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2)
- 2023(5849)
- 2022(4878)
- 2021(4248)
- 2020(3288)
- 2019(7420)
- 2018(7284)
- 2017(13054)
- 2016(7370)
- 2015(8240)
- 2014(8261)
- 2013(8277)
- 2012(8262)
- 2011(7767)
- 2010(8024)
- 2009(7246)
- 2008(7173)
- 2007(6545)
- 2006(6063)
- 2005(5774)
- 学科
- 济(36043)
- 经济(36012)
- 业(16701)
- 地方(16017)
- 管理(15271)
- 中国(14108)
- 农(11661)
- 企(10734)
- 企业(10734)
- 业经(9528)
- 地方经济(9303)
- 发(8540)
- 农业(8366)
- 学(8046)
- 融(7482)
- 金融(7480)
- 银(7225)
- 银行(7197)
- 行(7137)
- 方法(6855)
- 发展(6378)
- 环境(6361)
- 展(6359)
- 贸(6011)
- 贸易(6001)
- 制(5804)
- 技术(5762)
- 易(5694)
- 数学(5455)
- 数学方法(5413)
- 机构
- 学院(110318)
- 大学(106645)
- 研究(48401)
- 济(42141)
- 经济(41130)
- 中国(35249)
- 管理(33341)
- 科学(33133)
- 农(30719)
- 所(27468)
- 理学(27042)
- 理学院(26564)
- 管理学(26024)
- 管理学院(25828)
- 京(25017)
- 研究所(24976)
- 农业(24436)
- 中心(21008)
- 业大(20832)
- 江(18990)
- 省(18686)
- 财(18666)
- 科学院(16810)
- 院(16789)
- 范(16396)
- 北京(16287)
- 师范(16130)
- 州(15729)
- 技术(15626)
- 业(14604)
- 基金
- 项目(69829)
- 科学(53145)
- 研究(48356)
- 基金(47129)
- 家(43519)
- 国家(43098)
- 科学基金(34438)
- 省(30958)
- 社会(28319)
- 社会科(26758)
- 社会科学(26752)
- 划(25849)
- 基金项目(24419)
- 发(22765)
- 自然(22646)
- 自然科(22080)
- 自然科学(22069)
- 自然科学基金(21625)
- 教育(21091)
- 编号(19187)
- 资助(18653)
- 发展(17776)
- 展(17446)
- 重点(16869)
- 成果(16135)
- 课题(15564)
- 计划(15482)
- 创(14995)
- 科技(14793)
- 创新(14119)
共检索到187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雷 尹钧 任江萍 韩锦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丽 任江萍 孔威维 尹 钧
通过PCR检测,转基因小麦植株均出现474 bp的目的带,说明反义trxs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上。经 测定在种子萌动过程中转基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未转基因种子,证明该基因能够正常表达,从而使转基因品 种具有抗穗发芽的能力。
关键词:
小麦 反义trxs基因 α-淀粉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丽娟 盛坤 董昀 王映红 蒋志凯
为了筛选抗穗发芽品系,利用Vp-1基因的STS标记Vp1B3检测了来自河南省新乡市的新麦系列小麦新品系112个,并于收获期进行了室内整穗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12个小麦品系中Vp-1Ba(感穗发芽)、Vp-1Bb(抗穗发芽)和Vp-1Bc(抗穗发芽)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0.71%,0.89%和38.39%,以Vp-1Ba基因型为主。Vp-1Ba基因型品系穗发芽率(24.42%)极显著高于Vp-1Bc基因型品系(16.55%)。同一亲本组合选育出的品系的穗发芽率有很大差异,但Vp-1基因类型基本一致。同一Vp-1类型品系间的穗发芽率有很大差异,故在使用Vp1B3标记时需要与整穗发芽法结合使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钧 任江萍 李志岗 李磊 周苏玫 卫丽 宋丽
以易穗发芽小麦幼胚为受体,用基因枪法对TrxS反义基因(目的基因)和Bar基因(标记基因)进行了共转化;通过对轰击后的小麦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和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证实在3个受体材料上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和可遗传的转基因后代.通过培养皿籽粒发芽试验、离体整穗保湿发芽试验和温室模拟降雨穗发芽试验,均证明转基因后代材料具有延缓籽粒发芽和抗穗发芽的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燕 王晓丽 刘世鑫 赵献林
