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3)
2023(8286)
2022(6927)
2021(6568)
2020(5510)
2019(12643)
2018(12210)
2017(23541)
2016(12221)
2015(14200)
2014(13766)
2013(13842)
2012(13171)
2011(11948)
2010(11756)
2009(10970)
2008(10694)
2007(9232)
2006(8049)
2005(7309)
作者
(33956)
(28613)
(28442)
(27150)
(18490)
(13561)
(12805)
(11096)
(10958)
(9973)
(9840)
(9726)
(9198)
(8938)
(8910)
(8892)
(8574)
(8325)
(8286)
(7808)
(7180)
(6911)
(6833)
(6470)
(6391)
(6382)
(6222)
(5987)
(5671)
(5585)
学科
(61915)
经济(61859)
管理(39683)
(37975)
方法(32468)
数学(30063)
(30030)
企业(30030)
数学方法(29947)
中国(18477)
(14336)
技术(14101)
(14080)
(14069)
贸易(14062)
(13814)
环境(13036)
(10600)
业经(10361)
(10086)
银行(10079)
(9999)
金融(9999)
农业(9760)
(9705)
(9394)
(9060)
地方(8432)
技术管理(8332)
(8249)
机构
大学(186447)
学院(182444)
(92191)
经济(90995)
管理(73450)
研究(65082)
理学(64109)
理学院(63514)
管理学(62922)
管理学院(62570)
中国(52226)
(39297)
(39238)
科学(34206)
财经(32476)
(31395)
经济学(31180)
(30072)
中心(29300)
研究所(28491)
经济学院(28453)
北京(25301)
财经大学(24622)
(24430)
(24162)
(23180)
业大(22671)
(21704)
师范(21548)
商学(20920)
基金
项目(123524)
科学(100310)
基金(95571)
研究(91798)
(82779)
国家(82210)
科学基金(71410)
社会(64051)
社会科(61171)
社会科学(61158)
基金项目(49261)
自然(43360)
(42875)
自然科(42415)
自然科学(42406)
自然科学基金(41754)
教育(41730)
资助(40090)
(37345)
编号(33738)
(30644)
国家社会(29116)
重点(27747)
教育部(27223)
成果(27208)
(26537)
中国(26510)
(26493)
人文(25682)
创新(24973)
期刊
(90451)
经济(90451)
研究(56605)
中国(34830)
(28922)
管理(27130)
科学(25227)
学报(23650)
(20901)
大学(19284)
(18579)
金融(18579)
学学(18100)
技术(17454)
财经(17179)
经济研究(16589)
教育(15139)
(14856)
农业(14769)
(13544)
问题(12398)
世界(12145)
国际(11947)
技术经济(11536)
业经(11222)
统计(9587)
(9537)
(8788)
科技(8258)
(7994)
共检索到269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俊  
本文以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例,对导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进行验证,并尝试揭示我国环境技术偏向。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价格上升、潜在市场规模扩大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清洁技术进步,然而,汽车行业污染技术并没有随着石油价格上涨而减少,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清洁技术偏向。此外,导向性技术变迁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不同特征,中西部地区潜在市场规模比东部地区更能拉动清洁技术的创新,而只有东部地区石油价格变化能引发清洁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万伦来  鹿立林  刘子农  
本文利用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年报数据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汽车产业2006—2008年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虽然部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但是汽车行业部分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的下降致使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②在技术效率前沿面运行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只占全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一半左右,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化加剧;③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多数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达到技术效率前沿面(即纯技术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  刘丹  
为了探讨促使厂商研发转向清洁技术的影响因素,运用我国2001-2013年的汽车专利申请量等数据,分析偏向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和知识累积的影响。结论表明:(1)清洁产品的市场培育政策和环境治理政策对传统技术和清洁技术的创新均产生了正向作用,但政府对汽车技术的研发资助政策影响不显著;(2)政策激励没有导致清洁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替代效应,环境治理型政策对清洁技术创新有更大的影响,清洁技术偏向的政策效应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有待观察;(3)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外部技术对部门内技术创新有正向的知识溢出效应,部门内两种技术的交互作用效应显著,其中传统技术对清洁技术有溢出效应,清洁技术却对传统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潘勇辉  
本文以2000~2002年发生并购的29家中国A股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指标的财务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衡量和检验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后的绩效。本研究显示,汽车行业的外资并购绩效不仅整体明显优于内资并购,而且这种业绩改善具备明显的持续性。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外资并购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石佳鑫  
去杠杆政策意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发展,但在推行过程中难免存在偏差,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汽车行业面临着较大下行风险,消费需求下降、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2012~2019年汽车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去杠杆政策对车企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显著抑制了汽车企业的创新水平。且相较于国有车企和一线城市车企,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车企和非一线城市车企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行去杠杆、释放车企创新活力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王林辉  董直庆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我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存在性,以及不同类型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差异。分析显示,我国技术进步引致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收入结构变化而出现技能溢价。本文还将技术进步细分为中性、非中性和资本体现式等不同类型,发现不同类型技术进步都呈现技能偏向特征,其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技能需求和技能溢价的互补关系更强,说明蕴含前沿技术的设备投资高增长引发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现阶段我国技术进步呈现物化和技能偏向双重特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云彪  
