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8)
- 2023(8010)
- 2022(6722)
- 2021(6109)
- 2020(5199)
- 2019(11778)
- 2018(11292)
- 2017(21115)
- 2016(11825)
- 2015(12968)
- 2014(12541)
- 2013(12006)
- 2012(11041)
- 2011(9959)
- 2010(9860)
- 2009(9067)
- 2008(8698)
- 2007(7476)
- 2006(6506)
- 2005(5686)
- 学科
- 济(47661)
- 经济(47609)
- 管理(32640)
- 业(30948)
- 方法(26414)
- 企(24932)
- 企业(24932)
- 数学(24284)
- 数学方法(23892)
- 学(13234)
- 农(11994)
- 财(11271)
- 中国(11005)
- 贸(9448)
- 贸易(9446)
- 业经(9368)
- 易(9219)
- 农业(8283)
- 制(7538)
- 环境(7486)
- 技术(7398)
- 地方(7249)
- 务(6708)
- 财务(6681)
- 财务管理(6665)
- 理论(6609)
- 企业财务(6342)
- 划(6314)
- 银(6276)
- 银行(6221)
- 机构
- 大学(169649)
- 学院(167679)
- 济(65406)
- 经济(64242)
- 管理(62541)
- 研究(61178)
- 理学(55647)
- 理学院(54981)
- 管理学(53473)
- 管理学院(53232)
- 中国(43968)
- 科学(43808)
- 农(42548)
- 京(35908)
- 业大(34697)
- 农业(34404)
- 所(33489)
- 研究所(31368)
- 中心(27214)
- 财(26585)
- 江(23977)
- 农业大学(22861)
- 北京(22120)
- 院(22017)
- 财经(21910)
- 省(20199)
- 经(20127)
- 经济学(19923)
- 范(19905)
- 室(19866)
- 基金
- 项目(125691)
- 科学(97777)
- 基金(92946)
- 家(86759)
- 国家(86103)
- 研究(78539)
- 科学基金(71943)
- 自然(51935)
- 自然科(50824)
- 自然科学(50804)
- 社会(50015)
- 自然科学基金(49907)
- 省(49317)
- 基金项目(48933)
- 社会科(47456)
- 社会科学(47442)
- 划(43206)
- 资助(38943)
- 教育(36093)
- 重点(29170)
- 编号(28255)
- 计划(28027)
- 部(26582)
- 创(26315)
- 发(26185)
- 科研(25605)
- 科技(25158)
- 创新(24656)
- 业(23025)
- 大学(22113)
共检索到232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崔伟 赵凌平 赵芙蓉
在多年生草地生态系统中,芽库在干扰后的种群补充和更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法,比较分析了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特征和芽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芽库以分蘖芽为主,密度为8326 848芽·m(-2)。与放牧相比,短期封育显著提高了芽库总密度和禾草芽库密度,但显著降低了非禾草芽库密度(P<0.05)。封育和放牧对典型草原芽库密度的显著影响,主要来自根茎型、分蘖型和根蘖型牧草芽库的贡献。短期封育显著提高根茎型和分蘖型牧草的芽库密度,而显著降低根蘖型牧草的芽库密
关键词:
封育 芽库 典型草原 无性繁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凌平 谭世图 白欣 王占彬 程积民 王清义
【目的】研究封育和放牧管理措施对多年生草地繁殖更新的影响,为退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选取封育23年草地和放牧地作为试验样地,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法调查后代繁殖更新情况,分析比较了封育和放牧管理措施对地上植被盖度、密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后代繁殖更新密度、无性和有性繁殖密度及5种无性繁殖类型密度的影响。【结果】与放牧相比,长期封育显著降低了地上植被的密度、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而显著提高了植被盖度、枯落物厚度和枯落物生物量。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的植物更新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其中,多年生牧草主要依靠分蘖、根茎和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凌平 白欣 谭世图 樊文娜 王占彬 王清义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5、15、23和32年)对草地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枯落物量和厚度呈递增趋势,群落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群落密度呈递减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禾草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封育23年草地达到了峰值。不同年限的封育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包秀霞 易津 廉勇 刘书润 吉木色 乌仁其木格
为研究不同放牧方式群落结构、群落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系数,探讨不同放牧方式典型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给典型草原区的生态恢复建设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通过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三种不同放牧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结构对比能看出,四季轮牧建群种克氏针茅重要值最大,定居放牧区一年生植物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两年度内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他三个多样性指数都有所增加,两年度内均匀度指数存在下降的趋势,并且四季与两季轮牧植物优势度均低于定居。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1,0.899。这三个多样性指数与P...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 群落多样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玉春 董云社 杨小红 耿元波 刘立新 李明峰
