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9)
2023(7442)
2022(6246)
2021(5615)
2020(4746)
2019(10228)
2018(9936)
2017(18119)
2016(10288)
2015(11257)
2014(10729)
2013(10424)
2012(9635)
2011(8663)
2010(8446)
2009(7501)
2008(7529)
2007(6609)
2006(5710)
2005(4939)
作者
(34441)
(29042)
(28990)
(27288)
(18373)
(14259)
(12821)
(11510)
(11021)
(10110)
(10088)
(9632)
(9578)
(9327)
(9280)
(9109)
(8842)
(8541)
(8360)
(8335)
(7697)
(7186)
(7041)
(6685)
(6438)
(6433)
(6386)
(6335)
(6078)
(5996)
学科
(34480)
经济(34441)
(25620)
管理(24654)
(18972)
企业(18972)
方法(15068)
数学(13154)
数学方法(13049)
(12380)
(11927)
中国(9703)
(9639)
贸易(9637)
(9380)
(9015)
业经(8511)
农业(8177)
(6607)
地方(6380)
技术(6155)
环境(6140)
(5778)
银行(5718)
(5493)
财务(5487)
财务管理(5480)
(5470)
(5449)
(5271)
机构
学院(145027)
大学(144437)
研究(57792)
(54401)
经济(53326)
管理(50351)
理学(44219)
理学院(43584)
管理学(42608)
管理学院(42382)
(42122)
科学(41895)
中国(41241)
农业(34011)
(32914)
业大(32112)
(31240)
研究所(30929)
中心(25681)
(22279)
农业大学(22105)
(21740)
(20985)
(20279)
(19454)
北京(19412)
科学院(19210)
(18550)
(18346)
财经(18299)
基金
项目(109002)
科学(83240)
基金(78814)
(75080)
国家(74455)
研究(67761)
科学基金(60556)
自然(43691)
(43141)
自然科(42687)
基金项目(42668)
自然科学(42667)
自然科学基金(41957)
社会(41927)
社会科(39642)
社会科学(39632)
(38014)
资助(31175)
教育(30021)
重点(25976)
计划(25234)
编号(24662)
(23648)
科技(23557)
(22825)
(22637)
科研(22412)
创新(21467)
(21325)
(19818)
期刊
(54565)
经济(54565)
学报(38658)
(36575)
研究(35169)
科学(31017)
中国(27134)
大学(26756)
学学(26028)
农业(24878)
管理(16518)
(15390)
(14420)
业大(11854)
教育(10805)
(10606)
金融(10606)
业经(9829)
农业大学(9701)
(9643)
经济研究(9616)
技术(9183)
科技(8972)
林业(8720)
财经(8381)
资源(8210)
问题(7455)
(7179)
自然(7134)
中国农业(7066)
共检索到204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彦东  马静利  马红彬  周瑶  李成  董川  
研究植物根系特征变化对进一步了解禁牧封育过程中的植被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封育年限(0、3、7和15年)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liora)、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4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封育对优势植物根性状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植物地上部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封育措施下不同植物根性状变化不尽相同,短花针茅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和根总体积封育后显著降低(P <0.05)。研究认为,封育在一定程度改善了荒漠草原植物根性状,但不同植物变化不一,单一的封育措施短期内较难取得显著成效,需结合其他措施以加速植被恢复进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霍新茹   沈艳   马红彬   王国会   陆颖   洪乐乐   张小菊   胡艳   马登宝   李东  
探讨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对了解草原植物的生长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鄂克托前旗荒漠草原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4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植物叶片N、P内稳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优势植物叶片N、P含量及N:P差异显著(P <0.05);N元素内稳性指数(H_(N))以牛枝子最高,属于稳态型;P元素内稳性指数(H_(P))以猪毛蒿最高,属于稳态型;N:P内稳性指数(H_(N:P))以牛枝子最高,属于弱稳态型。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对化学计量内稳性变异解释率分别为56.9%、9.9%,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5),但其它土壤理化因子对其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氮含量较低的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N内稳性和N:P内稳性较高,采用保守养分策略,其中N内稳性较高的灌木牛枝子适应性更强;一年生植物P内稳性较高,N:P内稳性比较低,采用奢侈分配策略;影响化学计量内稳性主要因子为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敖道   何嘉   郭文龙   白皓天   张建军   杨鑫  
