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01)
- 2023(4999)
- 2022(3276)
- 2021(2675)
- 2020(1933)
- 2019(4125)
- 2018(4246)
- 2017(7790)
- 2016(4303)
- 2015(4787)
- 2014(4860)
- 2013(4460)
- 2012(3818)
- 2011(3291)
- 2010(3176)
- 2009(2948)
- 2008(2946)
- 2007(2714)
- 2006(2578)
- 2005(2535)
- 学科
- 济(18564)
- 经济(18547)
- 管理(12254)
- 业(11332)
- 企(8163)
- 企业(8163)
- 中国(7917)
- 农(7517)
- 业经(6296)
- 发(5651)
- 环境(5615)
- 农业(5125)
- 地方(5000)
- 学(4983)
- 发展(4470)
- 展(4464)
- 方法(4045)
- 产业(3930)
- 划(3644)
- 信息(3455)
- 制(3339)
- 总论(3301)
- 信息产业(3268)
- 财(3182)
- 银(3164)
- 银行(3156)
- 体(3150)
- 数学(3148)
- 数学方法(3125)
- 融(3124)
- 机构
- 学院(62653)
- 大学(61365)
- 济(24503)
- 经济(23999)
- 研究(23697)
- 管理(21001)
- 理学(17740)
- 理学院(17555)
- 管理学(17121)
- 管理学院(17035)
- 中国(17011)
- 科学(15767)
- 农(14251)
- 京(13200)
- 所(12289)
- 研究所(11326)
- 业大(11201)
- 农业(11180)
- 财(10514)
- 中心(10418)
- 江(10287)
- 范(8701)
- 院(8597)
- 师范(8564)
- 财经(8338)
- 北京(8258)
- 州(8239)
- 省(7897)
- 经济学(7843)
- 经(7566)
- 基金
- 项目(43868)
- 科学(34187)
- 基金(31078)
- 研究(31030)
- 家(28034)
- 国家(27807)
- 科学基金(23521)
- 社会(20367)
- 社会科(19289)
- 社会科学(19282)
- 省(18083)
- 基金项目(16289)
- 划(14687)
- 自然(14629)
- 自然科(14249)
- 自然科学(14243)
- 自然科学基金(13977)
- 教育(13132)
- 编号(11956)
- 资助(11200)
- 发(10784)
- 重点(10379)
- 成果(9414)
- 创(9101)
- 国家社会(8990)
- 课题(8744)
- 发展(8628)
- 创新(8608)
- 展(8490)
- 化(8462)
共检索到9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铁山 孙吉定 张金香
1自然植被现状太行山地跨3省1市,总面积11.4万km~2,是宝贵的国土资源.经过40多年的努力,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为例,从建国初期的不足3%,发展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昌哲 贾志清
研究了太行山石质山区主要植被类型特征,生境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对封育年限长,植物群落比较复杂的砂岩区采取了PAA和ISODATA技术研究该区植被特征及生境相互关系.分析了太行山石质山区在封育过程中植被演替进程.在此基础上划分了6种加速太行山植被恢复类型及其主要对策.这6种类型为清杂抚育类型,清杂补育类型,封山育草育灌类型,封山成林类型,封造成林类型及封,育、造结合成林类型.运用PCA聚类分析、Fisher判别法及典范相关分析法作为一个多元统计分析序列,研究了砂岩低山区的森林土壤肥力类型划分和经营利用方向.提出了"模拟天然母树天然落种在地表存在形式"的封山播种技术,天然更新苗移植法及利用微域小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太行山是宝贵的国土资源,其总面积为11.4万hm~2,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樵垦,原始林早被破坏殆尽,森林覆盖率低,约为11%,逐酿成了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局面.因此,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切实有效的办法只能尽快恢复植被,重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屏障.人工造林绿化虽不失一种重建和发展植被的重要途径,但仅依靠人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印嘉祜
一、问题提出太行山区,系南自河南省、河北省及山西省三省交界之处,沿晋、冀两省相接壤之地,向北蜿蜒不断的石质山岭,岭间黄土丘陵、冲积河谷及山间盆地延伸,南北长达五百公里,总面积一亿七千万亩的广大山区。该地区从西南向东北形成孤形山岳地带,南起黄河沿岸,沿中条山、太岳山、太行山、系舟山、五台山、北抵恒山及燕山接壤之桑干河谷地;西以忻定盆地与汾河东侧断陷谷地、盆地为界;东以山区东缘与华北平原相交处为界。共涉及到冀、晋、豫、京四省(市)的105个县(市、区),其中大部分平均海拔一千米的广大山区,属于海河流域。从其自然地理位置而言,正好形成京、津华北大平原的天然屏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志诚
海河平原在太行山的下游,是河北省海河水系的冲积平原,总面积61766km~2,是黄淮海大平原的一部分.开发海河平原,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建设河北的大事.为使这一开发工作卓有成效,顺利达到预期目的,现就开发海河平原与绿化太行山的联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徐师
山西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已经建设了30年,2015年底与1985年相比,森林面积达107.8万hm~2,增加62.94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8.26%,增加16.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4264万m~3,林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文章用量化指标对30年建设成效进行了货币化评估,其结果为:生态效益为945.77亿元;经济效益为52.52亿元;社会效益为327.74亿元。对太行山绿化工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包括:强化舆论宣传,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实行经营补贴,发展林下经济,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大力发展混交林。
关键词:
太行山绿化 效益评估 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耀升 翟洪波 田野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之一,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影响着工程建设规模和质量。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太行山绿化工程各项调查统计数据,在总结工程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从太行山工程体系布局、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经济社会功能等自身可持续性以及政策环境、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等外部环境可持续性两方面对工程建设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对太行山绿化工程后续建设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
