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2)
2023(12555)
2022(10742)
2021(10246)
2020(8181)
2019(18981)
2018(19079)
2017(36279)
2016(20098)
2015(22569)
2014(22871)
2013(22008)
2012(20016)
2011(17923)
2010(17747)
2009(16116)
2008(15434)
2007(13511)
2006(11725)
2005(10029)
作者
(57035)
(47223)
(46770)
(44578)
(29888)
(22496)
(21313)
(18754)
(17959)
(16744)
(16165)
(15758)
(14856)
(14813)
(14388)
(14366)
(14198)
(14048)
(13424)
(13258)
(11782)
(11519)
(11360)
(10725)
(10547)
(10530)
(10446)
(10317)
(9464)
(9318)
学科
(72505)
经济(72413)
管理(56276)
(50861)
(42835)
企业(42835)
方法(32832)
数学(27690)
数学方法(27336)
(20782)
中国(20376)
(18365)
(18243)
业经(17465)
地方(15612)
理论(14996)
(14545)
农业(13753)
(13012)
教育(12790)
(12006)
贸易(12001)
环境(11880)
技术(11813)
(11607)
(11517)
银行(11476)
(11452)
财务(11381)
财务管理(11357)
机构
学院(274492)
大学(273936)
管理(108752)
(99508)
经济(97014)
理学(94309)
理学院(93221)
管理学(91516)
管理学院(91024)
研究(90403)
中国(65427)
(58831)
科学(58616)
(46078)
(45102)
(44734)
业大(42549)
研究所(41414)
中心(40809)
(39917)
(38213)
师范(37826)
北京(37059)
财经(36943)
农业(35084)
(33563)
(33531)
(32743)
技术(32019)
师范大学(30328)
基金
项目(193433)
科学(150721)
研究(144217)
基金(136834)
(119056)
国家(117985)
科学基金(100714)
社会(87245)
社会科(82353)
社会科学(82330)
(77417)
基金项目(73026)
教育(66845)
自然(65382)
(65077)
自然科(63791)
自然科学(63777)
自然科学基金(62574)
编号(61169)
资助(55406)
成果(50350)
重点(43069)
课题(42597)
(41466)
(41127)
(40405)
项目编号(37944)
创新(37461)
科研(36678)
大学(35874)
期刊
(109808)
经济(109808)
研究(79102)
中国(53362)
学报(45557)
(41205)
科学(40717)
管理(38988)
教育(38662)
(34048)
大学(34014)
学学(31757)
农业(28827)
技术(24614)
(20512)
金融(20512)
业经(19557)
经济研究(16891)
图书(16801)
财经(16766)
(14165)
科技(14045)
(14026)
问题(14022)
理论(13818)
(13244)
实践(12942)
(12942)
现代(12173)
情报(12060)
共检索到394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春根  陈文美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在研究生教育过程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关系。认为共同需要、平等互信、优势互补、教学相长是导师与研究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在分析师生关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制度建设保障师生共同需要,以平等对话实现师生身份平等,以自身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提高,以合作互动促进师生发展共赢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袁斯洋  闻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对其理念及价值观的传播。面对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威胁论"大肆煽动的局势,我国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仍具有局限性的现状,以及东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方面仍存在差异的情况,该理念在国际上传播仍存在重重困境。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我们需要通过持续深化理论、实践,以"共同利益"突破西方大国"个人利益"的固有印象;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逐步建成基础牢固、前景光明的理论体系;加速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传播能力,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利用国际平台形成传播矩阵。通过调整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实践、表达方式和传播方法,提升该理念的国际传播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阎维洁  冯新舟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类获得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现阶段,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的共同体本质上是"虚假的共同体",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本原因。为此,中国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坚持人民主体性,扬弃资本逻辑,创新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引领全球化不断深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全球化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推进引领全球化实践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是应对全球治理的课题,是开展全球外交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共识的议题,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支持、推进、引领全球化的理念及思路;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引导全球化进程、治理全球化弊端、创新全球化实践、匡正全球化目标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和平台,中国的全球化理念贯穿其中并得以落实体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保风  张赓  
解决全球问题,需要全球的共同价值观念来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在扬弃西方近代文明、继承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化丰富而得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蕴含丰富的伦理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全球气候公正的伦理诉求,构建全球气候公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的重要形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全球气候公正的重要保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永江  
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可以在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中培养。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是一个共享批判精神的关系域,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的转变与成长:导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变得更完整、更体贴、更包容和更民主;研究生不必退隐到个人主义的狭小空间,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永江  
认为对话共同体是研究生教育的新取向,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域。对对话共同体的内涵、理念诉求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对话共同体构建的方法,指出对话共同体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归属感和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激发人际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和友情等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洁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导师与研究生要具有变革意识与变革行为。变革共同体在部分地适应其传统的价值和角色之外,更把教育过程视为共同转变的过程,并将转变视作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用某种方式改变着理解和领悟经验的方式、看待和评价事物的视角、鉴别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革与更新的能力对于导师与研究生个人以及大学而言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文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统摄理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引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着力点主要包括:理念更生,实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统领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意识形态"的转化;制度环境设计,构建激励兼容的体制机制;抓住关键路径,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战  李同龙  
中国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处世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政治智慧,是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密不可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不同国家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二元对立文化,对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造成很大的障碍。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思想,有利于我们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行,有利于我国"一带一路"等外交政策的顺利实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殷文贵  
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与评价集中围绕生成动机、发展前景、逻辑理路三个维度展开。从生成动机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实利益的彰显、责任担当的体现以及习近平领导风格的展现;从发展前景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是切实可行的现实方案,或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或是难以实现的理想蓝图;从逻辑理路来看,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妥善处理好世界范围内各领域的安全问题,建立健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律机制,提倡树立多彩、平等、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但也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立场呈现二元对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这为我们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外研究动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舟  刘澈元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全球治理难题的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演进经历了三次跃升,从中国梦到命运共同体,再到引发全球讨论,最终成为引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就其理论特质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科学继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科学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实现强国复兴梦的重要实践,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和处理外交问题提供新思路,更为全球治理提供超越资本逻辑的中国方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王婷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代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主张,而且更是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各国合作共赢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比较教育学科因其跨文化性、国际性和应用性,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比较教育承担着加强教育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公共外交功能、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等时代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时代责任,比较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研究目的,扩展研究对象,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田  
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年轻的人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希冀,揣着薄薄的火车票踏上远行的列车,沿途风景新鲜而陌生,一如他们尚未展开的人生。车票的这头是日益凋敝的乡土社会,而另一头则是需要大量劳工来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正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城镇化的孩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毕四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深,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国内国际重大局势,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