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
- 2023(1470)
- 2022(1338)
- 2021(1460)
- 2020(1085)
- 2019(2924)
- 2018(2512)
- 2017(3495)
- 2016(1982)
- 2015(2446)
- 2014(2454)
- 2013(2522)
- 2012(2476)
- 2011(2410)
- 2010(2369)
- 2009(2289)
- 2008(2160)
- 2007(1466)
- 2006(1354)
- 2005(1428)
- 学科
- 济(7984)
- 经济(7980)
- 中国(4091)
- 业(3452)
- 管理(3441)
- 方法(2498)
- 农(2390)
- 企(2262)
- 企业(2262)
- 数学(2204)
- 学(2194)
- 数学方法(2180)
- 地方(2050)
- 贸(1984)
- 贸易(1982)
- 财(1965)
- 易(1934)
- 融(1665)
- 金融(1665)
- 农业(1603)
- 出(1475)
- 教育(1475)
- 制(1456)
- 和(1374)
- 业经(1360)
- 银(1297)
- 银行(1286)
- 行(1267)
- 世界(1222)
- 发(1107)
- 机构
- 大学(26540)
- 学院(24674)
- 研究(13991)
- 济(11389)
- 经济(11188)
- 中国(10812)
- 科学(7754)
- 管理(7732)
- 所(7336)
- 研究所(6589)
- 中心(6277)
- 京(6237)
- 理学(6216)
- 理学院(6035)
- 管理学(5939)
- 管理学院(5873)
- 财(5358)
- 农(5103)
- 院(5016)
- 范(4901)
- 师范(4856)
- 北京(4307)
- 部(4270)
- 教育(4224)
- 师范大学(4172)
- 科学院(4021)
- 农业(3959)
- 研究院(3879)
- 江(3853)
- 财经(3651)
共检索到52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昌忠泽
从 30年代开始 ,人们一直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研究。迄今 ,经济学家对美国如何陷入萧条 ,如何走出萧条的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将有关大萧条成因的不同观点分为两大类 :凯恩斯主义解释和货币主义解释 ,对两类解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 ,概括了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的不同论点 ,最后对大萧条进行了若干反思和总结。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可大大增强人们预防大萧条发生的能力 ,对当前我们制定反通货紧缩的政策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反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清成 菅明军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汉晖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大萧条 宏观经济 银本位 银行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丽智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评析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在当时中国经济思想界的反响,深入探讨了国人对于大萧条性质与原因的认识、对于统制经济思潮与自由主义思潮的争论以及对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审视,以期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经济大萧条 中国经济思想 统制经济 白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哈曼 王少国 苏东旭
文章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详细介绍了各经济学派对当时危机的理论解释。通过比较1930年代大萧条和当前经济危机,文章发现这两次危机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是都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现象。此次经济危机并不简单是由于金融系统内部缺乏监管造成的,反映的是整个系统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而这会对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1930年代 大萧条 经济危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1932年,约有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人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忽然失业
关键词:
大萧条时期 三年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子衡
本文从货币经济史的视角考察了1933~1948年中国货币经济现代转型的历史主线,揭示出大萧条的外部冲击是导致中国转型由渐进到激进的主因,并最终诱发了中国货币经济的总溃败。分析指出,外部冲击下的白银经济向纸币经济的急进的现代转型及其最终的全面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与方向,为政府部门全面掌控经济资源创造了条件,进而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历史契机。
关键词:
大萧条 法币政策 恶性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恂诚
近代中国货币供应结构的改变(存款比例增大)解决了现金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文章测算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认为它是稳步增长的。在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中国、交通两银行等核心金融机构力挺工商业的带头示范和同业合作,以及政府对中交两行接管初期的某种督促,保持了货币供给的增加,使中国市场较快走出困境;但政府统制金融的另一面则是扼杀了市场的活力,缺乏制约政府行为的配套改革,因此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埋下了非常不利的伏笔。
关键词:
货币 货币化 经济危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文
延续11年之久"大萧条"包括三个性质不同的时期:1929年9~10月的股市大崩盘;1930年~1933年的经济大紧缩;1933年~1940年的长期停滞和缓慢复苏。货币冲击是造成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家和
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曾经引起一场现代宏观经济学革命,人们对大萧条的起因看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两种观点。作者认为,这两种学派对大萧条起因的解释都缺少对货币制度进行的分析,事实上,在本世纪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度也是导致这场大萧条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萧条,有效需求,货币主义,金本位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考察团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东尼奥·马柳洛 戴建兵 习永凯 刘会丽 尹德佼 要楠 孙树汉
"早期哈耶克"认为,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政治当局通过扩张性政策延长繁荣和阻碍通货紧缩的双重错误导致的,持续的物价下跌是由工资和价格粘性决定的。"后期哈耶克"反对凯恩斯主义,他部分地改变了自己关于导致1929年"大萧条"的原因及应采取对策的观点,但未改变信用操作是引发危机原因的看法。改变的是其关于二次衰退,即危机持续及恶化的思想。哈耶克认为,最重要的教训主要是经济繁荣时期就必须防止经济危机,等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更广阔的国际视角对大萧条进行研究,尤其对金本位制在大萧条中扮演的角色给予了深切关注。研究表明,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扮演了在国际间传播萧条的角色,并且束缚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空间。尽管从总需求角度对大萧条的研究长期以来表现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严重对立,但新近的研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货币金融因素是导致大萧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21世纪以来,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萧条的"总供给之谜"。
关键词:
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金本位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