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9)
- 2023(6127)
- 2022(5132)
- 2021(5193)
- 2020(4171)
- 2019(9787)
- 2018(9503)
- 2017(16792)
- 2016(9027)
- 2015(10648)
- 2014(10258)
- 2013(10248)
- 2012(10090)
- 2011(9401)
- 2010(9150)
- 2009(8684)
- 2008(8782)
- 2007(7470)
- 2006(6708)
- 2005(6298)
- 学科
- 济(42156)
- 经济(42117)
- 管理(20791)
- 业(18377)
- 方法(18164)
- 数学(16446)
- 数学方法(16253)
- 中国(16175)
- 企(13325)
- 企业(13325)
- 贸(10938)
- 贸易(10932)
- 易(10716)
- 农(10107)
- 学(8816)
- 财(8055)
- 制(7679)
- 银(6836)
- 银行(6829)
- 融(6794)
- 金融(6793)
- 业经(6744)
- 行(6684)
- 出(6534)
- 地方(6518)
- 关系(6372)
- 农业(6350)
- 环境(6088)
- 发(6013)
- 和(5958)
- 机构
- 大学(137391)
- 学院(130771)
- 济(63003)
- 经济(61981)
- 研究(55944)
- 管理(44792)
- 中国(44180)
- 理学(37958)
- 理学院(37345)
- 管理学(36692)
- 管理学院(36434)
- 科学(32118)
- 京(31510)
- 所(28469)
- 财(27042)
- 研究所(25877)
- 中心(24432)
- 财经(21554)
- 经济学(21286)
- 农(20852)
- 北京(20736)
- 院(20021)
- 经(20017)
- 范(19481)
- 师范(19320)
- 经济学院(19068)
- 江(17884)
- 科学院(17137)
- 业大(16834)
- 农业(16412)
- 基金
- 项目(85281)
- 科学(68148)
- 基金(65904)
- 研究(60769)
- 家(58846)
- 国家(58466)
- 科学基金(48955)
- 社会(41628)
- 社会科(39569)
- 社会科学(39563)
- 基金项目(34123)
- 自然(30528)
- 自然科(29894)
- 自然科学(29886)
- 自然科学基金(29366)
- 省(27734)
- 资助(27635)
- 教育(27432)
- 划(25784)
- 编号(21816)
- 部(20903)
- 中国(20372)
- 重点(19715)
- 国家社会(19226)
- 成果(18879)
- 发(18147)
- 教育部(18035)
- 创(16731)
- 大学(16550)
- 科研(16255)
共检索到214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龙心
书评是在近代报刊兴起后才逐渐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兴文类,在学科发展渐次迈入稳定的1930年代前后,史学类书评亦开始大量涌现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学术期刊和报章杂志之中。从学术专业化的角度而论,史学类书评的出现或多或少说明了学人们在一个公开园地里发表文章、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取得一定客观公评的价值之余,更希望透过某种对话形式,交换彼此的心得和取得客观论辩的机会。本文即以1930年代报刊中的史学类书评为对象,探讨书评在现代中国史学走向专业化、客观化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书评、期刊与现代学术社群网络间的关系,并由此分析现代学人如何藉著书评串联起更大的对话圈,从而建立起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纪律和学科正当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岳谦厚 许永锋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故在社会各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合作社兼营问题"或合作社究竟应取"单营式"还是"兼营式"经营方式乃至两者同时并举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舆论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这场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其既是一场学术争鸣,亦是一种基于农村合作实践的积极回应。不过,由于讨论本身是"社会失序时期"理论界的一种反映,所以亦被时人讥讽为"合作者不合作"。
关键词:
农村合作运动 单营合作社 兼营合作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共识。鉴古而知今,20世纪30年代的读书运动可以说是在"民族复兴"的话语下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虽然成效不佳,但学术界、图情界的大家名流曾就读书的意义以及读书的有关问题各抒己见,这些方法对于今天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读书方法,从而多读书、读好书,创建一个书香社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哈曼 王少国 苏东旭
文章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详细介绍了各经济学派对当时危机的理论解释。通过比较1930年代大萧条和当前经济危机,文章发现这两次危机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是都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现象。此次经济危机并不简单是由于金融系统内部缺乏监管造成的,反映的是整个系统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而这会对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1930年代 大萧条 经济危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建平
1930—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究竟是发展了还是衰落了?过去一直认为:这时民族工业处于破产半破产的境地。国外学者从60年代起,国内学术界从80年代起,主张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下简称民族工业)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往的论著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多偏重于量的分析,尚未论及其发展的特点,未探讨其在质、内涵、深度方面的变化。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季剑青
1930年代前期,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以“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学”为宗旨,在历史考据占主流地位的学术氛围中,显得颇为引人注目。一方面,新文学是通过反抗古典文学传统来建立自身合法性的,而另一方面,当时的大学国文系普遍仍是以古典文学课程为主体,在此条件下,大学国文系如何展开对于新文学的想象?古典文学可以成为新文学的资源么?本土传统如何与现代诉求相调和?1930年代前期清华中国文学系对新文学的想象及其挫折,折射出的正是这样的问题。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裴成发
