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7)
2023(4685)
2022(3868)
2021(3984)
2020(3055)
2019(7157)
2018(7365)
2017(11009)
2016(7204)
2015(8227)
2014(8412)
2013(7264)
2012(6928)
2011(6502)
2010(6900)
2009(5893)
2008(6075)
2007(5774)
2006(5275)
2005(4957)
作者
(18115)
(15103)
(14865)
(14425)
(9581)
(7323)
(6993)
(5945)
(5764)
(5620)
(5245)
(4966)
(4824)
(4765)
(4735)
(4714)
(4680)
(4604)
(4480)
(4366)
(4108)
(3734)
(3650)
(3572)
(3438)
(3416)
(3344)
(3251)
(3146)
(3106)
学科
教育(19319)
(17179)
经济(17151)
管理(15184)
中国(13113)
(12506)
(11197)
企业(11197)
理论(8510)
(7452)
教学(7097)
方法(6965)
(5304)
数学(5264)
数学方法(5069)
(4909)
(4643)
业经(4543)
发展(4248)
(4125)
(3921)
研究(3759)
(3695)
银行(3688)
(3667)
金融(3667)
思想(3649)
(3582)
技术(3569)
(3528)
机构
大学(96808)
学院(90561)
研究(34702)
教育(28646)
管理(26205)
(24868)
(24150)
师范(24030)
经济(23890)
(22877)
理学(22000)
理学院(21602)
管理学(20852)
中国(20825)
科学(20718)
管理学院(20655)
师范大学(19942)
(17587)
研究所(15807)
北京(15667)
(15640)
中心(14963)
技术(14742)
职业(13626)
(13320)
(12516)
(12393)
(12241)
业大(11072)
教育学(11015)
基金
项目(53023)
研究(45652)
科学(42486)
基金(34399)
教育(30213)
(29172)
国家(28718)
社会(25245)
科学基金(23488)
社会科(23438)
社会科学(23432)
编号(21594)
(21542)
成果(21268)
(20527)
课题(18471)
基金项目(16782)
(16283)
资助(14331)
自然(13964)
自然科(13678)
自然科学(13676)
重点(13442)
规划(13421)
自然科学基金(13410)
(13352)
项目编号(13228)
(12521)
教育部(12185)
(11867)
期刊
教育(48755)
研究(38049)
(31646)
经济(31646)
中国(31333)
学报(14346)
科学(12183)
大学(12168)
技术(11879)
职业(11594)
(11098)
(11022)
管理(10586)
学学(9571)
农业(7627)
技术教育(7524)
职业技术(7524)
职业技术教育(7524)
(6614)
金融(6614)
(6262)
论坛(6262)
图书(6088)
(5743)
高等(5619)
财经(5453)
成人(5246)
成人教育(5246)
高等教育(4976)
(4811)
共检索到155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碧  
爱丽丝·奇普曼·杜威作为约翰·杜威的妻子,长期被教育史学者所遗忘。爱丽丝是美国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她在促使青年杜威的理智兴趣从古典哲学扩大到现代社会领域,特别是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影响。她参与创办和管理芝加哥实验学校,协助杜威将他提出的理论原则应用于学校生活,并不断加以修正与调整。爱丽丝为美国女性争取平等的教育和政治权利而努力,在与杜威的远东之行中也为中国的男女合校运动作出了贡献。爱丽丝的一生折射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和教育的变迁、进步和争议,研究杜威的教育理论和社会行动不能忽视爱丽丝的存在与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底特里希·本纳  彭韬  
本文反对将杜威简单地作为改革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进行解读,而主张将他视为一位在对教育学思想问题史的梳理中形成了自身立场的现代教育理论家。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在杜威思想与西欧尤其是德国教育哲学的对接中从四个方面解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首先阐释杜威关于教育、学校的观点,然后解释杜威教育思想中关于经验消极性的论述,接着说明杜威对社会和共同体的概念区分,最后阐发杜威对民主作为生活方式和国家政体的区别,并推论出现代民主社会中教育和政治的非等级关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斐  
在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曾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普杜之争"。从争论双方一系列基础性观念的范式对立,即普罗瑟派的效率主义、精英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对立于杜威思想中具有的人本主义、平等思想以及进化主义,可以看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民主为向度,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观念要旨,具有显著的合理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教育学科的构建时代,作为学科构建的最重要领航者,杜威的相关言说和行动,一方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学科构建和发展样态不可或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检验当代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一种参照。杜威在其相关的三个重要文献中,以及在芝加哥大学创建教育系、实验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实践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学科的基本看法和设想,即创建一种"统一的教育科学"。这是杜威赋予教育学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种种现实条件下还难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贾玉超  
教育中存在的"国家主义问题"是不同国家遭遇功利教育的共同根源,要克服功利教育就需要一种明确支持合理分配教育权威以及确定国家干预教育的合理限度的民主教育理论。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教育中的"国家主义问题",但他并未为教育权威的分配提供具体见解;努斯鲍姆声称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是,功利教育必须向民主教育转型,但遗憾的是,她并未在学理上分析这一转型的涵义、机制以及可能性;古特曼的审议民主教育理论使得教育权威在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家庭等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成为可能,并且支持就教育公共事务相关的道德分歧以公民审议的方式达成各方都可接受的公平条款和原则,从而避免教育中过度的国家主义问题。但是,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雪梅  
