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3)
- 2023(8264)
- 2022(6939)
- 2021(6413)
- 2020(5435)
- 2019(12214)
- 2018(11524)
- 2017(21208)
- 2016(11744)
- 2015(13001)
- 2014(12421)
- 2013(12325)
- 2012(11445)
- 2011(10351)
- 2010(10246)
- 2009(9496)
- 2008(9363)
- 2007(8257)
- 2006(7237)
- 2005(6584)
- 学科
- 济(43402)
- 经济(43308)
- 管理(35837)
- 业(33334)
- 企(27476)
- 企业(27476)
- 方法(20157)
- 数学(17816)
- 数学方法(17643)
- 财(13426)
- 制(12397)
- 农(12347)
- 中国(12086)
- 学(11342)
- 业经(9869)
- 贸(9314)
- 贸易(9312)
- 易(9094)
- 农业(8220)
- 技术(8064)
- 务(7711)
- 财务(7700)
- 财务管理(7680)
- 体(7609)
- 教育(7400)
- 企业财务(7326)
- 银(7216)
- 银行(7168)
- 划(7082)
- 融(6969)
- 机构
- 大学(174378)
- 学院(167333)
- 济(67788)
- 经济(66360)
- 管理(63566)
- 研究(63197)
- 理学(55804)
- 理学院(55114)
- 管理学(54132)
- 管理学院(53832)
- 中国(44740)
- 科学(40559)
- 农(38118)
- 京(37238)
- 所(32705)
- 业大(31498)
- 财(31039)
- 农业(30557)
- 研究所(30077)
- 中心(27461)
- 江(24897)
- 财经(24449)
- 院(23360)
- 北京(23082)
- 经(22407)
- 范(21054)
- 经济学(20709)
- 师范(20653)
- 农业大学(20525)
- 省(20094)
- 基金
- 项目(119601)
- 科学(93622)
- 基金(88702)
- 家(81277)
- 国家(80604)
- 研究(79783)
- 科学基金(67647)
- 社会(51913)
- 社会科(49150)
- 社会科学(49138)
- 基金项目(47212)
- 自然(46429)
- 省(45847)
- 自然科(45364)
- 自然科学(45344)
- 自然科学基金(44610)
- 划(40054)
- 教育(37018)
- 资助(35293)
- 编号(29592)
- 重点(27487)
- 部(26533)
- 创(25648)
- 发(24555)
- 计划(24358)
- 科研(24242)
- 创新(24039)
- 成果(23244)
- 教育部(22212)
- 国家社会(22106)
共检索到247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康 王颖 缪园 汤超颖
对中国科学院大学23161名博士研究生以及4574名导师的实证研究表明,导师年龄和担任行政职务情况对学生科研绩效有显著影响,导师主持国家级项目数量、项目经费和近年来学术成果与博士生科研绩效显著相关,导师学术地位显著影响学生科研绩效,百人计划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学生科研绩效质量更高。研究结果证明了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有关键作用,导师的科研活跃度和学术地位对学生的科研绩效有重要影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刚
认为博士生学术交往包括博士生与导师的学术交往、博士生与院系其他教师的学术交往、校内博士生同辈的学术交往和校外学术同行的交往四种类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交往网络比较局限、学术交往活跃度较弱,整体上呈现出组织内学术交往活跃,组织外学术交往缺乏的特点。在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面,学术交往主要对博士生内隐性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博士生科研产出不具有显著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学术交往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相较于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同辈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更大的影响,但对原创性能力和研究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略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康 汤超颖 李美智 詹佳硕
博士生是我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将从导师合著网络的角度探索提升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对策。我们构建了139名理科博士生就学期间的导师合著网络,分析了博士生及其导师在导师合著网络中的特征,以及它们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博士生的合作规模与其科研产出呈倒U形关系;博士生在其导师合著网络中的程度中心性有助于其科研产出;导师网络的程度中心势调节博士生程度中心性与科研产出的关系,导师的中介中心性调节学生程度中心性和学生科研产出的关系。最后,我们就科研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雅静 田庆锋 蔡建峰
分析了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以及创造性人格和构想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148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具有正向影响,构想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创造性人格对自主性支持与构想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从自主性支持、构想能力和创造性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柏洲 董恒敏 曾经纬
基于2008~2013年的中国科学院统计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的静态变化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双维度分析。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的组合收敛方法,客观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各区域的合作创新活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采用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创新活跃度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存在收敛特征,科研院所的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中西部较活跃,中科院整体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在活跃度的演化速度上,各分院都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其中部分活跃度较高的科研院所增长逐渐饱和,速度变化呈现下降状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宁宁
