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4)
- 2023(7721)
- 2022(6508)
- 2021(6081)
- 2020(4871)
- 2019(10840)
- 2018(10669)
- 2017(20351)
- 2016(11192)
- 2015(12503)
- 2014(12573)
- 2013(12011)
- 2012(11149)
- 2011(10028)
- 2010(10156)
- 2009(9868)
- 2008(10064)
- 2007(9257)
- 2006(8228)
- 2005(7679)
- 学科
- 济(42006)
- 经济(41914)
- 管理(40063)
- 业(33720)
- 企(29232)
- 企业(29232)
- 财(14911)
- 制(14826)
- 方法(14480)
- 农(12869)
- 数学(11663)
- 中国(11510)
- 数学方法(11435)
- 业经(11043)
- 学(10394)
- 体(10377)
- 务(9089)
- 财务(9060)
- 土地(9047)
- 财务管理(9035)
- 体制(8666)
- 企业财务(8591)
- 银(8504)
- 银行(8493)
- 农业(8119)
- 行(8014)
- 融(7761)
- 金融(7758)
- 理论(7422)
- 划(7385)
- 机构
- 大学(161305)
- 学院(160914)
- 济(62977)
- 经济(61491)
- 管理(60739)
- 研究(52866)
- 理学(51659)
- 理学院(51093)
- 管理学(50153)
- 管理学院(49866)
- 中国(42215)
- 京(34510)
- 财(34182)
- 科学(31109)
- 所(26166)
- 财经(26061)
- 江(26014)
- 农(25691)
- 中心(25036)
- 经(23478)
- 研究所(23079)
- 业大(22683)
- 北京(21313)
- 范(20864)
- 师范(20645)
- 州(20061)
- 农业(19859)
- 院(19671)
- 经济学(19338)
- 财经大学(19150)
- 基金
- 项目(103314)
- 科学(82351)
- 研究(77532)
- 基金(75854)
- 家(65442)
- 国家(64862)
- 科学基金(56129)
- 社会(50320)
- 社会科(47483)
- 社会科学(47473)
- 省(39820)
- 基金项目(39730)
- 教育(36304)
- 自然(35356)
- 自然科(34544)
- 自然科学(34536)
- 自然科学基金(33917)
- 划(33562)
- 编号(31873)
- 资助(30044)
- 成果(27244)
- 制(25709)
- 部(23659)
- 重点(23168)
- 课题(22384)
- 创(21660)
- 发(21245)
- 国家社会(20786)
- 教育部(20537)
- 性(20508)
共检索到252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张孜仪
研究目的:探寻寻租行为在土地用途管制中的衍生路径及抑制措施。研究方法:现象溯源法、个案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研究结果:土地用途管制弱化了私人土地财产收益的最大化,在减少土地利用市场外部性的同时,产生了价格不菲的经济租。寻租行为在土地用途管制中的发生类型呈现出独占型寻租和竞争型寻租两种,但其有着共同的衍生路径和动因。研究结论:可以通过合理化财产权结构、提高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执行力、健全诉求机制和设置制度创新平台等措施对寻租行为进行抑制。
关键词:
土地法 土地用途管制 寻租 财产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术魁 张孜仪 杨择郡
特许物权是自然资源用益物权。特许物权变动是指特许物权的设立、变更和终止行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特征是为其变动过程被政府管制的重要原因,我国法律即采取特许物权变动行政许可制度,是国家为减少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外部性问题而对私人权益实施的强制性干预。特许物权变动行政许可制度弱化特许物权人的最大化收益,产生了价格不菲的经济租。部分特许物权人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做出各种努力旨在影响特许物权变动中行政许可的向度与强度。一旦寻租行为得逞,自然资源的法定变动路径将备受扭曲,社会总体福利下降。寻租行为在特许物权变动中的发生类型呈现出独占型寻租和竞争型寻租两种,但其有着共同的衍生路径。追踪寻租行为的发生脉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群 吴次芳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土地管理制度体系中核心和基础的组成部分,其确立与发展的过程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演进历程的重要一环。多年来,这项制度保证了我国耕地数量的基本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但伴随着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推进,农地非农化、小产权房、城市无序蔓延等现象逐渐涌现,用途管制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多复杂的现实困境,亟须调整和优化。在"空间治理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域空间用途管制"等土地制度改革大讨论的背景下,探讨土地用途管制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静波
试论土地用途管制于静波我国在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和建立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果对土地使用用途不加以管制,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土地用途管制成为当前土地管理改革的关键。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是不完善的土地市场与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冲...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征学 祁帆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不同空间的用途管制,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实行"空间用途管制",标志着用途管制从平面的土地正式走向立体的空间、从割裂的单要素管制迈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管制、从耕地和林地保护通向生态空间管制。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全面完成,长
关键词:
用途管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翁扬正 宗仁