《学校课程史》,始于1642年,终于1989年,横跨17一20四个世纪。起点正从中国的明朝遭受北方强悍民族人侵,崇祯皇帝吊死的前两年开始,历清一代帝国的兴起与覆亡,军阀混战,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等几次"亘古未有之大变动"而至中国重新走向世界的前夕。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霞  吕林海  
在适者生存规律的统治下,以"科学加民主"思想为核心的杜威教育理论引领了20世纪的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但它在源于不同自然环境的儒学文化圈遇到了许多问题。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在仅仅依靠科技发展已经不能有效解决人口与资源之间矛盾及其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儒家思想被重新认识。对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而言,儒家的"礼让"可以为其提供标准,并由此推动杜威学说的发展,即"科学加民主"的教育目标将发展到"科学加礼让"的新模式,但新模式应该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保证对礼让的适时、适地、适度及程序进行合理判断。为此,在杜威经验式"探究"的基础上,对世界各种文化形态史进行"虚拟探究",应该成为全球化时代跨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嘉慧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夏剑  
如何更好地解读杜威,其关键是如何理解杜威教育哲学中"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思想渊源及其内在逻辑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可以确立"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把握这一问题的实质与内涵。一方面关乎对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概念的理解,包括"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民主"、"作为实验计划的民主"以及"以‘理智能力’与‘道德情感’为基础细节的民主"三个层面;另一方面则涉及对"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在杜威教育哲学中内在展开的双重逻辑的认识,其一为"民主作为教育的原则与教育民主化的逻辑",其二为"教育作为维持和改进民主的工具与民主教育的逻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庞庆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岭  
杜威虽不曾卷入具身认知的潮流之中,但其许多思想却蕴含着具身化的意蕴,也影响了近年来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杜威的哲学建立在对种种二元论批判的基础上,从对身心、心物二元论的反思,到强调认知的具身性、延展性和行动品格的身心融合认识论,再到主体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结以及自身经验的连续性等理念,都与具身认知的核心观念“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他在教育中强调“做中学”“实验探究”、儿童经验与课程的联结、学校教育与社会及儿童生活的联结等思想,与其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贯通的,对整全的身心参与、课程融合、课程过程还原以及回归生活世界等具身化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杨勇  
学者们认为由于培养目标、课程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理基础的不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杜威批判了古希腊那种因为社会划分为两个阶级,而把教育划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做法。杜威从现代民主社会人人都是职业人和哲学认识论的视角出发,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着相互包含和容纳的部分。杜威的启示在于,要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倡导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适当融合,走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对立的误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丽莉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所处的时代正值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杜威出生后不久,美国就爆发了南北战争,战后加快了工业化发展进程,到1900年,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新移民,他们定居在城市,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步伐。于是,美国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城市工业文明。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涌现出了大量的问题,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虽然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然而,面对新形势,美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学校与社会脱节,课程与...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杰  兰亚果  
本文指出,不同于片面强调情绪和个体主体性的兴趣视角,杜威的兴趣观乃是基于关系和生长的辩证视角,将兴趣看做个体与活动对象之间的"居间事物"、"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与象征"以及个体"对新的经验的态度",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个体在丰富的关系中积极更新经验、整全发展的兴趣教育图景。本文能让我们厘清兴趣与情绪、知识、奖惩、吃苦等事物的关系以及与"儿童中心"等观念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