太行山 绿化工程建设 可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耀升 翟洪波 田野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之一,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影响着工程建设规模和质量。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太行山绿化工程各项调查统计数据,在总结工程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从太行山工程体系布局、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经济社会功能等自身可持续性以及政策环境、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等外部环境可持续性两方面对工程建设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对太行山绿化工程后续建设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
太行山 绿化工程建设 可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攀柱 章建文 吴树波
封山育林这一传统的造林方法在建国后经历了确立、倒退、恢复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相比,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兼具,且能将这三者有机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一致的显著优势,是一种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造林方法。当今,由于以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封山育林在我国扩大森林资源的途径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措施、深入研究是加快封山育林步伐的关键。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工程封山育林 地位 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保嘉 张执中 李镇宇
本文研究了四种不同封山类型林地内森林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并对多样性在表达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Shanne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的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加权叶层多样性指数、作为森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性的测度。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早期可以使得林内植物个体数和种类数大幅度增加,随着封山时间的延长,科的组成变化较大,科、种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同时,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亦发生明显变化,封山林区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层次性的复杂程度明显高于未封山林区。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植物群落 多样性指数 垂直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舒相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吉定 郝铁山 张金香
应用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Hsu)、Simpson指数(Hs)、种间相遇机率(PIE)以及均匀度(J)、生态优势度(C)指标,测定了平山县两岔试区10个灌草丛、3个人工林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用这些指标分析了灌草丛的类型、结构、组织特征及与生境的关系.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群落均匀度 生态优势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蔡道雄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结果显示: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植被的总盖度达85%,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增量为31.82%,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且多了1层高度>2 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所占的比例也高;在封育区,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达1...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杉木人工林 林下植被 特征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帆 张万军
通过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方法和小型称重式蒸渗仪法,对太行山典型草地黄背草群落蒸散进行研究,结果得出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整个生长季黄背草总蒸散量为730.4 mm。小型蒸渗仪法整个生长季总蒸散量为753.6mm。由相关分析得出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相关,建立关系式为ET=31.672LAI-47.424,R=0.616。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调整叶面积指数后,测定黄背草的两种方法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R=0.854,回归方程为ETm=0.803ETl+10.916,R=0.854。
关键词:
蒸散 黄被草群落 蒸渗仪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尉文龙
山西吕梁林区,以近自然林业、恢复生态学理论为支撑,开展封山育林工程,改变了以往封育对象不合理、设计不科学、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等弊病。提出了科学规划、流域封育、综合治理、封育并重的基本思路,采取拉网垒墙、封死沟口、突出优势、合理开发等措施,实现了资源管护、林区开发、植被恢复、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促进了产业发展,改善了劳动强度,增加了职工收入。
关键词:
封山育林 理论支撑 实践与探索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