【目的】研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细根分解对土壤碳矿化与土壤养分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优势植物细根分解动态与养分返还过程。【方法】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与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细根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添加短花针茅细根(Sb)与添加蒙古冰草细根(Am)3种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细根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碳矿化与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连续培养61 d后,添加短花针茅和蒙古冰草细根显著增加土壤24 h CO_(2)释放总量、分解初期(前14 d)土壤碳矿化速率与累积CO_(2)释放量(P<0.01)。添加短花针茅与蒙古冰草细根使土壤激发效应显著提高(P<0.01),增幅为40.50%与35.28%。与CK相比,添加短花针茅和蒙古冰草细根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P<0.01),对土壤速效磷无显著影响。细根纤维素含量、C:N与24 h CO_(2)释放总量呈显著负相关;细根碳含量、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24 h CO_(2)释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根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累积CO_(2)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根碳含量、氮含量、纤维素含量、m(N):m(P)与细根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细根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细根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植物细根初始化学性质是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宝龙  王占文  王悦骅  康静  宋晓辉  王忠武  韩国栋  
为了研究长期放牧效应和短期降雨改变对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特征的影响,以长期控制载畜率(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试验为基础,分析模拟不同降雨梯度(减少环境降雨50%、环境降雨、增加环境降雨50%和100%)下植物群落个体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地上生物量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长期放牧和短期降雨改变均显著影响群落盖度(P<0.05),群落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却随降雨的增加而增大;2)短期降雨改变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P<0.05),中度放牧后在增加环境降雨100%处理下,最多出现22种物种;3)长期放牧和短期降雨改变对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禁牧样地在环境降雨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为408.3g·m-2,重度放牧样地在减少环境降雨50%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低,为118.2g·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红彬  谢应忠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补偿性生长特征。【方法】通过不同放牧强度试验,研究荒漠草原植物种群,包括赖草(Leymus secalin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i)等4种主要饲用植物的地上净初级生长量。【结果】荒漠草原植物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补偿性生长不同,在绵羊放牧强度0.60只/ha(2005年)或0.75只/ha(2006年)时表现为等补偿生长,小于此强度时则发生超补偿生长,大于此强度表现为欠补偿生长。4种主要饲用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补偿性生长特征也不尽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斌  陈林  吴秀玲  张硕新  谢应忠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对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沙蒿群落)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了枯落物输入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有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无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4种群落枯落物对土壤呼吸CO2的贡献量依次为:甘草群落(0.095g/(m2·h))>蒙古冰草群落(0.083g/(m2·h))>赖草群落(0.076g/(m2·h))>沙蒿群落(0.041g/(m2·h)),枯落物呼吸日贡献量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枯落物呼吸贡献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2次峰值分别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海燕  红梅  霍利霞  刘鹏飞  常菲  
为了研究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处理及0(N0)、30(N30)、50(N50)和100 kg·(hm2·a)-1(N100)4个氮素(NH4NO3)水平(其中不包括大气氮沉降),进行水氮交互试验。结果表明,1)CK×N和R×N处理下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随着施氮量增加,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30水平达到最大,W×N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2)对比W×N0处理,CK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月飞  陈林  李学斌  张义凡  杨新国  
荒漠草原地区草地的灌丛化使得草地资源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并且灌丛的自持能力也逐渐得到了增加。荒漠草原灌丛沃岛是荒漠草原地区灌木灌丛下限制性土壤资源的显著聚集现象,其中的资源为土壤水分、养分、微生物、动物以及由灌丛带来的非生物环境等的总和。沃岛集聚养分,改善土壤构造,在养分的空间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水文效应,成为许多生物物种,包括草本植物和小型动物的庇护所,这种效应被称之为"沃岛"效应。"沃岛"效应的发生很可能促进了灌丛化草地的形成和维持,同时也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过程。"沃岛"效应的存在是荒漠草原受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学者对于"沃岛"效应引起的土壤资源的异质性分布研究较深,但对于养分在灌木植物下土壤表层的积累研究较浅。如何把握"沃岛"效应各个复杂过程中植物、土壤和土壤生物扮演的确切角色,还亟待解决。本文从"沃岛"的概念和形成机制出发,对"沃岛"的结构特征和生态效应以及土壤与植被系统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对于深入了解"沃岛"效应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荒漠草原地区的植被演替和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同时也为荒漠草原地区的水土治理提供基础理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子元  钱志豪  马红彬  伏兵哲  彭文栋  刘定鑫  