利用静态暗箱法于2001年~2003年对内蒙古羊草和大针茅围栏禁牧草原及其放牧草原主要含碳温室气体CO2、CH4通量进行了野外连续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围栏禁牧草原相比,自由放牧和轮牧均没有改变土壤与大气间原有的CO2、CH4气体通量的源汇方向,也没有改变土壤通量的季节变化形式;2001年~2003年不同统计时段羊草围栏禁牧草原土壤平均CO2通量比羊草轮牧草原高9 6%~67 7%,大针茅围栏禁牧草原也比对应自由放牧草原CO2通量高约22 7%~59 4%,而在植物非生长季,自由放牧草原(或轮牧草原)土壤呼吸同对应的围栏禁牧草原相差不大;大针茅自由放牧草原和羊草轮牧草原土壤对CH4的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佳华 张峰 赵天启 赵萌莉
【目的】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小尺度羊草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法,利用变异函数、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形维数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分析放牧、刈割和围封(对照)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变化。【结果】放牧可显著提高羊草种群密度(P围封(12.53株/m~2)>刈割(7.51株/m~2)。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羊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在围封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小尺度内变异较大的带状分布;在放牧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大尺度内变异较小的片状分布;在刈割样地中,羊草种群以变异性大的高密度点状斑块镶嵌于平坦的低密度斑块上,呈现点状分布。【结论】放牧和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羊草种群密度和空间异质性均有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春梅 廖超英 李培玉 孙长忠 许喜明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林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方法】通过放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草地和柠条林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物理性状。【结果】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物理结构。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增加,含水量和孔隙度下降。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放牧地践踏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则较高。【结论】林草地土壤表层(0~10cm)的物理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反应比较敏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薛鹏飞 宋冰 赵英
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和土壤水热条件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冻融期是草地N_2O排放的关键期。本研究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1979年以来禁牧(1979禁牧)和1999年以来禁牧(1999禁牧)两个处理组,以持续放牧样地为对照,分别于2019-2021年的两个冻融期(11月-次年4月),利用传感器和气体原位采集装置对不同深度土壤剖面的水分、温度和N_2O浓度进行监测,并用静态箱法测定N_2O通量。结果显示,冻融期土壤剖面N_2O浓度随着水热增加而急剧增加,不同深度土壤剖面N_2O浓度差异不显著(P> 0.05),放牧草原土壤剖面的N_2O浓度(0.76 cm3·m-3)均显著高于禁牧草原(1979禁牧:0.51 cm3·m-3,1999禁牧:0.58 cm3·m-3)(P <0.05),两者的差值高达9.02μg·(m~2·h)~(-1)。N_2O浓度与土壤温度、水分、铵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等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放牧会促进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冻融期土壤N_2O的排放,放牧活动通过增加冻融期土壤温度、水分、氮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进而促进有利于N_2O产生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因此,可以考虑合理安排草地利用模式来减少草地N_2O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仲春 张巧云 谭淑豪 石洁晴 张伟
草地退化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生态奖补"机制作为实施草原新政的主要措施,能否起到恢复草原生态的作用?基于2012年锡林郭勒盟调研所得到的224份牧户问卷调查和2013年对呼伦贝尔市牧户和有关部门进行的开放式访谈,文章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以及补偿标准三个方面对"生态奖补"政策在牧户层面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载畜量标准以及补偿标准四个方面研究牧民对当前"生态奖补"政策的偏好。研究发现,在"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中存在补偿对象单一,部分地区补偿金不能按时按量发放,以及载畜量标准制定与牧民意愿不相符等,这使得"生态奖补"政策难以为牧户自觉保护草原提供有效激励。
关键词:
生态奖补 政策落实 牧户偏好 草原保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娓 孙霞 贾宏涛 秦鹏 贾阳阳 金俊香