浅析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与实现途径翁扬正宗仁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已被日、美、英等国及我国港台地区广泛采用。中央1997年1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我国近几年耕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粗放的现状,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罗罡辉 李贵才 仝德
研究目的:基于财产权的视角,研究土地用途管制决策与土地权益主体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法和博弈论。研究结果:土地用途管制的调整影响财产权结构的变化,政府和相关土地权益主体可通过协商互动达成权益平衡。研究结论:土地用途管制决策应开放更多权益主体参与论证,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 财产权 博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秦嗣彦 秦泗瑜
土地用途管制浅议秦嗣彦秦泗瑜采取世界上十分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是我国今后土地管理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我国近几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土地利用粗放而不经济的现象严重,这一切都要求在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上作出重大改革。作为土地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土地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推行土地用途管制的思考王家中央提出“实行农地与非农地的用途管制”,笔者认为十分必要,意义重大。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可以说是贯彻土地国策,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现在提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并非因为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易家林 郭杰 欧名豪 丁冠乔 陈振
研究目的: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转型逻辑,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属于在地化的空间管制创新模式,是在新的价值理念与治理需求引导下的空间治理转型实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治理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系统性、激励性与高效能管制,其治理逻辑是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小闭环嵌入到国土空间治理大闭环之中,实现自然资源部内部治理“小协同”与以自然资源部为核心的多部门治理“大协同”联动。(3)可从构建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系统治理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制规则、规范与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理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权力协同机制以及利益调节机制等方面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来研究要加强理论综合支撑顶层设计、关注区域差异鼓励地方创新以及尊重主体利益提高管制效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文甲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强土地管理。近期,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徐绍史同志也强调土地管理要重点抓好用途管制和产权保护。同时,各路专家也为土地用途管制发表了诸多观点,本人在此也谈点意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江 张国杰 姚江春
统一用途管制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宏观核心目标。目前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中仍存在事权划分不清、管制指标维度不一、管制空间重叠、监督评价不足等问题,需从管制逻辑框架和系统构成的层面进行综合研究。逻辑框架法是一种从问题出发,将宏观目标转换为具体目标和措施的有效方法。借助逻辑框架法思路,在分析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宏观目标—具体目标—问题提出—管制措施—评价监管"的逻辑框架关系,同时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具体措施和评价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晓玲 吕晓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突出强调对耕地的保护,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要管控对象,建立了土地用途分类—规划—计划—审批—监管的完整管控链条,在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和提高依法依规用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覆盖范围不全、管制刚性过强、生态用地管制乏力等不足。(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逻辑起点,通过单一地类保护向空间统筹转型、地类管制向空间管控转型、指标传导为主向指标与分区相结合转型、底线约束向约束与引导并重转型,构建面向全过程、多样化的管制规则体系,完善空间传导机制,进而实现所有国土空间全要素统一管制。(3)面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时代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应在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管控指标体系、覆盖全域、上下衔接的规划分区体系、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规划实施弹性机制以及"全链条"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响应,进而实现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统筹协调管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