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0)
- 2023(8201)
- 2022(6529)
- 2021(6091)
- 2020(4965)
- 2019(11331)
- 2018(11064)
- 2017(21077)
- 2016(11244)
- 2015(12832)
- 2014(12531)
- 2013(12401)
- 2012(11514)
- 2011(10658)
- 2010(10357)
- 2009(9980)
- 2008(9894)
- 2007(8674)
- 2006(7792)
- 2005(7391)
- 学科
- 济(49605)
- 经济(49522)
- 管理(36589)
- 业(31594)
- 企(26275)
- 企业(26275)
- 方法(19172)
- 中国(17423)
- 数学(17063)
- 数学方法(16975)
- 制(15211)
- 财(14721)
- 农(12090)
- 贸(11940)
- 贸易(11933)
- 易(11779)
- 业经(11598)
- 体(10503)
- 银(10051)
- 银行(10046)
- 行(9689)
- 融(9083)
- 金融(9081)
- 体制(9042)
- 环境(8494)
- 务(8125)
- 财务(8108)
- 财务管理(8088)
- 企业财务(7681)
- 划(7668)
- 机构
- 大学(164946)
- 学院(161519)
- 济(80566)
- 经济(79373)
- 研究(60856)
- 管理(60479)
- 理学(51580)
- 理学院(51020)
- 管理学(50539)
- 管理学院(50201)
- 中国(48967)
- 财(38763)
- 京(35024)
- 科学(30817)
- 财经(30241)
- 所(29225)
- 经(27715)
- 经济学(27369)
- 中心(26407)
- 研究所(26115)
- 经济学院(24545)
- 江(22870)
- 北京(22772)
- 财经大学(22689)
- 院(21967)
- 农(21137)
- 范(19562)
- 师范(19429)
- 业大(18380)
- 研究中心(17869)
- 基金
- 项目(104611)
- 科学(85023)
- 基金(80389)
- 研究(79863)
- 家(69365)
- 国家(68869)
- 科学基金(59434)
- 社会(55945)
- 社会科(53280)
- 社会科学(53270)
- 基金项目(41257)
- 省(36156)
- 教育(36009)
- 自然(34785)
- 自然科(34001)
- 自然科学(33992)
- 自然科学基金(33453)
- 资助(32593)
- 划(31602)
- 编号(29647)
- 制(26495)
- 部(26060)
- 成果(25422)
- 国家社会(25246)
- 中国(24027)
- 重点(23939)
- 教育部(23247)
- 发(22677)
- 创(22254)
- 人文(21789)
共检索到254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婷
低成本优势丧失,依然粗放式增长,缺乏终端市场和品牌运作经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跨国经营技术含量不高……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受阻也在所难免。但从规模上看,这一影响并没有阻止我国制造业企业持续扩大的步伐。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1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数据显示,201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迟
前不久,中国企业联合会按照国际惯例连续第6次推出了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项数据显示,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速建
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总体上比较困难。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地处于50左右;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处于下行区间,2015年2月、3月均为负增长。这一切表面看来是经济增长过程的波动,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起伏,但实际上是预示着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迟
面对内外因素的制约与挑战,中国制造业企业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通过运营模式转变与战略转型,实现成长方式的有效突破。中国企业联合会按照国际惯例新近推出了"200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项数据显示,200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竹邻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流传一篇题目为"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文章说,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中国有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世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期刊] 征信
[作者]
魏诗博
新常态经济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绿色债券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引导和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绿色债券的主要要素、中国市场的发行情况和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并针对评级机构提出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建议,为绿色债券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雯雯 陶勇
制造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制造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将会带来制造品的价值增值、对外贸易的繁荣,并促进国家资本的积累。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培养主要是以研究型人才为主,教育部正在酝酿地方本科高等院校的转型发展策略。该政策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解决我国制造业高技术人才的缺乏问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称为影响世界进程的书,书中的某些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国富论》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靖 杨公安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多方面成就,但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也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必须突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保障性地位,全方位推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制造业 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
[期刊] 征信
[作者]
魏诗博
新常态经济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绿色债券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引导和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绿色债券的主要要素、中国市场的发行情况和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并针对评级机构提出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建议,为绿色债券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理军 严良
制造业的发展已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产品内分工并形成全球价值链(GVC),同时强调可持续性。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艰巨。本文完善了基于GVC的制造业经济、社会、环境转型升级量化测度指标,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主要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绩效,揭示、评价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的整体水平以及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出现的新趋势。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 转型升级 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立彬 陆晔翎 张箫箫
本文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论述在全球化产品内分工背景下,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最终消费品进口壁垒的下降对中国品牌与中国制造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认为,由于中国制造业同时具备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劳动力成本、全球最完备产业链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市场规模三大优势,而且中国制造业规模巨大很难找到转移的承接方,机器替代人的可能性提升,使积极扩大进口不但不会对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和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中国"人均中等,总量第二"的基本国情使中国可以同时兼得在品牌培育和制造两个领域的优势。
关键词:
扩大进口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含桦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制造业 危机 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逯东 池毅
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深入考察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涉及支持创新的产业政策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且这种效应在高新技术类企业更为显著;相比被动转型的企业,《中国制造2025》对主动转型企业的促进效果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制造2025》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和政府的资源支持(如更多的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且该促进效应在主动转型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验证据表明,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传统制造业陷入经营困境的背景下,政府实施的创新支持政策总体上是有效的,且在具体的资源支持上还考虑到了效率优先原则。不仅丰富了产业政策与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还对现阶段如何实现成功转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