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8)
- 2023(10646)
- 2022(8564)
- 2021(8281)
- 2020(6389)
- 2019(15222)
- 2018(14918)
- 2017(25703)
- 2016(15361)
- 2015(17816)
- 2014(18248)
- 2013(16677)
- 2012(15378)
- 2011(13835)
- 2010(14862)
- 2009(13166)
- 2008(12142)
- 2007(11083)
- 2006(10130)
- 2005(9404)
- 学科
- 济(40463)
- 经济(40419)
- 管理(34765)
- 业(32618)
- 中国(28136)
- 企(26908)
- 企业(26908)
- 融(25541)
- 金融(25540)
- 教育(23873)
- 银(23385)
- 银行(23372)
- 行(22682)
- 理论(16390)
- 农(14813)
- 教学(14730)
- 地方(14677)
- 财(13596)
- 制(13366)
- 方法(12590)
- 业经(12087)
- 中国金融(10982)
- 学(10840)
- 农业(10220)
- 数学(10171)
- 数学方法(9887)
- 务(9260)
- 财务(9226)
- 财务管理(9203)
- 学法(8898)
- 机构
- 学院(192873)
- 大学(187860)
- 研究(65980)
- 济(59829)
- 管理(59724)
- 经济(57663)
- 中国(51455)
- 理学(48903)
- 理学院(48159)
- 管理学(46873)
- 管理学院(46497)
- 京(43116)
- 江(40351)
- 科学(39208)
- 范(37898)
- 师范(37553)
- 教育(36637)
- 所(33242)
- 技术(32663)
- 财(32628)
- 中心(32325)
- 职业(32321)
- 师范大学(30131)
- 研究所(29577)
- 州(29171)
- 农(27727)
- 北京(27435)
- 财经(24309)
- 业大(24286)
- 院(24169)
- 基金
- 项目(115894)
- 研究(99136)
- 科学(90066)
- 基金(72985)
- 家(61262)
- 国家(60405)
- 教育(56788)
- 社会(54719)
- 省(52882)
- 社会科(51263)
- 社会科学(51246)
- 科学基金(50842)
- 编号(47337)
- 划(43807)
- 成果(41811)
- 课题(38491)
- 基金项目(37275)
- 年(33464)
- 资助(30212)
- 自然(29547)
- 自然科(28791)
- 自然科学(28787)
- 重点(28742)
- 自然科学基金(28209)
- 规划(27767)
- 项目编号(27639)
- 发(27471)
- 性(26790)
- 部(25804)
- 创(25344)
- 期刊
- 济(74600)
- 经济(74600)
- 教育(71977)
- 研究(68718)
- 中国(60888)
- 融(32269)
- 金融(32269)
- 财(27279)
- 技术(26777)
- 学报(25725)
- 农(25490)
- 管理(23935)
- 职业(23467)
- 科学(21796)
- 大学(20975)
- 学学(17258)
- 农业(16563)
- 技术教育(15659)
- 职业技术(15659)
- 职业技术教育(15659)
- 业经(13208)
- 坛(13167)
- 论坛(13167)
- 图书(12981)
- 财经(11789)
- 发(10629)
- 经济研究(10188)
- 经(10143)
- 书馆(9772)
- 图书馆(9772)
共检索到328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郭福春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以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些学生找不到工作,一些学生学非所用,与岗位需要相脱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方面贴紧行业,与金融企业深度融合,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寻求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岗前培训最佳契合点,探索出一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方华 郭福春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在于"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对于工科高职院校而言,实践、实训工作的外部条件相对容易解决,而经济管理类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比较困难。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分析基础,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目标就是"毕业与上岗零过渡";而"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是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两大抓手;产学合作是实现"三个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异
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于2006年成为全国28属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中国金融行业"银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贸类服务"蓝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全国经贸类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从业人员再提高培训基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树林
作为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地方金融院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行业为依托、以校友为纽带、以订单为载体、以岗位为出发点,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金融行业人才社会需求,使从业人员通过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训效果。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人才教育培训为例,对其在专业人才培训方面如:培训模式构建、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注重职业道德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
培训模式 校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媛 黄玲
高职音乐专业曾经是很多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但由于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扩招、自身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已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文章从江西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培养模式、招生就业等方面出发,深度剖析其中原因,并结合成功示例,认为高职音乐专业只有面向未来音乐市场,以职业性、服务性为基础,从自身现状出发,建立企业、政府、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高职音乐特色"订单教育",才能走出困境,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职 音乐专业 订单教育 职业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星活 陈惠静
"动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发展、学生对职业认识的动态发展、教学内容随企业技术的动态发展等,是在"动态"中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多方合作。该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培养人才有着更广泛的适应性,它即强调"订单"的重要性,又不完全依赖于"订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树林
培养培训应用型金融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是地方金融院校的责任所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应用型金融人才培训方面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依托金融行业创建培训平台,开发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包,组建优秀的培训师队伍,以及采用新型的认证式与仿真化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华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开展"订单"人才培养的困境分析,创新性地提出开展校会(园)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这一模式,探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式,思考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的基础、保证、关键和保障。
关键词:
校会(园)合作 “订单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章安平 方华
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如何践行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积极创新发展路径,破解改革难题。笔者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探索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阐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条件,剖析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效,并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实施"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职业导向 课证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祎
酒店管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校企双方根据岗位需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接受职业化培训,加快成长的速度和步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思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学校为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会相应采取不同的组班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各有优势。为了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实践,加大实践,规范实践,优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
校企协同 高职办学 高职学生 订单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桂霞 康思琦 黄保德
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强调校企共同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初期探索、理论构筑、实践应用的实施过程和实践效果,阐述了该模式可实现人才培养的三个零距离,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实践教学的三个突破,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技能教育"、"就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
订单式 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永良 张学琴
从“订单式”培养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探讨了订单式培养有效机制的建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晓春 李明惠 胡昌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实施订单人才培养,形成并不断完善了"能力核心+订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鸫根 陈侃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基础上,创造了"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延伸出校企合作联办专业社团人才培养模式。前种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协议商谈、学生选拔、联合培养、质量监管、教学研讨等;后种模式则以校企共建的专业社团为载体,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订单+联合 人才培养 专业社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