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0)
- 2023(5524)
- 2022(4924)
- 2021(4546)
- 2020(4043)
- 2019(9310)
- 2018(9289)
- 2017(19485)
- 2016(10439)
- 2015(11898)
- 2014(11803)
- 2013(12134)
- 2012(11692)
- 2011(10608)
- 2010(10925)
- 2009(10273)
- 2008(10048)
- 2007(9083)
- 2006(8441)
- 2005(7751)
- 学科
- 济(49770)
- 经济(49734)
- 业(27708)
- 管理(26075)
- 方法(23371)
- 数学(21427)
- 数学方法(21297)
- 企(17920)
- 企业(17920)
- 农(15691)
- 中国(15308)
- 财(10862)
- 农业(10674)
- 贸(10461)
- 贸易(10451)
- 易(10203)
- 制(10056)
- 地方(9407)
- 业经(9066)
- 学(9020)
- 银(9003)
- 银行(8973)
- 行(8682)
- 税(8034)
- 融(7846)
- 金融(7846)
- 税收(7710)
- 收(7668)
- 环境(7457)
- 体(6493)
- 机构
- 大学(159669)
- 学院(157857)
- 济(74634)
- 经济(73358)
- 管理(58371)
- 研究(58369)
- 理学(49790)
- 理学院(49224)
- 管理学(48586)
- 管理学院(48283)
- 中国(44918)
- 财(35352)
- 京(34168)
- 科学(32998)
- 所(30620)
- 农(30253)
- 财经(27675)
- 研究所(27442)
- 中心(25400)
- 经(25117)
- 经济学(24332)
- 业大(24080)
- 农业(23933)
- 江(23627)
- 经济学院(22226)
- 北京(21935)
- 财经大学(20551)
- 院(20254)
- 范(19543)
- 师范(19344)
- 基金
- 项目(98111)
- 科学(76702)
- 基金(72133)
- 研究(71036)
- 家(63684)
- 国家(63190)
- 科学基金(52481)
- 社会(46693)
- 社会科(44439)
- 社会科学(44430)
- 基金项目(37671)
- 省(37220)
- 教育(32450)
- 自然(32397)
- 自然科(31626)
- 自然科学(31618)
- 划(31601)
- 自然科学基金(31093)
- 资助(30475)
- 编号(27905)
- 成果(23443)
- 部(23079)
- 重点(22592)
- 发(22256)
- 国家社会(20139)
- 创(19886)
- 教育部(19658)
- 课题(19313)
- 人文(18885)
- 创新(18731)
共检索到245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笫一条就是创新发展,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创新发展"这个要求应该是体现在什么上面呢?我想,在这个特定的新常态发展时期,应该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面。但是,我们现在观察到了几个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刘梦 刘杨
利用DEA方法下的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演进以及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指数,基于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面板门限回归,重点考察了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前后对出口的作用变化。研究表明:对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效率改进是促进出口的重要要素来源;当经济发展突破门限后,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同时呈现对出口增长的强劲促进作用,而忽视两者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当前出口减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人口红利与外商直接投资作用式微,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作用增强。随着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和东西部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地区经济情况,重视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演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兵 尹淑桃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运用共同边界-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对中国第二、三产业2004-2016年30个省份一位码分行业、典型省份广东省二位码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对中国第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检验"结构性减速"是否适用于当前中国经济。研究显示: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高于第二产业,这表明"结构性减速"是此轮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的看法并不成立。但在研究期间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两大支柱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同时发现近年来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有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明 李善同
一、引言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又称综合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反映资本、劳动力等所有投入要素的综合产出效率。TFP是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国 范丹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绿色生产率大于传统生产率,绿色生产率呈现W型波动趋势,主要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与2009年;从区域差异来看,绿色生产率东部区域最高,其次为东北部、中部,西部最低;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经济增长的分解效应来看,全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量主要来自投入要素的增长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比例仅为5...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威 陈书章 马恒运
根据2004-2008年中国23个省市奶牛场统计数据,采用多产出随机距离函数估计方法,测算全国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技术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潜力较大,技术水平退步是阻碍TFP增长的主要原因;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间存在增长差异,且非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快。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程云鹤
本文以非径向、投入松弛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为基础,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应用具有差分结构的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将能源与环境因素引入到中国地区全要生产率测度之中,对2000~2009年中国各地区、三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现状、来源、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揭示要素利用、节能减排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00~2009年,全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0.68%、累计6.27%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起到阻碍作用;资本利用、劳动利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分别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贡献了9.82%、66.43%、2.42%...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我国27省市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外贸依存度和R&D投入增长率PanelData的实证检验并结合其变化趋势,得出人均人力资本、R&D投入的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而进出口量增长对TFP增长影响不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进出口量增长迅速的一些地区TFP增长却不快。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描述了我国省级层面劳动力和资本空间集聚的程度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态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省级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要素集聚、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量化研究。笔者发现最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速度均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效率增长为负,而中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增长为正。我们认为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从而导致规模效率下降。因此,合理引导要素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使要素在区域间有效配置是提升集聚经济的规模效率和推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柱玉 陈垚彤 顾伟忠
本文从文献计量视角,运用共词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期刊库,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21年以来的研究情况。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总发文量在2009-2015年间高速增长,近几年趋于稳定;数据包络法与DEA-Malmquist法应用最广泛,随机前沿法应用热度呈上升状态;农业、制造业领域的研究历史长、发文数量多,环保、能源等领域则是近年来新兴的应用热点领域。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和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模型不断完善、精确,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丰富,对其影响因素的挖掘也越来越深入细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实际上,从计算方法上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余值",即经济增长中不能够被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要素投入所解释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做是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或者创新等"难以衡量"的因素带来的效率提升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生喜
由于要素投入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决定了不同时期要素质量的差异。在生产函数中,把所有时间的要素投入不加区分地作为“同质”投入品是不合理的,其结果是测算TFP增长率时产生系统偏差。为了消除这种偏差,有必要对各个时期的要素投入品作同质化处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志强
文章利用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国家标准统计数据,借助RD分解的Malmquist指数模型,采用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状况,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增长率达39.30%,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不是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善;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昊 李征
本文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和分析我国区域TFP差异及其构成,进而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向TFP驱动转型的困境。研究表明,我国区域TFP增长以东部沿海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差异是TFP增长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和经济结构性失衡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向TFP驱动转型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快经济转型增长的重点应为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一、引言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外,全要素生产率(TFP)或者说技术进步的提高是重要的因素。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主要有增长核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等。此外,由Dale W.Jorgenson提出的KLEMS方法为TFP的估计与国际比较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并没有哪种方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各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估计方法外,基础数据的选择也有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