能力和创新属性上的整合能力,能力越强,平台越倾向于选择减少一体化和继续施行高度开放策略。
关键词:
数字平台治理 边界 开放度 临界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建刚 张华鑫
文章在完全信息的假设前提下将供需理论与博弈论相结合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本因素是阻碍上游企业对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游企业对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与政府的奖惩呈正相关;下游企业采购无害化废物进行生产的积极性与政府的惩罚呈反相关,与政府的奖励额度正相关。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链 博弈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靖韬 何金秋
以猎豹移动轻游戏平台的国际化为例,基于生态系统竞争优势(ESAs)理论研究数字平台出海的战略演进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平台国际化过程中,ESAs的创造基于在母国和东道国市场学习,实现内部化和外部化优势的双轮驱动;ESAs的转移囊括地域性与非地域性优势,通过资源协同和价值迭代等关键活动实现;ESAs的升级依赖于生态治理和动态战略能力的形成,通过关系承诺和瓶颈策略等关键活动实现。研究结果拓展了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国际新创理论和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理论,以数字技术对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塑为突破,为数字平台出海的动态决策提供了管理启示。
关键词:
数字平台国际化 平台生态系统 竞争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喜
本文基于消费者对电商开放平台自营产品以及旗舰店产品的差异化偏好,构建电商平台与品牌商价格竞争的双寡头经济模型,探究电商平台开放战略选择的动机及其影响,考察平台开放战略下品牌商的价格促销策略。研究表明:电商会有动机选择平台开放战略,取决于旗舰店产品佣金率与渠道差异化程度;电商平台开放战略会加剧渠道价格竞争并促使品牌商降低自营产品的批发价格,进而有效提升市场总需求,但较高的佣金率同时也会损害品牌商的利润;品牌商决策的价格折扣与自营产品销售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与佣金率、渠道差异化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电商零售 开放平台 价格折扣 经济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先锋 谢众
资本帐户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的风险正不断降低,开放条件正逐步变得成熟。本文在分析资本帐户开放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对如何降低资本帐户与金融开放的成本,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帐户开放 成本收益分析 策略选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晓明 夏大慰
开放平台(标准)的出现给所有权平台带来很大冲击,也给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这种免费的资源提供的动机何在?它对创新活动有何影响?它会如何影响市场竞争的结果?本文提供了一个分析开放平台和所有权平台(双寡)竞争的理论模型,在考虑网络效应以及所有权平台拥有者的兼容策略选择等情形下,分析了不同平台的目标和均衡策略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拓展分析了社会对不同产业结构(开放+所有权VS所有权+所有权)的选择激励,结果发现不同的参数设定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关键词:
开放平台 所有权平台 网络效应 兼容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先甲 何奇龙 全吉
在互联网众筹市场中,由于项目发起人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而作为中介的众筹平台,对发起人监督机制下的惩罚效用可以有效地规避此类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互联网众筹中,具有有限理性的众筹平台和项目发起人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在不考虑平台和发起人受外界声誉激励时,众筹平台的监管惩罚力度越大,发起人策略演化趋于如实揭示策略的可能性越大;项目发起人欺骗的程度越大,众筹平台策略演化趋于监管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消费者资金安全问题将由平台承担其损失。有效实施监管,运用不同程度的惩罚策略,可以有效规制众筹平台项目发起人隐藏产品信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引导发起人如实揭示项目类型,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提高消费者参与众筹的积极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先甲 何奇龙 全吉
在互联网众筹市场中,由于项目发起人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而作为中介的众筹平台,对发起人监督机制下的惩罚效用可以有效地规避此类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互联网众筹中,具有有限理性的众筹平台和项目发起人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在不考虑平台和发起人受外界声誉激励时,众筹平台的监管惩罚力度越大,发起人策略演化趋于如实揭示策略的可能性越大;项目发起人欺骗的程度越大,众筹平台策略演化趋于监管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消费者资金安全问题将由平台承担其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冰 石岿然
伴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众筹融资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众筹融资给许多创意型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但也催生出诸多风险。在众筹平台上申请融资的项目发起人提供的产品项目质量往往良莠不齐,众筹平台并不能完全鉴别出来。因此,筹资人与众筹平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会间接地损害投资人利益,影响平台信誉,也不利于众筹产业的良性发展。要改善上述问题,须加强众筹平台对筹资人发起的产品项目的甄别、审核、监管功能。因此,本文选取众筹模式中较为普遍的奖励式众筹,针对项目发起人与众筹平台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了信号博弈模型,并深入分析了三种贝叶斯均衡,为众筹平台完善自身功能...
关键词:
众筹融资 平台建设 信息不对称 信号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