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1)
2023(2700)
2022(2469)
2021(2369)
2020(2044)
2019(4365)
2018(4271)
2017(7336)
2016(4341)
2015(4908)
2014(4847)
2013(4539)
2012(4475)
2011(4070)
2010(4488)
2009(4106)
2008(4121)
2007(3820)
2006(3693)
2005(3553)
作者
(13126)
(10918)
(10635)
(10328)
(7113)
(5369)
(4903)
(4232)
(4063)
(4043)
(3714)
(3653)
(3599)
(3580)
(3546)
(3315)
(3309)
(3201)
(3175)
(3134)
(2982)
(2780)
(2710)
(2692)
(2558)
(2492)
(2464)
(2455)
(2240)
(2185)
学科
(13706)
经济(13667)
(10652)
管理(10203)
(8408)
企业(8408)
中国(6250)
(5638)
(4561)
(3915)
(3913)
(3675)
银行(3666)
农业(3581)
地方(3542)
(3540)
教育(3527)
方法(3386)
业经(3300)
(3289)
金融(3285)
(2723)
(2650)
理论(2635)
(2602)
数学(2597)
贸易(2596)
(2560)
制度(2559)
(2525)
机构
大学(59076)
学院(57559)
研究(23498)
(21074)
经济(20468)
管理(18793)
中国(17535)
理学(14941)
理学院(14708)
科学(14438)
管理学(14350)
管理学院(14231)
(13384)
(12505)
(12411)
(11806)
中心(11413)
(11276)
研究所(11071)
农业(9625)
(9220)
师范(9116)
(9045)
业大(8812)
北京(8745)
财经(8483)
(8444)
(8039)
(7582)
师范大学(7366)
基金
项目(35092)
科学(26904)
研究(26003)
基金(24599)
(23043)
国家(22318)
科学基金(17664)
社会(15831)
社会科(14833)
社会科学(14828)
(13461)
教育(12409)
基金项目(12093)
(12056)
自然(11088)
自然科(10831)
自然科学(10823)
自然科学基金(10635)
编号(10468)
成果(10318)
资助(10135)
重点(8211)
课题(8146)
(7721)
(7548)
(7094)
(7076)
科研(6764)
(6710)
创新(6643)
期刊
(29070)
经济(29070)
研究(21355)
中国(17329)
(12639)
学报(12233)
教育(11394)
科学(9716)
(9598)
大学(9024)
管理(8289)
学学(8049)
农业(7969)
(7594)
金融(7594)
图书(5693)
技术(4814)
书馆(4689)
图书馆(4689)
(4446)
财经(4389)
业经(4095)
(3998)
经济研究(3921)
(3847)
(3720)
论坛(3720)
问题(3671)
世界(3327)
业大(3174)
共检索到105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毛相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毛相骞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瞿成雄  查启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磊  谢长法  曾艳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略重心西移,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随着重庆战略地位的提高,职业指导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以重庆职业指导所的建立和发展最为典型。重庆职业指导所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开展职业介绍、难民就业指导、职业训练和升学就业指导等工作,有效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对完善指导工作体系,协调人事矛盾,促进就业及维护后方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波  
概述抗战时期图书馆机构和图书馆界名人在陪都地区的广泛活动,揭示战时陪都地区图书馆事业一度成为战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心,领导和推动着全国图书馆界在困境中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守广  
抗战时期的后方企业家群体大约形成于1938年到1939年之间,具有以工业家、金融家为核心、联系比较紧密、代表性广泛等显著特点;后方企业家群体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和西南、西北区域经济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把中国近代企业伦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红香  
边民的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20世纪初,受西方外来势力侵袭和地方势力裹挟,地处滇黔川边的石门坎苗民国家认同混乱;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如何提升边民国家意识、一致对敌成了当务之急。国民政府汲取教育缺场、人为我谋之教训,以国家认同教育入手,通过国家和当地少数民族精英的双向互动,促使石门坎边民的国家意识、家国情怀以及做为国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有效激发,积极投身到保国卫家的爱国实践中。本研究通过史例说明,边教作为边民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方式,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场,边民国家认同的建构既需国家的主导,又需发挥少数民族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回顾这段历史,应汲取边地国家教育缺场所致国家认同危机的教训,强调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力量,依靠国家和当地少数民族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维护边疆之繁荣稳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晓玲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家庭手工纺织业的发展,延续了近代手工业,开辟了边区通往经济现代化的新方向,反映出边区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前进。在战争背景下,其发展呈现区域化、传统化、市场化等特征。在近代手工纺织业发展进程中,尽管传统要素一度被抛弃,但仍构成抗战时期边区手工纺织业发展的根基。边区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手工纺织业发展、传统力量延续的关键动力。历史证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市场化与工业化需同步前进,尊重传统要素、注重传统的延续性亦至关重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阳红  
