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0)
- 2023(9242)
- 2022(7832)
- 2021(7350)
- 2020(6255)
- 2019(14711)
- 2018(14132)
- 2017(28430)
- 2016(14887)
- 2015(16850)
- 2014(16696)
- 2013(16360)
- 2012(14608)
- 2011(12536)
- 2010(12634)
- 2009(11675)
- 2008(10850)
- 2007(9207)
- 2006(7540)
- 2005(6555)
- 学科
- 济(67998)
- 经济(67935)
- 业(51390)
- 管理(49916)
- 企(45008)
- 企业(45008)
- 方法(41085)
- 数学(37366)
- 数学方法(37035)
- 财(22329)
- 务(16711)
- 财务(16676)
- 财务管理(16606)
- 企业财务(16012)
- 中国(14853)
- 农(14294)
- 业经(12562)
- 审计(12178)
- 制(11941)
- 贸(11487)
- 贸易(11472)
- 易(11137)
- 技术(10263)
- 融(10098)
- 金融(10097)
- 地方(9671)
- 农业(9389)
- 银(8993)
- 银行(8990)
- 体(8538)
- 机构
- 大学(207363)
- 学院(206511)
- 济(93317)
- 经济(91836)
- 管理(91487)
- 理学(80748)
- 理学院(80155)
- 管理学(79127)
- 管理学院(78747)
- 研究(55187)
- 中国(46445)
- 财(45157)
- 京(40751)
- 财经(37704)
- 经(34628)
- 经济学(30065)
- 财经大学(28759)
- 中心(28497)
- 江(28277)
- 科学(28034)
- 经济学院(27498)
- 商学(26261)
- 业大(26069)
- 商学院(26057)
- 经济管理(24570)
- 北京(24065)
- 所(24046)
- 农(23702)
- 州(22187)
- 范(21421)
- 基金
- 项目(143687)
- 科学(117082)
- 基金(110569)
- 研究(105417)
- 家(93644)
- 国家(92932)
- 科学基金(84199)
- 社会(71597)
- 社会科(68360)
- 社会科学(68342)
- 基金项目(58826)
- 自然(54908)
- 省(53784)
- 自然科(53727)
- 自然科学(53718)
- 自然科学基金(52798)
- 教育(49873)
- 资助(46054)
- 划(44968)
- 编号(41175)
- 部(34180)
- 成果(31300)
- 重点(31300)
- 教育部(31010)
- 创(30672)
- 国家社会(30472)
- 人文(30377)
- 创新(28693)
- 发(28648)
- 大学(28521)
共检索到286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兵 辛清泉
本文考察在IPO发行权管制的条件下,民营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寻租动机对审计市场需求的影响。我们采用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在证监会发审委担任专职委员,则该所在IPO审计市场中的份额越高,并且获得了更高的审计收费。民营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考虑地缘关系和审计质量的作用。此外,我们也发现在上一年审计的IPO公司数量越多的事务所,其IPO市场份额越高。这些结论进一步证实了政府管制权力对审计师选择和审计收费的影响。
关键词:
寻租 审计市场 审计收费 民营公司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杜兴强 陈韫慧 杜颖洁
本文使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政治联系的数据,以超额管理费用作为寻租的替代变量,研究了寻租、政治联系与真实业绩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政治联系、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均与超额管理费用显著正相关、是寻租的结果。真实业绩与政治联系显著正相关,但真实业绩与不同政治联系类型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对称性:真实业绩与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及其强度大小均显著负相关、却与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及其层级高低均显著正相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杜兴强 曾泉 王亚男
本文手工搜集了2005-2009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R&D投资及高管政治联系的数据,从寻租行为与R&D投资活动的竞争性视角,实证研究了两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趋势。本文结果表明,R&D投资持续、稳定地对公司业绩具有显著地提升作用,而寻租行为虽然短期对公司业绩有利,但却显著地损害了公司未来的业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R&D投资,而非寻租,才是公司持续性业绩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寻租 R&D 公司业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克勤
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形成的政治关联与一般高管层的政治关联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应该是不同的,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会促进公司自律进而提升独立审计需求。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IPO前民营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与审计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此类政治关联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大型审计师,在选择大型审计师后支付了相对较高的审计定价,上述现象均随着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级别提高而加强;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的公司在聘请大型审计师后,其财务报告操控性应计明显下降。上述发现说明,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的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信号传递的审计需求,同时大型审计师在此类公司也起到一定监督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蔺欣 刘金金 刘茜
IPO发行制度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而发审委中有审计师担任委员,所以审计师在IPO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IPO公司雇佣的中介机构,又是IPO资格的审核者。那么IPO公司会不会利用审计师的这种双重身份,通过购买审计师的服务来协助其对发审委委员寻租,最终顺利通过IPO审核呢?本文基于寻租动机,研究具有什么特征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有审计师在发审委中担任委员的事务所。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寻租的视角来提供经验支持,丰富了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军 林钟高 彭琳
文章从民营企业家政治资源的专用性角度出发,探究了民营企业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形成动因,以及可能需要的条件。实证结果发现,民营企业家具有政治资源的公司更倾向于聘请大型事务所进行审计,这种动机在市场化进程较快、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在控制自选择的内生性问题后,大型事务所对此类公司出具了更清洁的审计意见,也抑制了其财务报告的盈余管理程度,提升了外部投资者对此类公司的正面评价,在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这种正面评价越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红忠 冯山 张誉航
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外部制度环境对于企业寻租的影响,本文基于董事性别这一内部治理结构视角探讨女性董事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寻租行为。使用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女性董事会显著降低企业寻租费用,并且女性董事占比越高,寻租费用下降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董事降低企业寻租费用的效应主要来自非独立董事;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女性董事降低企业寻租费用的作用更为明显;相比于政府干预较少的地区,政府干预严重地区的企业中女性董事降低企业寻租费用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视角为减少企业寻租提供一个有效方式,同时也拓展女性公司治理的经济行为研究。
关键词:
女性董事 企业寻租 政府干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玲 赵子健