开展乡土植物的适应性评价对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乡土植物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野生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人工繁育沙芦草和新品系沙芦草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营养价值3个方面16项指标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牛枝子的生长速度、叶茎比、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植物(P 0.05);草木樨状黄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物(P 牛枝子>人工繁育沙芦草>野生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在加权关联度下呈现草木樨状黄耆>人工繁育沙芦草>牛枝子>野生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研究结果表明,草木樨状黄耆与人工繁育沙芦草可作为宁夏及同类地区荒漠草原植被建设中的优先选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琼   张峰   郑佳华   李邵宇   何江峰   杨立山   张彬   赵萌莉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璞  解李娜  满良  王金龙  李清芳  马成仓  
本研究通过样方调查、生物量测定和多样性指数计算,研究了内蒙古荒漠化草原锦鸡儿(Caragana)属灌丛扩增对牧草产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锦鸡儿灌丛内草本植物高度显著高于灌丛外和非灌丛化草地(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武红旗  范燕敏  靳瑰丽  夏小伟  
不同地区荒漠草地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如何将这种差异提取出来进而能够快速、高效的识别物种和区分群落值得研究。本研究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W群落]和伊犁绢蒿+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S群落]两个群落进行光谱采集,分别测定群落及主要植物的反射光谱,通过分析植物光谱特征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探讨利用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进行植被分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两个时期,不同植物的绿光反射特征和红光吸收深度差异较大。伊犁绢蒿与涩芥(Malcolmia maritima)、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的NDVI接近。受植被季相的影响,物种与群落的RVI在5月差异明显,在9月受土壤背景的影响较大,致使物种和群落之间的RVI差异不明显,无法明确区分物种和群落。因此对于不同物种组成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可在5月牧草返青期利用RVI分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梓晗   吕世杰   杨溢文   闫宝龙   王忠武   刘红梅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受到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的共同调控,但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却鲜为人知。为探讨放牧强度对优势种群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CK(对照区)、MG(中度放牧)和HG(重度放牧)的3个试验处理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结合对比分析和优势分析方法,得到初步结论如下。各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基于绝对数量关系,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放牧强度响应较为敏感,基于相对数量关系和综合数量关系,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MG处理区下变化幅度较大,均匀度指数在HG处理区下变化幅度较大。在不同处理区内,优势种群优势排序不因数量关系的相对与绝对发生变化,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排位则受相对与绝对数量关系的影响较大。伴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群落优势种群与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可以通过调整其关联强度来适应放牧强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静静  马红彬  周瑶  王丽  牛佳伟  沈艳  许冬梅  
【目的】合理的放牧方式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性、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可为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宁夏面积最大的荒漠草原为对象,在载畜率为0.75只/hm2水平下,设置连续放牧(CG)、二区轮牧(TG)、四区轮牧(FG)、六区轮牧(SG)4个处理。采用跟群全天观察法测定滩羊的牧食习性,利用差额法测定采食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草群和滩羊摄入牧草营养成分,每个轮牧周期结束观测滩羊的体重,统计放牧期间繁殖性能等。【结果】放牧全天,滩羊采食时间占据了主体,比例达64%以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坤  董乙强  安沙舟  孔晓晶  杨娇  阿依敏·波拉提  关欣  
本研究以新源县和呼图壁县典型的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测定封育区和放牧区伊犁绢蒿荒漠植被生态经济类群、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不同气候区荒漠群落特征对封育的响应规律,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封育围栏内,草原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有大幅度提高,显著高于围栏外(P<0.05);2)在封育围栏内,草地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增大,香浓指数和Patrick指数减小,伊犁绢蒿荒漠植被恢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