技术创新是企业专利战略的源动力,没有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专利战略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可能产生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反之,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又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是由若干相对应的环节构成的一个体系,整个系统构成一个价值链。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导入专利战略。本文通过分析专利信息,了解国际国内和汽车行业专利工作的水平、态势、优势和差距,对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布局决策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赵一平  朱庆华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下文简称EPR)有助于解决废旧产品引发的环境问题,并提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绩效。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组织探讨汽车行业EPR的实施模式。本文首先构建了EPR的实施绩效及作用机理的概念模型,并对生产者行为策略、系统实践改进及绩效改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假设;以我国汽车行业为例,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并修正,提出我国EPR的实施绩效及运行机理实证模型;最后提出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定玉  张治觉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提高了汽车行业集中度的进入壁垒。另外,根据汽车行业集中度与汽车进口数量及汽车企业数变化之间存在不显著的低等程度负相关关系表明,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很不充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誉清辉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汽车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价格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策略,越来越被众多厂商和经销商所重视。但是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中的价格策略与国际市场相比还不够成熟。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并对中国汽车市场在降价过程中所出现问题加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立勋  程小佩  
文章采用边界生产函数测度2000~2017年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从产能供给、需求、供求效果三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确定产能利用预警等级及数值区间,并对其映射求权重,进而编制汽车行业产能利用预警综合指数与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协同预警产能利用状态。研究结果显示:产能利用预警综合指数与产能利用率对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状态的预警存在一定滞后差异,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科学判定汽车行业产能预警状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静芳  张赟  
长期粗放型的经济运行方式,使得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快、人民健康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汽车行业作为新一代的新兴产业,必须以前车为鉴。针对汽车行业,社会和学术界提出了构建闭环供应链的必要性,但在现实的汽车行业闭环供应链却并没有向国外一样迅速发展。中国汽车闭环供应链行业的生存环境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本文从企业、政府(国家)和消费者的角度探索如何促进汽车闭环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明霞   侯雪茹  
突破单个市场的静态竞争转而聚焦多市场接触下的动态竞争已成为企业研发行为的现实选择,但相关研究依然局限于单个市场的竞争格局。本文整合相互克制理论与网络理论视角,研究产品维度的多市场接触水平对企业研发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并通过考察体现技术市场竞争意图和竞争能力的两类因素(学习相对活跃度与技术存量优势)来分析多市场接触下研发行为得以推进的机制。本文利用2008—2020中国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多市场接触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广度和研发深度的提升;学习相对活跃度仅加强多市场接触与研发深度的关系,无法提高多市场接触格局下的研发广度;技术存量优势会同时强化多市场接触与研发广度和研发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源自产品领域多市场接触的相互克制可以越过产品市场而影响企业在研发领域的竞争行为,推动企业双路径研发创新,该结论对于指导企业应对全局竞争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董直庆  焦翠红  王林辉  
当前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偏向强度已成为经验文献关注的焦点,然而,前沿研究并未重视这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成因。本文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入手,引入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部门,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模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内在传递机制,数值模拟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路径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1在技术进步跨国传递过程中,技术进步偏向性方向和强度均可能发生变化,要素投入结构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正是两国要素投入结构的非匹配性,使发展中国家改变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要素投入结构,进而改变引进技术的偏向性方向和强度。2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的方向和强度受制于技术适配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俊  
文章将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作为一次自然实验,使用"倍差法"估计了可再生能源政策对清洁发电技术带来的影响,并考察了该政策是否有利于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研究发现:(1)《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政策激励了清洁发电技术的使用及生产率的提升,相对于污染发电企业,2005年之后清洁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与TFP平均上升了8%和10%;(2)在时间趋势上,政策效应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3)我们使用"匹配差分法"比较了2005年之后有补贴的企业与没有补贴企业TFP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有补贴的企业TFP上升得更快,并且这些企业R&D投入也更多。因此认为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了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文章的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