以新疆天山北坡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各处理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轻牧>不放牧>中牧>重牧。各放牧强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0~20与20~30 cm土层。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放牧强度只对草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有影响,而对深层次土壤影响不大。各处理碳氮比变化不大,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20 cm以下土壤碳氮比明显下降;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不放牧>中牧>轻牧>重牧。0~20 cm土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38.07%~40.64%。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天山北坡 草原 土壤有机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梓晗 吕世杰 杨溢文 闫宝龙 王忠武 刘红梅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受到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的共同调控,但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却鲜为人知。为探讨放牧强度对优势种群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CK(对照区)、MG(中度放牧)和HG(重度放牧)的3个试验处理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结合对比分析和优势分析方法,得到初步结论如下。各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基于绝对数量关系,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放牧强度响应较为敏感,基于相对数量关系和综合数量关系,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MG处理区下变化幅度较大,均匀度指数在HG处理区下变化幅度较大。在不同处理区内,优势种群优势排序不因数量关系的相对与绝对发生变化,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排位则受相对与绝对数量关系的影响较大。伴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群落优势种群与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可以通过调整其关联强度来适应放牧强度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琼 沈建国 乌兰巴特尔
为了揭示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内蒙古两个站点近20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事实和统计特征及影响因子,得出:年内土壤水分基本呈双峰曲线变化,春季化冻(04-08)到入冬前(10-18)的土壤水分平均相差5.3mm,大多数年份土壤水分年内可以达到平衡;年际变化有每隔7~8年走势发生改变的趋势;垂直向水分变化主要发生在60cm以上土层中,近几年深层变幅有增大的倾向;蒸降差与土壤水分变化呈相反趋势,生长季蒸降差对土壤水分的干扰最大。样本站0~50cm土层的最大容水量为85mm和135mm,多数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典型草原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建伟 郝百惠 刘新民 马文红 李永宏
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元素,氮输入的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过程。目前有关氮添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而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设计了氮素添加试验,研究了在4个氮添加[对照(N0)、低氮(N2.5)、中氮(N5)、高氮(N10)]水平下草原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主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氮和中氮添加显著促进土壤动物的多度,而高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P<0.05)。土壤动物的不同功能群对氮输入增加的响应不同,捕食性和腐食性功能群多度在高氮处理下显著减少(P0.05)。冗余分析(RDA)显示,中气门亚目若螨(Mesostigmata nymphs)和厉螨科(Laelapidae)等类群的多度与氮添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等节跳科(Isotomidae)和长角跳科(Entomobryidae)等类群的多度变化主要受氮添加引起植物物种丰富度、土壤SOC和凋落物pH改变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氮添加可增加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多度,但较高的氮供应[10g·(m2·a)-1]则降低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小红 宋彦涛 乌云娜 霍光伟 张凤杰 王晓光 邸择雷
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克鲁伦河流域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植物生活型划分功能群类型,比较了3种放牧强度对植物功能群的组成结构、地上生物量和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轻牧、中牧和重牧3种放牧条件下的总物种数分别为20、23和18种,符合"中度干扰假说";3种放牧强度下多年生非禾草物种数在群落中均占较高比例。2)轻度放牧条件下物种丰富度较低,但各放牧强度下功能群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物种丰富度与功能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勤奋 韩国栋 卫智军 敖特根 彭少麟
通过对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两种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的比较研究 ,从植被角度探讨在家庭牧场的生产实践中适合的放牧制度。结果表明 :轮牧制度对草群影响较小 ,优良牧草在草群中的重量比与重要值高于连续放牧制 ;牧草现存量轮牧制下的草场高于连续放牧制 ,草地牧草生产力连续放牧下的高于划区轮牧 ,但多年生牧草生产力低于划区轮牧 ;暖季连续放牧下草群营养早期高于轮牧区 ,秋末则低于轮牧区 ,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整体上划区轮牧下的草群状况接近于未放牧的围栏封育小区 ,相比之下连续放牧下的草群状况有较大偏离
关键词:
放牧制度 家庭牧场 植物群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