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
2023(1194)
2022(920)
2021(925)
2020(731)
2019(1769)
2018(1828)
2017(2659)
2016(2128)
2015(2677)
2014(2715)
2013(2197)
2012(2074)
2011(1926)
2010(1918)
2009(1293)
2008(1192)
2007(1027)
2006(855)
2005(762)
作者
(3909)
(3229)
(3213)
(3041)
(2112)
(1581)
(1493)
(1418)
(1283)
(1269)
(1190)
(1151)
(1137)
(1107)
(1049)
(1040)
(1002)
(992)
(968)
(958)
(942)
(940)
(806)
(786)
(758)
(747)
(729)
(691)
(687)
(682)
学科
中国(5393)
教育(4724)
(3092)
教学(2764)
理论(2704)
(2539)
经济(2538)
(1957)
农业(1950)
职业(1874)
学法(1873)
教学法(1873)
学校(1868)
管理(1859)
学理(1748)
学理论(1748)
技术(1658)
职业技术(1449)
高等(1095)
地方(1056)
(985)
发展(900)
(888)
(853)
改革(844)
方法(828)
技术学校(822)
政治(821)
思想(819)
业经(814)
机构
学院(21392)
大学(18071)
职业(9935)
教育(9484)
技术(7947)
研究(7389)
职业技术(6816)
(6638)
师范(6619)
技术学院(5145)
师范大学(5046)
管理(4591)
(4427)
(4261)
科学(4167)
理学(3862)
(3836)
(3803)
理学院(3785)
教育学(3617)
管理学(3603)
管理学院(3562)
经济(3525)
研究所(3469)
中心(3464)
(3336)
中国(3237)
(3108)
北京(2932)
业大(2886)
基金
研究(14624)
项目(13256)
教育(11784)
科学(11234)
编号(8526)
课题(8019)
(7192)
(6967)
(6940)
基金(6857)
社会(6776)
成果(6461)
社会科(6207)
社会科学(6207)
职业(6118)
规划(5647)
(5373)
主持(5319)
主持人(5237)
(5155)
(5063)
国家(5003)
年度(4536)
项目编号(4137)
科学基金(4072)
(3949)
重点(3899)
(3859)
研究成果(3822)
职业教育(3793)
期刊
教育(17667)
职业(10318)
中国(10121)
技术(8468)
技术教育(7776)
职业技术(7776)
职业技术教育(7776)
研究(5586)
(4369)
经济(4369)
(3813)
论坛(3813)
职教(3514)
(3272)
农业(2363)
成人(1846)
成人教育(1846)
科学(1596)
学报(1569)
大学(1520)
(1493)
(1193)
高等(1144)
学学(1143)
管理(1080)
业经(1074)
(1028)
发展(1022)
(1022)
资源(944)
共检索到34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实施乡村战略的关键是要培养大批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队伍,而在此过程中,作为直接扎根农村以培养乡村各类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县级职教中心可以大有作为。几十年的实践也表明,县级职教中心在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服务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十九大报告对于乡村发展战略的首要要求是产业兴旺,而新型职业农民则是产业兴旺的生力军,如何汇聚有效资源,进一步助力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殷瑛  
职业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诞生的一种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为职业,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的社会阶层。其产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结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从职业准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政策法律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的组织形式、发展方向以及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关键,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根本在于人。因此,党中央国务院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惠  
职业农民是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农民的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要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职业农民的培养就成为当前重要的教育领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国胜  李振陆  邱学林  
苏州农职院通过太仓班改革实践,围绕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定位,创新了改革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苏南模式,绘制了农业高职教育改革与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336"改革路线图,有效破解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就业难和基层农村人才短缺的三大困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柏斯  关秋燕  陈晶晶  符雪凝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同富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对实现共同富裕起重要作用。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的视角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科学认识,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构成要素与表现形式,并据此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可行路径,在实践中构建适应当前乡村振兴需求、未来乡村发展变革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旭生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背景下,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有效性尤为重要。结合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案例,通过厘清教育科研价值理念、建立多元参与教育科研机制、明确研究对象的价值取向、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等策略,打造良好科研环境、提高科研团队素质、确定有效研究目标、做实教育科研过程,实现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互融互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皮江红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又依赖于职业教育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农村职业教育。将农村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要求,是回应国家政策的需求,是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基本经验的诉求。在培养职业农民的新定位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青立  王衍亮  林祥明  熊炜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当地农业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出"自主考试、免费就读、弹性学制、定向使用"的职业农民教育培养之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韦舟  易毅  
楼梦红,197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曾先后担任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政教主任、副校长,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副校长、副书记,鄞州区四明职业中学校长、书记,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书记。先后获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市级先进工作者、省级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2013年成为浙派名校长培养人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伟  陈遇春  
当前全社会对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但是究竟如何培养职业农民,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还面临很大挑战。现有的所谓职业农民培育大多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和以前的农民培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对职业农民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以职业农民岗位分类与职级标准为基础的分类培训是对当前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要明确职业院校、职业农民分类及其岗位职责标准、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打破当前职业农民培育的弊端,而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发挥其在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伟  陈遇春  
在对职业农民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以职业农民岗位分类与职级标准为基础的分类培训是对当前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要明确职业院校、职业农民分类及其岗位职责标准、职业农民培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打破当前职业农民培养的弊端,而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发挥其在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雅辉  张润清  张亮  赵帮宏  
文章采用实地座谈、电话访谈、案例剖析等方法对以产业联盟为载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阳晨模式"中,农广校和企业"校企合作"培训机制是基础,政府"自上而下"保障机制是关键,政府、企业、联盟户间利益联结机制是动力。模式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均衡,机制运行高效,在一定条件和策略下可复制应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帮宏  张亮  张润清  
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十一型"模式,在对其特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应考虑制度因素、经济、文化和资源条件因素、农业发展因素、技术因素和人员因素,并按照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和不同的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