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4)
2023(12982)
2022(11026)
2021(10408)
2020(8716)
2019(20500)
2018(19964)
2017(37491)
2016(20339)
2015(23319)
2014(23634)
2013(23750)
2012(22888)
2011(20973)
2010(21180)
2009(20005)
2008(20271)
2007(18252)
2006(15976)
2005(14798)
作者
(61875)
(52023)
(51824)
(49788)
(33381)
(25069)
(23747)
(20217)
(19616)
(18561)
(18037)
(17487)
(16769)
(16722)
(16532)
(16128)
(15440)
(15338)
(15022)
(14943)
(13149)
(12861)
(12651)
(11867)
(11806)
(11747)
(11512)
(11358)
(10614)
(10436)
学科
(106486)
经济(106396)
管理(54904)
(52040)
方法(43615)
(40518)
企业(40518)
数学(38815)
数学方法(38405)
中国(27925)
(24155)
(22768)
(22019)
地方(21745)
(19567)
贸易(19559)
(19021)
业经(18652)
(18361)
农业(16059)
(15732)
金融(15730)
(15563)
银行(15533)
(14916)
(14083)
地方经济(14072)
环境(13863)
(13276)
财务(13240)
机构
大学(312849)
学院(307572)
(141077)
经济(138399)
研究(116048)
管理(111307)
理学(94841)
理学院(93648)
管理学(91981)
管理学院(91397)
中国(89168)
科学(68787)
(67224)
(63510)
(60380)
研究所(54642)
(53658)
中心(51744)
财经(50281)
经济学(45817)
(45708)
(45693)
业大(44078)
北京(43427)
农业(42267)
经济学院(41127)
(40767)
(40653)
师范(40262)
财经大学(37245)
基金
项目(195826)
科学(153660)
基金(144659)
研究(140124)
(127423)
国家(126447)
科学基金(106281)
社会(91483)
社会科(86789)
社会科学(86765)
基金项目(74873)
(72265)
自然(67238)
自然科(65695)
自然科学(65672)
自然科学基金(64552)
教育(63889)
(62441)
资助(61038)
编号(53926)
成果(45494)
(45169)
重点(44868)
(42893)
国家社会(39537)
(39273)
教育部(38573)
课题(38013)
科研(37781)
中国(37153)
期刊
(159066)
经济(159066)
研究(97577)
中国(62850)
学报(51804)
(49839)
(48825)
科学(46720)
管理(41158)
大学(38943)
学学(36630)
农业(33046)
(30442)
金融(30442)
教育(29479)
经济研究(27009)
财经(26699)
技术(25719)
(23204)
业经(21331)
问题(21229)
(20256)
(18723)
国际(18514)
世界(17907)
统计(17300)
技术经济(17131)
(15135)
(14792)
理论(13846)
共检索到48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连友  张曦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及排名赋值分析对国内外14家机构或个人对2006-2010年中国GDP增速预测的准确性做出评价,并对预测偏误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本文分析结果表明:①预测准确程度排在前两位的均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宋国青和中科院,排在后四位的均为中国人民银行、德意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联合国。②经济相对繁荣时,预测者预测偏误较大;经济相对衰退时,预测偏误较小。③不同背景的预测者预测的准确性存在差异,个人预测者在这5年中预测误差相对较小,而机构预测误差相对较大。④在经济繁荣期,各预测者倾向于低估;而在经济衰退期,个人机构预测者倾向于高估,机构预测者则倾向于低估(2008年除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连友  李帆  
本文在已有研究(李连友和张曦,2012)基础上,继续以国内外原有的14家较有影响的机构为样本,先是通过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机构关于2011—2015年间中国GDP增长速度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简要评述;而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4家机构五年的总体预测结果准确性进行了排序,并与这些机构关于中国2006—2010年间经济预测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机构对2011—2015年中国经济预测所表现出的特征为:首先,五年间各机构预测准确性最高的是联合国,最差的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宋国青教授,其余为较高或一般;其次,各机构预测值呈正态分布,且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机构对中国2011—2015年经济预测与2006—2010年相比,也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各机构经济预测的准确性排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动;第二,各机构的预测准确性在不断提升,预测误差有逐年缩小的趋势;第三,有些机构中由个人预测的误差偏大,而由机构组织预测的误差偏小;第四,国内机构的预测误差偏大,而国外机构的预测误差偏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立勇  陈杰  陈志新  
2009年以来,国内外机构、学者纷纷对我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发现,各机构和学者对经济增长率预测差异较大,其中46.5%的预测准确,预测质量不断提高,准确率大幅提升。通观各种对2011年经济实际增长率的预测,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1年我国经济将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度回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廖信林  王立勇  
201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纷纷对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后发现,比较各学者和机构对经济增长率预测存在一定差异,预测质量不断提高,准确率有所提升,其中80%的预测准确。通过已有对2012年经济实际增长率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友群  王立勇  廖信林  