选择导师是导学关系缔结的开端,是博士生学业进展的关键一步,在导师指导和博士生科研绩效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导师选择模式的博士生在导师指导质量、指导形式、指导频次以及博士生科研绩效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相较于被动分配导师,主动选择导师的情形下,导师指导频次、指导质量、指导形式对博士生科研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考虑到学科差异后,理工科博士生中,导师选择模式在导师指导质量、指导频次、指导形式与博士生科研绩效间均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人文社科博士生中,调节作用不显著。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科研绩效,培养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导师选择的重要性,赋予博士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导师分配要尊重学科文化的差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艳丽 王俊 胡涛 孟林
从博士生科研成果的角度,选取博士生论文发表总量、博士生综合科研能力得分作为博士生科研绩效测度指标,并采用平均秩检验法分析了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构建以科研为导向的博士生选拔和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博士生 科研绩效 研究生教育 影响因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付鸿飞 周文辉 贺随波
对112个博士生培养单位12760名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博士生的低度跨学科学习行为与其任务型、创新型科研绩效负相关,中度和高度跨学科学习行为与其任务型、创新型科研绩效显著负相关;导师指导与博士生的任务型、创新型科研绩效显著正相关,且导师指导对博士生跨学科学习行为与科研绩效间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为提升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和导师在遴选跨学科博士生时要全面考察,博士生也要审慎对待跨学科学习,导师对跨学科博士生要加强指导,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关键词:
博士生 跨学科 科研绩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华伟
利用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 148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分析知识共享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博士生知识共享水平较高,学习投入有待提升,科研效能感明显不足,发展型科研创新能力略有提高,任务型科研创新能力稍微下降。博士生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投入、科研效能感及科研创新能力。博士生学习投入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科研效能感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学习投入及科研效能感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为促进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大学要重视博士生知识共享的价值及作用,疏通知识传播渠道;创设良好培养环境,强化博士生学习投入;增强博士生科研效能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亚
作者首先分析了博士生独立科研能力的组成,然后结合作者的切身体会,对论文选题、利用Internet进行文献检索和学术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在学位论文中增加论文工作总结报告等四个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艺林 何仁龙 马桂敏 张元兴
调查显示,导师和博士生对优化学术环境持有强烈的愿望,这是改善博士生学术环境的前提。在博士生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导师是“主导因素”,导师应当发挥优化学术环境的主导作用。即导师应该发挥好优化博士生教育学术环境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导频率以增强学术环境的活力,激励合作以减小学术行为的“熵”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莞荷 李锋亮
基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内容,利用1322份学术型博士生样本数据,对导师指导与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对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比较认可,但在博士生职业发展建议、科研补助等个人关怀与支持方面的评价偏低。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导师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优化培养条件、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表现均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研活动投入时长和科研项目参与数量也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思遥 蔡红红
为探究培养环境对博士生科研信念与科研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分析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 521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围绕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博士生对培养环境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科研效能感不足、科研压力较大,任务型绩效提升速度较快,创新型绩效进步较慢。培养环境中的科研条件能显著预测博士生的科研信念,但其对创新型绩效及任务型绩效的影响则需通过科研效能感和科研压力间接产生。培养环境中的导师支持和学术氛围不仅能直接影响博士生的科研信念和科研绩效,还能分别通过科研效能感和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产生间接影响。为提升博士生质量,培养单位应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创设良好的培养环境、加强对博士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
关键词:
博士生 培养环境 科研信念 科研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