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7)
- 2023(13101)
- 2022(10375)
- 2021(9739)
- 2020(8019)
- 2019(17985)
- 2018(17305)
- 2017(33524)
- 2016(17502)
- 2015(19780)
- 2014(19363)
- 2013(19328)
- 2012(17937)
- 2011(15986)
- 2010(16510)
- 2009(16036)
- 2008(15523)
- 2007(14085)
- 2006(12661)
- 2005(12102)
- 学科
- 济(84159)
- 经济(84059)
- 业(79637)
- 企(71667)
- 企业(71667)
- 管理(64696)
- 方法(33026)
- 中国(29740)
- 业经(29102)
- 农(28139)
- 融(27276)
- 金融(27275)
- 财(27224)
- 银(25767)
- 银行(25761)
- 数学(25084)
- 行(25035)
- 数学方法(24880)
- 制(22381)
- 农业(20301)
- 务(19876)
- 财务(19848)
- 财务管理(19824)
- 企业财务(18744)
- 贸(17941)
- 贸易(17922)
- 易(17537)
- 技术(17145)
- 体(16749)
- 策(15448)
- 机构
- 学院(256150)
- 大学(250270)
- 济(122849)
- 经济(120846)
- 管理(102319)
- 理学(86289)
- 研究(85685)
- 理学院(85543)
- 管理学(84751)
- 管理学院(84268)
- 中国(78004)
- 财(58473)
- 京(52227)
- 财经(45775)
- 科学(44097)
- 所(41997)
- 经(41678)
- 中心(40518)
- 江(38846)
- 经济学(38666)
- 农(38145)
- 研究所(36957)
- 经济学院(34907)
- 北京(33869)
- 财经大学(33772)
- 州(31375)
- 院(30385)
- 业大(30360)
- 商学(30147)
- 商学院(29870)
- 基金
- 项目(156710)
- 科学(126759)
- 研究(122169)
- 基金(116815)
- 家(98785)
- 国家(97871)
- 科学基金(86124)
- 社会(82447)
- 社会科(78386)
- 社会科学(78370)
- 基金项目(60395)
- 省(59725)
- 教育(54129)
- 自然(51103)
- 自然科(50003)
- 自然科学(49993)
- 自然科学基金(49217)
- 划(48596)
- 编号(48377)
- 资助(47710)
- 成果(39396)
- 创(36277)
- 部(36233)
- 发(35496)
- 国家社会(35195)
- 业(35190)
- 重点(34861)
- 课题(33206)
- 创新(33060)
- 制(32936)
- 期刊
- 济(143008)
- 经济(143008)
- 研究(83805)
- 中国(53547)
- 财(47903)
- 管理(43631)
- 融(42370)
- 金融(42370)
- 农(38343)
- 科学(31231)
- 学报(28246)
- 农业(25510)
- 业经(24175)
- 财经(24040)
- 大学(23551)
- 技术(23031)
- 经济研究(22956)
- 学学(22387)
- 教育(21735)
- 经(20955)
- 问题(18849)
- 贸(18032)
- 国际(16942)
- 世界(16133)
- 业(15309)
- 技术经济(15277)
- 现代(13035)
- 会计(12733)
- 财会(12284)
- 经济问题(11819)
共检索到412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巴曙松 华中炜
中国加入WTO两年多以来,金融领域正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定的框架向外资开放,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已通过适当的程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还是保险业,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同时,中国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淮阴市农金学会课题组 尹明华 石玉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军 赁薇 余建林
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各方现已就《服务贸易总协定》达成初步协仪。我国目前已就包括银行在内的6个服务部门向乌拉圭回合递交了初步承诺开价单。恢复GATT地位之后,服务贸易规范必将对我国金融业带来冲击,如何克服压力,抓住机遇,是众皆瞩目的课题。一、乌拉圭回合金融服务协议对开放金融业提出的要求在这一金融服务协议中,规定了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景华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也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全能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发达国家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得到迅速提高。发达国家全能银行模式的金融竞争力和我国分业经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现阶段,中资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金融监管机构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的任务加重,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全球金融环境的剧变及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缓慢是制约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改变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保险业及证券业,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提高...
关键词:
金融业竞争力 混业经营 金融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元元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体系。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一国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的保障;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处在较低的水平,这一状况的存在由多方原因造成,其中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绩效差是重要的因素;为在开放环境下保障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有必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以提升金融机构绩效,进而改善金融业的总体竞争力。
关键词:
金融业 公司治理 竞争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京霞 俞雄飞
一、中国引进外资银行的基本概况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信息,1995年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保持高速增长。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共批准18家外资银行、2家外资保险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82家外资金融机构的代表处。截止到1995年底,我国共批准了137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其中117家为外资银行分行,5家中外合资银行,5家独资银行,5家合(独)资财务公司,4家外资保险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此外,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代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兴智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主体,在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不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安全;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尤为重要,而这又依赖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生态 优质竞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雅珍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可行模式。文章从金融竞争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在中国现实的约束条件下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一种现实模式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世经贸研究部课题组
在世贸组织的多个协议中,涉 及金融业开放的主要协议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该协定要求各成员国开放金融市场并使之自由化。协议首先要求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其次,外国公司可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进入市场的权利;第三,取消跨国服务的限制。金融业涉及国家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领域。对发展中国家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长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冯中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章宏 孔德刚
中国金融竞争问题探析胡章宏孔德刚竞争是种普遍的现象,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竞争将不容回避。因此,我们只有面对现实,深刻认识金融竞争的特征与作用,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竞争机制,才能真正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宁
中国金融业未来的主导运作形态既不是国外正在兴起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券、保合作形式,更不是保持目前的分业经营的现状;而是不打破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中国特色的全金融模式。全金融是世界金融运作的最新的高级形态,是比全能制银行和银保融通更高层次的、以虚拟企业方式为组织形式的、以金融一体化为体制基础的、以实现金融产品的彻底个性化为根本目的的金融新形态。它既是金融运作机制(体制)创新,也是金融产品创新,还是金融市场需求创新。中国应创造条件,积极建立中国特色的全金融运作模式,开发中国特色的全金融产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佟志广 丁家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成远 张晓东
金融业务综合化正日益成为我国金融行业进行业务创新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也导致了金融联合企业和金融控股企业的出现,从而形成了目前监管当局针对这两种企业的监管真空。有鉴于此,应分析监管真空的起因,找准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处理办法,以为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金融业 综合经营 监管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