2011年以来,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机构对中国2012年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进行了预测。通过对现有观点的梳理与评析后发现,各预测者对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预测准确率有所下降。关于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者们总体比较乐观,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在2012年基础上温和反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立勇  陈杰  
2006年以来,国内外机构、学者纷纷对我国2007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发现,各机构和学者对经济增长率预测质量不断提高,但准确率仍较低,2007年仅为14.3%。本文对2008年经济实际增长率预测结果进行梳理后发现,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08年我国经济增进将稳中趋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立勇  陈杰  
2007年以来,国内外机构、学者纷纷对我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发现,各机构和学者对经济增长态势的判断十分准确,但对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的准确率仍很低。本文对2009年经济实际增长率预测结果进行梳理后发现,绝大部多数预测者认为2009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立勇  余经纬  陈杰  
2012年以来,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机构对中国2013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进行了预测。通过对现有观点的梳理与评析后发现,各机构和学者对2013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机构预测准确度相对较高。关于2014年经济增长态势,绝大多数机构和学者认为2014年经济增长率与2013年基本持平,经济增长平稳,波动幅度较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杰  王立勇  
2008年以来,国内外机构、学者纷纷对我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发现,各机构和学者对经济增长率预测差异较大,其中32.5%的预测准确,9.3%的预测比较准确,58.2%的预测不准确。本文对2010年经济实际增长率预测结果进行梳理后发现,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0年我国经济将处于上行阶段,在2009年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反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京平  
2006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与2005年大体相当或略低一点。关键是消化和处理好产能集中释放形成的新的供求矛盾,确保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社会稳定。为此,必须保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适当增加调节供求;抓住时机,加快推进改革;大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和谐,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汉林  魏磊  
本文首先考察1999~2007年期间IMF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预测数据,结果发现,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存在偏低倾向,对中国经济预测的悲观倾向更明显。其次,本文考察了世界银行的预测数据,结果发现,世界银行对世界经济的预测也存在偏低倾向,对中国经济的预测过于悲观。最后,本文比较了IMF和世界银行的预测,结果发现,二者在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准确性上差别不大,IMF稍微优于世界银行的预测;二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均存在严重偏低倾向,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预测的悲观倾向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浩,门可佩  
提出灰色增量模型,并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将灰色增量模型与普通灰色模型相结合,对2004-2010年中国经济进行预测和实证分析,同时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峥萍  
本文采用产出增长、CPI和经常项目三个经济变量,分别从数据预测和趋势预测两个方面考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世界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同时作了IMF与其他预测的准确性横向比较,以期对IMF的《世界经济展望》(WEO)的预测准确性作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WEO预测偏差的可能性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强  吴敏  
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指具有负外部性特征,并且由于规模、复杂度与系统相关度在金融市场中承担了关键功能,其无序破产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包括核心金融功能的中断、金融服务成本急剧增加等在内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可能危及金融稳定、损害实体经济的银行。通过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评估,得出其主要影响指标包括银行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和可替代性,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负债是最重要的关联性指标,衍生金融资产与负债是最重要的复杂性指标。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显示,假定阀值为5%,则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全部城市商业银行则不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海利  吴明明  
收入预测是对未来财政收入总量及其结构的推测,是财政部门编制预算的基础。准确的收入预测是形成一个优质预算的必要条件。我国财政收入预测的准确性(特别是税收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偏低、常年被低估的特征与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预测形成了较大的反差,除了在专业预测队伍、预测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外,还需要在制度上保证预测的独立性与竞争性,强化超收资金的管理,以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预测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