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39)
- 2023(2647)
- 2022(2159)
- 2021(2015)
- 2020(1624)
- 2019(3895)
- 2018(3741)
- 2017(7450)
- 2016(3866)
- 2015(4265)
- 2014(4069)
- 2013(4164)
- 2012(3757)
- 2011(3311)
- 2010(3170)
- 2009(2861)
- 2008(2679)
- 2007(2466)
- 2006(2236)
- 2005(2116)
- 学科
- 济(16296)
- 经济(16269)
- 业(12709)
- 管理(11544)
- 企(9918)
- 企业(9918)
- 方法(8943)
- 数学(7785)
- 数学方法(7731)
- 中国(5401)
- 农(5241)
- 劳(5221)
- 劳动(5204)
- 业经(3982)
- 贸(3938)
- 贸易(3936)
- 易(3870)
- 农业(3864)
- 财(3326)
- 动(3219)
- 理论(3072)
- 制(2659)
- 人口(2613)
- 动力(2512)
- 劳动力(2475)
- 电子(2392)
- 务(2324)
- 财务(2315)
- 财务管理(2315)
- 农业劳动(2305)
- 机构
- 大学(56598)
- 学院(54917)
- 管理(24341)
- 济(24270)
- 经济(23872)
- 理学(21634)
- 理学院(21427)
- 管理学(21069)
- 管理学院(20959)
- 研究(15417)
- 中国(12008)
- 京(11127)
- 财(10538)
- 财经(9036)
- 科学(8579)
- 经(8379)
- 经济学(7807)
- 中心(7795)
- 范(7378)
- 江(7348)
- 师范(7327)
- 经济学院(7098)
- 财经大学(6980)
- 业大(6967)
- 北京(6905)
- 所(6878)
- 农(6817)
- 商学(6786)
- 商学院(6711)
- 研究所(6280)
- 基金
- 项目(38639)
- 科学(32258)
- 基金(30724)
- 研究(27327)
- 家(26298)
- 国家(26107)
- 科学基金(23813)
- 社会(19539)
- 社会科(18573)
- 社会科学(18570)
- 基金项目(16246)
- 自然(15752)
- 自然科(15509)
- 自然科学(15509)
- 自然科学基金(15241)
- 省(13975)
- 教育(13170)
- 资助(12782)
- 划(11729)
- 编号(10694)
- 部(9047)
- 国家社会(8464)
- 成果(8459)
- 教育部(8328)
- 人文(8188)
- 重点(8051)
- 创(7833)
- 大学(7566)
- 科研(7434)
- 创新(7294)
共检索到78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斌 李磊
基于社交网络寻职与劳动者期望工资水平的理论模型,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实证分析寻职中的社会关系强度是否影响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控制了性别、工作经验、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和受教育年限等因素的情形下,得出结论:寻职中的社交网络"强连接"不利于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本文同时运用华人家庭动态资料库2006年中国内地地区调查数据作为稳健性检验,计量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杨坤
本文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推导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基本条件。采用何种途径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取决于要素弹性的大小。实证分析发现,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与当地的发展水平和禀赋条件有关,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来改善初次分配,而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则可通过扩大就业的方式来改善初次分配。此外,在实证分析中我们还发现提高劳动报酬占比不会损害资本的合理利益。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报酬占比 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杰 蒋梅英 罗仁娟
本文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在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微观入户调查数据,检验跨境流动就业对劳动者工资水平影响的边际效应。我们以被调查者的户籍和同一地区是否有人到外地经商或务工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跨境流动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经验估计偏误。研究发现,跨境流动就业显著地提高了边境地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即使控制了年龄、性别、学历、民族和外流前的收入水平等潜在的影响因素,跨境流动就业对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升效应仍然显著且稳健。此外,我们还通过工具变量法的分位数回归研究发现,跨境流动就业对劳动者不同工资水平的提升效应具有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一、工资作用于劳动力吸收能力的机理我们将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定义为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工资的就业机会.从经济效率上看,只有边际收益高于工资的就业才是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可能存在边际收益低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边际收益高于工资水平的就业机会无人去就.因此现实中的就业量与劳动力吸收能力常常是不一致的. 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微观作用机制和宏观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怡然
文章通过构建可变必需支出约束下的农民工劳动供给模型,对经典的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浙江省温州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指出,由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受到必需支出的约束,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在低工资水平处出现一个拐点,在拐点工资率以下,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当工资率下降时,农民工将适当地压缩必需支出,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当工资率上升时,农民工将适当地提高必需支出,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另外,非劳动收入、可支配的时间总量、物价水平等外生变量也将影响农民工的劳动供给。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供给 可变必需支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水平应由劳动力市场来决定。文章在分析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工资决定机制以及工资水平的形成。并指出只有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工资水平才会趋向均衡与合理。
关键词:
二元劳动力市场 工资决定 工资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雅楠
随着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输入劳动力成为缓解澳门就业人口不足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考察了基于2003-2011年季度数据的澳门不同行业外来劳动力与行业工资水平之间的交互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关系中,制造、建筑、金融和旅游业的外来劳动力会对本行业工资水平产生长期影响。除建筑业外来劳动力会微弱拉升本行业工资水平外,其他三个行业工资水平均受到本行业外来劳动力进入的影响而降低,说明廉价外来劳动力降低了澳门该行业的工资成本,进而从人力资本方面提升了澳门的竞争力优势。此外,虽然外来劳动力的引入降低了旅游业工资平均水平,但是其冲击作用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晶 陈园园
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对部分2011年及其后初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和多元有序逻辑回归法对大学毕业生初次入职工资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地点对毕业生的初次入职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就业地点与毕业生是否动用社会网络寻职存在显著的关系;社会网络对就业地点与工资水平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就业地点 工资水平 大学毕业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车伟
由于存在统计口径问题,有关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经常被误读。国际上一般使用雇员劳动报酬衡量劳动报酬份额,而我国使用的统计口径除了雇员劳动报酬外还包括自雇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同口径之间的比较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本文按照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统计口径估算了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及其变动状况,并把这一变动与就业格局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观察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在雇员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导致工薪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倾斜,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程度不足;与此同时,工薪劳动者内部工资水平也出现分化,越是低收入的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越慢,而高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秀 李健欣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复杂的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扭曲加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已经成为提高长期生产率的必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区域间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分析模型,系统探究房价对区域资源配置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分省份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地区劳动力错配指数,对房价上涨加剧区域资源配置扭曲进行实证检验。为了检验房价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路径,本文还建立了以劳动力价格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表明:(1)房价的上涨显著加剧了劳动力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扭曲程度;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房价的上涨对东部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较为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房价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呈加重态势。(2)房价的提高将会拉高劳动力价格水平从而加剧区域资源错配。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仍需努力优化劳动力结构配置,降低房价对区域资源错配的影响,在"稳地价,稳房价"的要求下,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璐 徐雷
基中国于2004~2011年的实证分析面板数据,可以发现,整体来看,最低工资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就业成正相关,而中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劳动力就业具有负效应;分部门来看,城镇国有单位的劳动力就业与最低工资水平的滞后一期显著正相关,而私营企业的劳动力就业与当期最低工资水平成正相关。城镇化发展对提升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的效应最显著,东部地区较高的投资水平对其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具有负效应。因此,政府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进一步理清最低工资的劳动力就业效应,通过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完善,实...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海益
基于中国省域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及差分GMM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使得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脱离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长,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当然,导致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海益
基于中国省域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及差分GMM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使得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脱离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长,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当然,导致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陆铭
本文基于中国22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利用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及是否来自革命老区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社会网络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发现: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它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农民工工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