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研究之进展裴成发Abstract:Atpresent,theperiodicalpublecationsoftheChineselibraryandinfrmationsciencehavebeennearly11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肖楠
文章从使用电子期刊替代同等内容的纸本期刊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种重复内容替代的流程、重点考虑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替代的可行量化表。实证方面,文章以深圳图书馆的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为例,采用德尔菲专家法确定量化表中的四个一级要素及相应八个二级要素的权重,并对二级要素的评分标准做了规范;在分析样本刊的基本情况后,让相关人员进行打分,综合分数后,得出是否替代的参考结论。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较好的操作可行性,评分结论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董小英
一、期刊文献研究的发展背景在美国,期刊文献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益于科学哲学的理论探索、文献计量学的成熟和应用,以及期刊文献在知识交流中日益重要的地位。50~60年代,库恩、波拉尼(Polanyi)和济曼(Ziman)等一批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和讨论,为期刊文献研究开拓了一片新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宝玉 李小建
金融空间系统变化包括金融服务地理变化和金融资产地理变化。以省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利用HI、HH指数和区域银行网点、银行资产与经济总量的地理联系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份额显著上升,北京、上海在国有银行地理格局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中部六省明显下降;网点空间分布模式由计划走向市场,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致;但历史形成的空间模式依然存在。银行资产地理变化较大,信用流动性增强,信贷、存款地理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一致;向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城市集中趋势显著,金融中心效应突出。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提高了银行业的运营效率,但使不同区域的银行服务接近性和信用获得性存在较大差异,长期会加大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怀宇,徐效坡,李铁立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分布重心由北方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区域人才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城市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的影响;制度和政策对人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高工资对人才具有吸引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才分布有间接作用。人才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吸引人才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关键词:
人才 相对增长速度 空间变动 城市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鸣镝 林仙梅 徐晓敏
文章采用对话形式,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如何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指出其最佳方式是知识重组。
关键词:
期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知识重组
[期刊] 求索
[作者]
林展
利用1930年代中国北方49个村庄2072家农户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民国时期农村社会资本在民间借贷中的作用。使用农户的礼金支出作为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发现社会资本越多的农户,能够借到的资金会越多,具体来说,礼金支出每增加1圆,农户能够获得的贷款将增加7.9圆,但社会资本对借款利率却没有显著影响。对农户礼金支出的分析发现,平均来说,发生了借贷的农户家庭比没有发生借贷的家庭礼金支出要多2.3圆,相当于比没有发生借贷家庭礼金支出多76%。因此,以往认为农户礼金支出是铺张浪费的观点可能忽略了礼金支出对维护社会资本的作用。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这些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民间借贷 礼金支出 民国农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瑾
90年代,日本为了削减成本、适应区域经济自由化的趋势,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重点发生变化,投资转向东亚地区。跨国企业开始实施当地化、全球化、经济合作国际化、亚太地区生产网络化的战略。由于日本企业在纤维业、电子产业、汽车业、服务业等领域对华投资实行新的战略──国内市场导向型的内需发展战略,针对中日双方特殊的经贸关系: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应加大引进日资的力度,利用跨国公司当地化和亚太地区网络化的机会,通过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和日本跨国公司的协作,实现水平分工,加速我国国有企业的重大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金融》连续四年入选《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1990年代中国城际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空间演变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市场角色的研究
2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均富思想
中文学术期刊评价中引文分析指标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
2012—2014年中国教育学期刊国际影响力现状及思考——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的统计分析
中国结构转变中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90年代中后期两个阶段的比较分析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2001—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析
2000年-2004年中国教育期刊影响力报告——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