从理论上来说,市场需求密度增加,企业期望利润上升,大量企业进市场,产品替代性提高,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从低生产率企业产品向高生产率企业产品转移,从而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高生产率企业存活下来,资源错配程度降低。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利用1998—2007年中国水泥行业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市场需求密度增加,产品替代性降低,企业最低生产率、平均生产率和最高生产率均提高,企业整体生产率上升;与此同时,企业间资源错配降低。据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提高市场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二是推进物流发展,降
关键词:
市场需求密度 资源错配 水泥产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浩 李灏 金娟
根据独立董事的功能,独立董事的声誉包括咨询声誉与监督声誉两方面。文章以在ST公司任职来反映独立董事两方面声誉同时受损,利用2002-2012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数据研究发现:ST公司的独立董事未来同一时期所兼任的上市公司数量会减少,而且如果ST公司在其任期内未能成功"摘帽",则其所兼任的上市公司数量会进一步减少;但同时,ST公司的独立董事未来仍可能获得新的上市公司聘请,而且聘请ST公司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收益较高。文章研究表明,中国独立董事市场确实排斥声誉受损的董事,但对声誉机制也存在负向需求,即如果公司希望较少受到监督,则它们可能主动追逐监督声誉较差的独立董事。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机制 特别处理 市场需求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子健 何砚 谭雪
基于2018—2019年度A股IPO公司新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特征,实证检验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对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了增量风险信息,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显著提高了IPO抑价水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多,其抑价率越高;而IPO公司主要通过收入确认或资产减值等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其增量风险信息,但"十大所"相比"非十大所"更能有效控制关键审计事项传递的增量风险,故"十大所"能有效约束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对抑价水平的提升效果。因此,投资者应理性解读关键审计事项传递的信息以进行投资决策;政府监管部门应重视培育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声誉,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鉴证效力。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 首次公开发行 抑价发行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徐玉德 韩彬
民营上市公司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产品市场竞争深刻影响其内控审计师选择行为。本文以2010~2013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层面和行业层面产品市场竞争与内控审计师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地位越高,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内控审计师;企业所处行业竞争强度越低,越倾向于聘请内控审计师,但与聘请高质量内控审计师之间无相关关系。这说明现阶段产品市场竞争负向影响民营上市公司内控审计师选择,其选择内控审计师主要出于应对同行压力的动机。这一结论为建立健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有益的微观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徐玉德 韩彬
民营上市公司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产品市场竞争深刻影响其内控审计师选择行为。本文以20102013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层面和行业层面产品市场竞争与内控审计师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地位越高,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内控审计师;企业所处行业竞争强度越低,越倾向于聘请内控审计师,但与聘请高质量内控审计师之间无相关关系。这说明现阶段产品市场竞争负向影响民营上市公司内控审计师选择,其选择内控审计师主要出于应对同行压力的动机。这一结论为建立健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有益的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洪灵 陈汉文
本文以2002-200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审计收费为视角,实证地考察了公司治理机制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控制权安排对外部审计需求的治理效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力可以导致差异化的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而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最终控制时,则会削弱其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检验结果不支持我国目前的董事会制度(特别是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具有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治理效应。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对董事会进行改革,以使董事法律责任、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审计需求 审计费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白云霞 陈华 黄志忠
本文研究了法制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IPO时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审计质量对IPO首日回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法制欠发展地区本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显著低于外地审计师,而在法制发达地区本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与外地审计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法制欠发达地区选择本地审计师的公司IPO首日的收盘价和回报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公司,但是发行价与其他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在法制欠发达地区,较低的执业约束使本地审计师容易丧失独立性而表现出较低的审计质量,而由于政府对IPO发行价的管制,在法制欠发达地区选择本地审计师的行为所传递的有关公司盈余质量更低的信息反映在首日收盘价上,而与发行价之间不存在...
关键词:
法制环境 审计质量 首日回报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斌 王杏芬 何莉 李嘉明
除了进行强制性的中报审计外,近年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还自愿进行了中报审计。通过对深沪两市2002-2006年A股上市公司自愿中报审计的需求动机、会计信息质量及经济后果的实证检验后发现:债务代理成本越高、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愿意自愿进行中报审计;由于审计合谋的存在,自愿审计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于未审计公司;由于无法识别自愿审计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投资者只能根据公司管理层传递的信号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自愿中报审计行为的规范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从而真正保障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应有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A股IPO融资成本差异:民营、国有上市公司的证据
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人寻租——基于内部人交易视角的经验证据
政治关系、信任担保与独立审计需求——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寻租、财政补贴与公司成长性——来自新能源概念类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
不同市场环境下审计费用与审计师选择——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治关联、审计需求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权力的“恶之花”:IPO中的寻租、审计市场异化与资本市场惩戒
市场投资者情绪、新股定价水平与IPO首日破发——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IPO超募与投资效率研究——基于创业板市场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声誉影响股票定价吗——来自IPO定价市场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