利用已开发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STS标记Vp1A3和Vp1B3,对我国46份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基因的综合筛选。结果表明:用Vp1A3共检测出13种Vp-1A等位基因,分别是Vp-1Aam、Vp-1Aan、Vp-1Aao、Vp-1Abm、Vp-1Abn、Vp-1Agm、Vp-1Agn、Vp-1Ahm、Vp-1Aho、Vp-1Aim、Vp-1Ain、Vp-1Aio、Vp-1Ajm,各占总数的17.4%,8.7%,2.2%,4.3%,4.3%,6.5%,2.2%,2.2%,2.2%,15.2%,28.3%,4.3%,2.2%;用Vp1B3共检测出3种Vp-1B的等位基因,分别为Vp-1Bc...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爽 李俊 王琴 朱欣果 刘磊 胡晓蓉 万洪深 杨武云 秦文
本试验研究了137份西南麦区(含国内外)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发芽敏感性差异较大,平均发芽率(53.11±27.05)%,变异系数为50.94%,由K-均值聚类法共分为5类;地方品种抗穗发芽能力最强,人工合成小麦次之,育成品种(系)较差。筛选出了15份高抗穗发芽材料,其中小白花、黄县大粒为新筛选出的两份白粒高抗穗发芽地方品种。
关键词:
小麦 抗穗发芽 筛选 西南麦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瑜 王晓丽 孙晓燕 刘进英 杨燕
为了比较与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的有效性以及在白粒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抗穗发芽的基因型材料,选择已报道的2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标记Tamyb10D和Ta DFR-b,对2套白粒小麦试材(78,103份)的穗发芽抗性进行综合筛选。结果表明:标记Tamyb10D可有效地用于白粒小麦穗发芽抗性筛选,而标记Ta DFR-b不适用于白粒小麦品种(系)材料的穗发芽抗性筛选的鉴定。通过分子标记Tamyb10D的筛选结果和发芽指数的评价,结合以前用分子标记Vp1b3的检测结果,在103份试材中筛选出5份具有高抗穗发芽基因型材料(GI<10%),分别是:阆中白麦子、万县白麦子、陪陵须须白麦、川362和小白玉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式昭 郑建敏 伍玲 李俊 万洪深 杨漫宇 罗江陶 刘廷辉 杨开俊 蒲宗君
【目的】鉴定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组成,可为四川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个籽粒硬度和1个穗发芽抗性等位基因分子标记,对105份2000年后育成的四川小麦品种进行上述基因的检测。【结果】本研究表明:(1)针对籽粒硬度,含有Pinb-D1b基因(Pinb突变)的品种有11份,频率为10.5%,非Pinb-D1b等位基因类型则占到89.5%。(2)针对穗发芽抗性,含Vp-1Bc(抗穗发芽)的品种有88份,频率为83.8%;含Vp-1Ba(感穗发芽)的品种有17份,频率为16.2%;未能扩增出含Vp-1Bb(抗穗发芽)的品种。(3)聚合2项优质基因(Pinb-D1b和Vp-1Bc),品质优良的品种有11份,频率为10.5%。【结论】利用这些含有优异基因资源的品种,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逐步导入上述优质基因,是综合提高四川小麦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穗发芽抗性 分子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莉 沈迎芳 马超 刘德梅 王海庆 陈志国
青海、西藏、甘肃、宁夏、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和西南部,属于西部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对于该区春小麦穗发芽状况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利用Vp-1基因的STS功能标记Vp1B3对233份来自这一地区的春小麦品种进行PCR检测,以期为西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西部春小麦品种(系)中,Vp1B3a(感穗发芽)、Vp1B3b(抗穗发芽)、Vp1B3c(抗穗发芽)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04%、12.02%和57.94%,以Vp1B3a和Vp1B3c基因型为主。一般红粒品种较白粒品种抗穗发芽,但在西部地区白粒品种抗穗发芽基因型频率高于红粒品种。农家品种、引进品种、育成品种中Vp...