在我国的抗战时期,文艺是抗战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学者针对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学生关于抗日战争的文艺创作与探索。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编著,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重庆抗战文化史》一书介绍了重庆抗战运动中文化领域的各种内容,包含了当时的学术思想文化氛围,以及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全面介绍了重庆抗战文化历史的一部资料。本文笔者在开展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抗战时期重庆高校学生文学社团研究”(21SKJD053)的研究并结合该书内容认为,在重庆抗战时期,大学文学社团通过文艺创新来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抗战,而在当时重庆校园文艺社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代表社团:重庆大学“乡村宣传团”、兼善中学“突兀社”、复旦大学“复新社”“中国学生导报社”,这些社团的文艺工作者与学生为了救亡图存的努力,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我国文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宓汝成  
抗战时期的中国外债宓汝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全面武装侵略,全国军民当即展开反侵略的神圣战争。中国政府除了以与远东国际关系有关的国际条约如《九国公约》(1922年)等为依据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帝行为以明真相外,又本着“多交友,少树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徐明  
抗战时期陕西棉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棉业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随着抗战爆发后传统棉业格局的变化,陕西棉区不得不面临新的使命与困境,棉花生产在制度变化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艰难地维持着与粮食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传统棉花供需环节的断裂和后方各省对原棉的迫切需求,迫使陕棉转运川渝,虽然以政府和各大纱厂为主要运力,但陕棉的外销数量和比重都较战前降低。这一方面反映了战时棉花外销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迁陕的当地机器纱厂提供了原料准备。战时纱布急剧短缺的环境下,陕西机器与手工棉纺织业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局面。战时陕西棉业的发展,是全国经济格局变动下后方产业要素自身重组的结果,也反映出后方省际贸易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兴在保障战时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海嘉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大后方强化税政管理,调适直接税制体系,拓展直接税源,加大稽征力度,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云南省财税领域的介入。但从央地关系与征纳关系的视角分析,稽征在实施过程中面临阻力与困境。就战时云南直接税收结构来看,各税目收入变化很大,呈现此消彼长之势。在稽征成效上,既取得税收收益逐年递增的成绩,但也存在征收数与纳库数之间留有缺口、税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与脆弱性、税收汲取能力下降以及征管体制缺失、绩效低下等负面问题。战时作为"央税"属性的直接税制介入云南地方社会后,解构了战前"相对独立"的云南地方税收格局,展现直接税收与政治社会场域互动的丰富图景;也隐藏着特殊战时背景下国民政府与云南地方势力的又一轮博弈;还反映出征、纳主体之间基于各自利益考量并在税收社会土壤的制约下,对征税的不同认知与执行策略。这为观察战时国民政府边疆地区的财税治理样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步青  
1937年南浔沦陷后,嘉业堂藏书被日本军部以“保护”名义实行监管。随后日本各方积极联络刘承幹,试图在军队胁迫下收购嘉业堂藏书。刘承幹在确保藏书安全的情况下尽力与各方斡旋,并趁机将藏书秘密转移至上海租界,随后售予代表中国政府的文献保存同志会。本文根据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所藏相关人物函札日记,考证刘承幹在1938-1940年间保护藏书不被劫掠毁坏的历史细节,一方面探究抗日战争中日本各方在华“收书”的方式与经过,另一方面呈现私人藏家在战争期间保护传统文化的功绩与贡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立英  
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是后方各族人民积极支持抗战的典型代表,因而也是西南边疆抗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服务团60人的编制从出征开始就处于动态,最多时达61人,最少时54人该服务团,从未出现过整60人的情形;第二,除团员回忆录外,笔者尚未发现日俘称团员为"女南蛮"的记载,却看到外省人称之为"女苗兵"的资料;第三,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前后两期,第二期的组建较第一期更完备,训练更严格,但受时局影响,未能出发前线。这些谬误的出现,与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和研究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和云南抗日战争史的态度、资料有密切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