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2)
- 2023(7528)
- 2022(6313)
- 2021(5808)
- 2020(4783)
- 2019(10736)
- 2018(10476)
- 2017(20203)
- 2016(11052)
- 2015(12005)
- 2014(12168)
- 2013(11835)
- 2012(10918)
- 2011(9872)
- 2010(9920)
- 2009(9380)
- 2008(9379)
- 2007(8514)
- 2006(7337)
- 2005(6993)
- 学科
- 济(40946)
- 经济(40859)
- 管理(39168)
- 业(35008)
- 企(30320)
- 企业(30320)
- 方法(16489)
- 财(15719)
- 制(14797)
- 数学(14068)
- 数学方法(13871)
- 中国(11598)
- 农(10800)
- 体(10370)
- 业经(10164)
- 务(9845)
- 财务(9822)
- 财务管理(9798)
- 企业财务(9414)
- 学(9151)
- 体制(8944)
- 银(8828)
- 银行(8815)
- 技术(8538)
- 行(8409)
- 融(8347)
- 金融(8345)
- 贸(7057)
- 贸易(7054)
- 易(6913)
- 机构
- 大学(158716)
- 学院(156682)
- 济(65318)
- 经济(63943)
- 管理(58593)
- 研究(54193)
- 理学(50370)
- 理学院(49765)
- 管理学(48971)
- 管理学院(48656)
- 中国(41111)
- 财(35527)
- 京(32767)
- 科学(31818)
- 所(27289)
- 财经(27270)
- 农(25760)
- 经(24770)
- 中心(24485)
- 研究所(24433)
- 江(24227)
- 业大(22457)
- 经济学(21076)
- 财经大学(20404)
- 北京(20250)
- 农业(20023)
- 院(19799)
- 范(19265)
- 师范(19035)
- 经济学院(18886)
- 基金
- 项目(105514)
- 科学(84298)
- 基金(79180)
- 研究(75997)
- 家(69647)
- 国家(69114)
- 科学基金(59319)
- 社会(50590)
- 社会科(48045)
- 社会科学(48034)
- 基金项目(41457)
- 省(40020)
- 自然(38114)
- 自然科(37264)
- 自然科学(37253)
- 自然科学基金(36625)
- 教育(35135)
- 划(34186)
- 资助(31637)
- 编号(28688)
- 制(25500)
- 成果(24627)
- 部(24381)
- 重点(24221)
- 创(22410)
- 性(21899)
- 国家社会(21850)
- 发(21648)
- 教育部(21213)
- 创新(21110)
共检索到239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平
在现代经济学中,寻租现象被认为是政府对经济衽管制和经济活动当事人为获得垄断地位而寻求政府管制的结果,但这一理论框架并不完全适于解释中国在政府管制逐渐收缩情况下发生的大量寻租问题,中国的寻租现象根源于中国在采取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以行政方式而非正式的法律形式对产权进行再分配。这种产权再分配方式不仅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而且也导致设租活动的出现。消除寻租设租活动的出路要求以正式的法律形式而不是行政手段来安排产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菲 范晓觉
按照西方经济学派的观点 ,消除中国的寻租活动只要缩小政府的活动或削弱政府的作用即可。但是 ,中国企业的寻租活动发生在政府管制收缩和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中 ,因此 ,寻租现象必须从中国产权制度变迁的特殊性角度予以理解。作者对中国的寻租现象及危害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 :产权变迁涉及重新界定、分配和安排产权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消除寻租活动的出路是政府必须以正式的法律形式而不是行政方式界定、分配和安排产权。
关键词:
寻租 产权 产权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得勇
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是历史制度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文章通过对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的梳理,试图为中国的制度变迁实践提供一种理论参考。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路径依赖、关键节点、偶然性、能动性、观念等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张,然后指出历史制度主义的问题驱动、比较历史分析、中观制度分析以及多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等方法论特色。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历史制度主义在渐进性制度变迁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梳理,简要介绍了理论分析框架和层叠、转换、漂移、替换等制度变迁的形式。最后探讨了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用于分析中国当代制度和政策变迁实践的适用性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雪芩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3~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制度渐进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调整成本比中西部地区受制度因素影响的程度更大;国有企业的调整成本受制度因素影响的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第一产业的企业调整成本大小受制度因素影响的程度大于其他产业。以上结论对上市企业优化融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调整成本 制度特征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晓红
本文基于渐进改革的历史背景 ,描述了低利率管制制度的实际引入与现实安排 ,考察了这一制度的收益与成本及其消长变化 ,揭示了利率制度从被引入到被替代整个过程的基本逻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王岩
目前浮动汇率制度转换的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相对匮乏。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样本国家的汇率制度转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固定盯住汇率制度退出的渐进性转换路径问题,可得出人民币汇率制度退出固定盯住汇率制度应先转向中间汇率制度的研究结论,从而为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茶世俊 陈学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黎 张羽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运用主流经济理论对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过程的一些片段或者具体故事进行分析与解释,并且大多都基于外生视角,从而得出结论往往显得似是而非。本文指出,若试图对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探寻其未来的演进逻辑,必须从长期视角和内生视角出发,这样所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是全面的,发人深省的。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制度变迁 长期视角 内生视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廖康礼 王玉勤 张永杰
受制于增强独立性与适应既定政治制度的悖论性困局,国家审计制度的局限一直饱受理论界关注,但实践层面的突破性变革仍付之阙如,转型之难如同除履翻山。基于"政治国家—经济社会"的二分法,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受到"经济利益(经济理性)"和"政治利益(政治理性)"的双重约束,由此推导出国家审计制度沿帕累托改进路径优化的一般模型,并描绘在考虑治理成本的条件下的帕累托改进区间。通过对利益相关方进一步的分解和整合,对国家审计制度近30多年的变迁历程进行了理论诠释,地方政府缺乏主动性意愿是阻碍国家审计制度向效率导向推进的主要因素。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制度优化从渐进走向突破需要寻求从"政治国家—经济社会"到"制度—行为"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金生
制度变迁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路径完全取决于“政治人”和“经济人”的特定利益偏好结构及利益行为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因此,本文认为政治银行家对政治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是对制度变迁的性质和范围作出解释的关键。
关键词:
政治过程 金融 转轨 制度变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茶世俊 陈学飞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数学
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经济后果。其变迁的过程会诱发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寻租博弈活动。经过充分博弈后,会计制度会达成纳什均衡,并且一旦出现新的诱因,又会引发新的寻租博弈活动,如此反复循环,向会计制度的理想状态——帕累托均衡逼近,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东勋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知识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需求在制度转型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只是由于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和由此导致的行业性整体利润下滑,造成政府税收减少(甚至成为政府负担)和社会性失业增加,才迫使政府滞后地、阶段性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渐进式改革 市场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岳意定 黎翠梅
我国农村土地保障制度面临巨大的挑战。实行土地保障制度的渐进变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而土地租赁、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信托、土地使用权买卖、土地使用权的证券化等形式多样的农地资本化,有助于实现不同农民需求的土地保障制度的变革。
关键词:
土地保障制度 农地资本化 制度变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宗宪 王珏 王华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