关键词:
穗发芽 西部春麦 Vp-1基因 等位变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兆夏 蒋国梁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具有明显的倾母现象,28个组合正、反交杂种F1穗发芽率差异显著。不抗×抗和抗×不抗两组杂交组合F1、F2的抗穗发芽性表明,F1代的母体效应在F2仍能得到保持,抗穗发芽性遗传可能具有倾母遗传特点。白粒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性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但亦有主基因的作用。多数组合的穗发芽敏感性呈部分显性。抗穗发芽性的广义遗传力中等偏高,平均6307%。用抗性亲本回交可提高其后代的抗穗发芽性。在小麦白粒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中,早、中代选择及回交育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白粒种质 抗穗发芽性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召荣 柯建国 马传喜
选用面筋强度不同的 7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对不同发芽深度小麦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随发芽时间延长 ,加工品质逐渐降低 ,面筋强度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不大。随发芽程度加深 ,千粒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降低趋势。发芽小麦的角质率和硬度明显下降 ,但深度发芽时 ,小麦籽粒硬度有反弹现象
关键词:
小麦 发芽深度 加工品质 面筋强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涛 李和平 张兆顺 高春保 朱旭彤 廖玉才
2005年在小麦收获期,对124份材料进行了种子发芽和穗发芽抗性比较,筛选出抗性差异显著的材料196份;2006年在小麦生理成熟期,抗穗发芽鉴定了179个品种及上一年筛选的全部材料。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差异十分显著。不同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和穗发芽率在收获期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0%-100%和18%-100%;在生理成熟期的分布范围均为0%-100%,其中两者均在10%以下的抗性品种占4%。红粒品种整体上的抗性高于白粒品种,但也存在白粒抗性品种。同一品种个体间的抗性差异较大,表明通过筛选可以获得抗穗发芽资源。种子休眠是抗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品种穗部特征对穗发芽亦有影响。
关键词:
小麦 种子发芽 穗发芽 选择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龙 于亚雄 王志伟 程加省 乔祥梅 杨金华
采用整穗、颖壳+整粒、整粒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105个引自国内外普通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差异性较大,穗发芽率为0.72%~100%,平均发芽率为78.09%。从中鉴定出极抗品种1份(ONSY85),高抗品种2份(扬麦16和扬麦11),抗性品种4份(凤麦36、绵阳45、凤麦32、扬麦158),以上品种均为红粒。临麦15、凤麦34、小偃93166、靖麦12、周麦17、云麦29、X9610穗发芽率大于98%,穗易发芽。用K-均值聚类法分为5类。半粒发芽率与整粒发芽率,整粒发芽率与颖壳加整粒发芽率,整粒发芽率与整穗发芽率均差异显著且正相关,表明虽然种皮和颖壳水溶性物质对...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筛选 抗性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又佳 刘世家 吴兆苏
选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6个杂种小麦的亲本品系组配成36个组合,对各组合亲本、正反交一代、二代和各回交后代的种子进行穗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一代种子均偏抗,但存在母性效应;杂交一代有一定的负向杂种优势,杂交二代的负向优势又强于杂交一代;以抗性材料作母本,再用抗性亲本回交,后代抗性更高;穗发芽抗性受部分显性基因控制,而很少受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在核基因相同条件下,A型细胞质和T型细胞质对后代穗发芽抗性的影响没有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