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30)
2023(2953)
2022(2718)
2021(2595)
2020(2256)
2019(5274)
2018(5339)
2017(10366)
2016(5548)
2015(6600)
2014(6866)
2013(6641)
2012(6521)
2011(5917)
2010(6114)
2009(5826)
2008(6188)
2007(5596)
2006(5037)
2005(4501)
作者
(16904)
(14560)
(14379)
(13623)
(9186)
(7038)
(6687)
(5817)
(5337)
(5205)
(4798)
(4744)
(4672)
(4661)
(4580)
(4364)
(4337)
(4194)
(4182)
(4149)
(3695)
(3634)
(3554)
(3223)
(3202)
(3187)
(3181)
(3127)
(3029)
(2967)
学科
(26611)
经济(26580)
(16810)
贸易(16801)
管理(16456)
(16315)
(14377)
方法(14061)
(12855)
企业(12855)
数学(11655)
数学方法(11466)
关系(6447)
(6123)
(6089)
中国(6003)
(5562)
(5275)
出口(5274)
出口贸易(5274)
(5272)
地方(5244)
理论(4932)
(4634)
国际(4428)
业经(4427)
(3757)
贸易关系(3584)
(3564)
金融(3564)
机构
大学(88967)
学院(87651)
(38561)
经济(37782)
管理(30515)
研究(29940)
理学(26367)
理学院(26035)
管理学(25331)
管理学院(25202)
中国(22451)
(18578)
科学(17954)
(16785)
(15734)
研究所(14105)
(13712)
财经(13520)
(13195)
中心(12933)
(12196)
业大(12173)
经济学(12114)
北京(11735)
(11624)
(11590)
师范(11519)
经济学院(11023)
农业(11016)
(10825)
基金
项目(53312)
科学(41123)
基金(38951)
研究(37792)
(33929)
国家(33650)
科学基金(27980)
社会(24136)
社会科(22866)
社会科学(22861)
基金项目(20019)
(19650)
自然(18161)
教育(17935)
自然科(17787)
自然科学(17783)
自然科学基金(17465)
资助(17426)
(16631)
编号(14883)
成果(12851)
(12359)
重点(11979)
(10984)
教育部(10736)
大学(10480)
科研(10420)
(10396)
课题(10355)
人文(10234)
期刊
(42907)
经济(42907)
研究(26846)
中国(16324)
学报(14936)
科学(12799)
(12665)
(12433)
管理(12056)
(12002)
大学(11494)
学学(10872)
国际(10734)
教育(8896)
农业(8547)
经济研究(8224)
(7053)
金融(7053)
问题(7032)
技术(6945)
财经(6902)
业经(6659)
(6106)
贸易(6106)
(6023)
世界(5789)
商业(5439)
国际贸易(5211)
统计(5018)
(4746)
共检索到137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长文  
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友好关系不断改善,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也在迅速扩大。1992年~2000年,两国贸易额以年均31.9%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速度不仅大大高于这一期间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9.5%的速度,也高于同一期间我国对外贸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常娥  
自 1 992年以来 ,中韩贸易逆差与日俱增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又有明显的体制特征 ,还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解决中韩贸易逆差的对策一方面应加快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 ,另一方面应加强中韩政府双边磋商 ,营造一种宽松的贸易环境 ,促进我国对韩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静怡  王沛  
使用中国资讯行 (海关统计 )和《海关统计年鉴》1992年—2003年中韩贸易数据,运用比重法、RCA指数法、IIT指数法对中韩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发现两国贸易产品价值差异使贸易逆差存在潜在的可能,韩国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市场进入限制以及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在韩国国内的“相对劣势”,则使得中方贸易逆差从可能转变为现实;韩国出口对中国市场依赖度增长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公司从其母公司进口设备、原材料,则引致贸易逆差的扩大。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决定的贸易赤字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扭转,但人为限制中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而引发的贸易赤字,则是应该而且可以通过要求韩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来加以解决;韩国在华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降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新技术的应用、产品的精细化促使各国在不同产业之间以及同一产业内的不同生产环节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产业结构的转换、要素禀赋的变化导致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结构调整的相对滞后使得双边贸易增长乏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校美  
战后日本贸易长期顺差,它支撑了日本经济的顺利增长。2011年日本贸易收支却出现自1980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那么,日本的贸易逆差会否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日本会成为贸易逆差国吗?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中国又会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该问题,我们以跨期迭代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日本的财政状况和人口特征角度入手,并利用196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政府预算差额对日本经常项目差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少儿抚养比对日本经常项目差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老年抚养比对日本经常项目差额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且老年抚养比比少儿抚养比的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宝银  林发勤  
韩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顺差国家,而且贸易顺差额有逐年加大之势。本文在分析两国国内市场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贸易商品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贸易均衡模型发现: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是导致中韩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应该从这些因素出发,寻求有效可行的措施,来缓解两国贸易不平衡的趋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宪  
当前中方对日、对韩货物贸易都存在巨额逆差;两个逆差都与贸易转移有关;都与商品档次差距有关;都需要用并不稳定的对美贸易顺差弥补。但在遭遇贸易壁垒方面、隐性逆差等方面两者存在区别。深思熟虑的产业升级换代,贸易政策创新,投资政策调整,保持汇率稳定等措施有助于同时减少两个逆差。适度放开对韩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以温室气体减排要求为手段迫使日方让步等可以分别用于减少对日、对韩逆差。中方贸易逆差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晓梅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中韩两国进入了直接贸易阶段。此后 ,两国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 ,远远超过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十多年来 ,中韩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 ,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 ,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韩贸易关系中 ,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韩国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甘小青  王海澜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使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促进了两国间贸易关系的发展。本文在对中韩贸易关系发展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两国间的贸易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一、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过程 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1979~1984年,是中韩贸易关系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甘小青   王海澜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使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促进了两国间贸易关系的发展。本文在对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两国间的贸易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冬兰  徐璐  李玉强  
文章以隐含"三废"作为测算对象,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核算了2001~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背后隐含的环境逆差值。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隐含"三废"净出口总量为隐含废水845.27亿吨,隐含废气73.44万亿标立方米,隐含固废5164.65万吨,分别占国内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废排放量的41.16%、23.10%、40.66%。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永红  
文章基于VAR模型的研究方法,应用季度数据,分析2001—2007年间汇率和需求等因素对中日两国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中汇率与中日贸易收支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短期内实际汇率对贸易逆差的调节作用很小。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真正影响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因素是日本的国内需求和政治因素。葛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枝仲  
2002年伊始,美元对各主要货币开始贬值,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美元对欧元贬值达15%,对日元贬值达8%。美元贬值有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持续多年的大规模贸易逆差所造成的贬值压力。美国贸易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慧慧  孙铮  
近年来,欧中贸易逆差问题凸显,贸易摩擦加剧。基于自由资本模型,文章从理论和实证视角分析了欧盟、东亚对华投资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机制,重点讨论欧中贸易逆差是否是东亚对欧盟贸易顺差转移和欧盟对华FDI贸易替代的结果。分析表明,欧中贸易逆差中存在FDI引致的逆差转移和贸易替代效应,且欧盟对华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比东亚对华投资的贸易顺差转移效应更明显。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外资、协调吸引外资与贸易关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