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5)
- 2023(9975)
- 2022(8914)
- 2021(8526)
- 2020(7171)
- 2019(17063)
- 2018(17150)
- 2017(32569)
- 2016(17400)
- 2015(19529)
- 2014(19364)
- 2013(19260)
- 2012(17456)
- 2011(15754)
- 2010(15504)
- 2009(14070)
- 2008(13697)
- 2007(11615)
- 2006(10038)
- 2005(8809)
- 学科
- 济(68701)
- 经济(68631)
- 管理(48930)
- 业(45771)
- 企(38989)
- 企业(38989)
- 方法(32350)
- 数学(27760)
- 数学方法(27403)
- 中国(17472)
- 农(16609)
- 财(15726)
- 学(15391)
- 业经(14629)
- 地方(14230)
- 理论(12612)
- 贸(12559)
- 贸易(12553)
- 易(12172)
- 和(11763)
- 农业(11109)
- 制(11015)
- 技术(10925)
- 教育(10454)
- 环境(10099)
- 务(10021)
- 财务(9956)
- 财务管理(9941)
- 划(9414)
- 企业财务(9413)
- 机构
- 大学(244353)
- 学院(239221)
- 管理(99368)
- 济(92300)
- 经济(90230)
- 理学(86785)
- 理学院(85850)
- 管理学(84348)
- 管理学院(83919)
- 研究(79286)
- 中国(56908)
- 京(52394)
- 科学(49768)
- 财(40739)
- 所(38847)
- 业大(35684)
- 研究所(35649)
- 中心(35195)
- 农(35157)
- 江(33301)
- 北京(33266)
- 财经(33206)
- 范(32867)
- 师范(32603)
- 经(30290)
- 院(29191)
- 州(27622)
- 农业(27452)
- 师范大学(26717)
- 经济学(26415)
- 基金
- 项目(169368)
- 科学(133000)
- 研究(125751)
- 基金(122495)
- 家(105963)
- 国家(105094)
- 科学基金(90637)
- 社会(77145)
- 社会科(73051)
- 社会科学(73030)
- 基金项目(65619)
- 省(65487)
- 自然(59544)
- 自然科(58158)
- 自然科学(58146)
- 教育(57657)
- 自然科学基金(57071)
- 划(55352)
- 编号(52269)
- 资助(50372)
- 成果(42655)
- 重点(37240)
- 部(37103)
- 发(35500)
- 课题(35363)
- 创(35275)
- 项目编号(32807)
- 创新(32744)
- 科研(32526)
- 大学(32107)
共检索到344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媛媛
学科的发展绝对不是该学科现有系统内部的单一生长,它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与学科壁垒,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排除学科发展的自我束缚,不断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迈向开放时代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入、交融与转换。多学科研究方法并非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研究方式。中国语境下的问题意识仍是学科研究的源泉,超越学科情结的高等教育研究能更清晰地反思与改良理论体系,进而在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背景与视野下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与方向,推动高等教育的原创研究和深度研究。
关键词:
多学科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新荣
一、现代科学发展的两种趋势:分化与综合科学分化的历史是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的。当时一些自然科学从过去唯一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界限分明的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分化的形式。现代科学分化的形式则与第一次完全不同,表现为在从前各自独立的数门基础科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丽刚 谢成钢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麻省理工学院(MIT)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战略进行探析,进而尝试从MIT的人事政策、科研政策、财务制度以及案例CSBi等角度对MIT现行的跨学科研究的运作机制进行探索。最后,对我国高校如何规划跨学科研究,如何以跨学科研究为切入点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章成志 吴小兰
随着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跨学科研究将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了现有跨学科研究现状:首先,我们从跨学科研究发展历程开始,对跨学科研究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剖析;随后,我们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跨学科知识挖掘三个角度总结了现有研究跨学科研究内容;最后,我们归纳了现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这为后续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和参考。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科学引文索引 文献计量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汉玉
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马赛尔·罗卡约洛刘汉玉译由跨学科城市研究规划署PIRVILLES编辑的这本杂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种类繁多。跨学科研究始终置于首位。城市首先是各种现象交叉反映的场所,但是否就成为共同研究的对象呢?所有的国际交往都要求我们从事这项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业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包国庆
本文基于对跨科学研究与创新关系的分析,探讨了跨学科科研成果的评议原则,从管理角度提出跨学科研究的立项依据和准入门槛,最后对跨学科研究创新成果的管理提出六条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跨学科 评议 科研管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凡丰 余诗诗 罗芬
随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逐步推进,跨学科(学科交叉)研究作为多方联合承担重大项目、以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科研组织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在各方支持跨学科研究的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亟需思考跨学科研究的评价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氛围去激励高校组织好跨学科的科研工作,引导研究人员投身其中,创造更多的、更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全面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建钢
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路径是跨学科研究。认为跨学科研究一般有四种基本形式:横跨型研究、纵跨型研究、直跨型研究和立跨型研究。指出现实的跨学科研究量少且质低,提出未来的跨学科研究应呈现综合性特点:即边界的模糊性、形态的整体性、范式的互溶性和过程的化学性。
关键词:
学科建设 跨学科研究 科研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志信 廖湘阳
重点学科的综合化建设与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吴志信廖湘阳一、趋势:学科发展的综合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是在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辩证统一中趋向整体化,自然科学开始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有机整体,综合趋势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学科间在多个层次上交叉,并分别以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操玉杰 梁镇涛 毛进
科学知识系统中的知识模因是一种微观知识单元,起到传承科学知识的作用。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模因反映了相关学科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整合。文章提出新的跨学科领域中学科结构的分析方法。首先识别跨学科领域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模因,进而借助知识模因来定量分析跨学科领域知识来源的学科构成,并在知识模因共现基础上分析学科间的关系结构。文章以医学信息学为例,实证分析该跨学科领域的知识模因来源学科以及这些学科的知识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炜 殷清清 高博
通过综述国外针对跨学科研究机构的案例研究报告,对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结构、跨学科研究者以及跨学科研究思维和策略等进行了分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组织 特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国秀 王明月
作为网络社会中一种新兴的民间叙事,IT笑话被解释为现实世界中社会关系的反映,记录和见证了信息技术引入中国以后所引发的社会变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就通过技术阶层的出现、融入以及更新原有社会结构秩序清晰地表达出来。引入跨学科视角,对新事物保持敏感,对重大问题持久关注,对自身所处时代做出迅速回应的能力,是一种民俗学的想象力,也是民俗学面临质疑和困境时最好的回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