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76)
- 2023(3607)
- 2022(3140)
- 2021(3024)
- 2020(2308)
- 2019(5574)
- 2018(4981)
- 2017(7988)
- 2016(4644)
- 2015(5216)
- 2014(5304)
- 2013(5342)
- 2012(5289)
- 2011(4929)
- 2010(4867)
- 2009(4601)
- 2008(4436)
- 2007(3460)
- 2006(3168)
- 2005(2944)
- 学科
- 济(24533)
- 经济(24528)
- 地方(12795)
- 管理(8448)
- 地方经济(8083)
- 中国(7051)
- 方法(6731)
- 业(6481)
- 数学(6233)
- 数学方法(6188)
- 学(5944)
- 农(5917)
- 环境(4406)
- 农业(4196)
- 企(3760)
- 企业(3760)
- 业经(3751)
- 和(3406)
- 融(3402)
- 金融(3401)
- 贸(3245)
- 贸易(3242)
- 发(3139)
- 资源(3113)
- 易(3040)
- 财(2891)
- 域(2747)
- 区域(2741)
- 制(2523)
- 生态(2459)
- 机构
- 学院(63763)
- 大学(63736)
- 研究(30383)
- 济(25432)
- 经济(24958)
- 中国(22067)
- 管理(20859)
- 科学(20554)
- 理学(17624)
- 理学院(17266)
- 江(16914)
- 管理学(16868)
- 管理学院(16746)
- 所(16398)
- 京(15647)
- 研究所(15253)
- 农(13647)
- 中心(13514)
- 院(11921)
- 业大(11617)
- 范(11274)
- 师范(11154)
- 省(10689)
- 农业(10605)
- 财(10094)
- 科学院(9612)
- 研究院(9436)
- 师范大学(9287)
- 北京(8810)
- 州(8688)
- 基金
- 项目(48146)
- 科学(38006)
- 基金(34117)
- 研究(33491)
- 家(31707)
- 国家(31477)
- 科学基金(25682)
- 社会(21237)
- 省(20676)
- 社会科(20036)
- 社会科学(20031)
- 基金项目(18491)
- 划(17194)
- 自然(16953)
- 自然科(16417)
- 自然科学(16414)
- 自然科学基金(16104)
- 教育(14611)
- 编号(13025)
- 资助(12890)
- 重点(12475)
- 发(12393)
- 江(11539)
- 课题(10383)
- 成果(10125)
- 部(9989)
- 计划(9750)
- 发展(9706)
- 展(9578)
- 创(9536)
共检索到10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永刚
1大江大河堤防建设标准的确定要适合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在黑龙江省境内总长1899km,达到百年一遇标准的仅26km,50年一遇标准的仅80km,20年一遇标准的693km,20年以下标准的1100km。嫩江干流堤防面临1998年大洪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志华 夏自强 于岚岚 王景才
利用松花江流域降水资料,采用克里格(Kriging)法进行插值,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降水系列的变化趋势,用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降水量年内分配特征等,分析了流域降水特征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1958—2009年52 a来流域年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降水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②年内降水不均匀,大多集中在5—9月,6—8月最为集中,汛期(6—9月)降水占全年77.65%,呈不显著减少趋势;③流域年降水集中度很大,多年均值为0.682,呈东南小西北大的特点。年降水集中期为181.90°~187.68°,最大降水一般出现在7月20—26日,集中期地域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明 王保家 熊守权
概述了引起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雨情。从天气气候角度分析了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指出最直接的原因是副高移动的反常,特别7月15日以后副高突然南撤导致“二度梅雨”天气出现是主要原因之一。对其它诸多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异常,如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晚、南亚和东亚季风强度偏弱、夏季赤道辐合带偏弱、热带地区台风生成少、生成时间晚、登陆台风少、亚洲地区上空长期出现阻塞高压、1997年12月至1998年2月青藏高原降雪异常偏多、1997~1998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等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长江大洪水 降水异常 大气环流 天气气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利华
结合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 ,提出了洪水成因链的概念 ,分析了各个物理因子对江淮洪水的影响。指出影响江淮洪水的物理因子都是层层相接、环环相扣的 ,它们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洪水成因链。成因链上物理因子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和消长作用 ,导致成因链上各个因子的致洪理论都不能完全地自圆其说 ,因而也无法完全确定地用于洪水预测。只有深入探讨洪水成因链上物理因子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和消长作用 ,对它们进行全面综合的诊断分析 ,才能提高江淮洪水预测的准确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璇 张萍萍 田刚 董良鹏 韦惠红 徐卫立 岳岩裕 车钦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裘浪 郝春旭 葛察忠
将系统科学中表征系统要素重要性程度的信息熵理论引入到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分配领域,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总量减排因素情况下,遴选出人均GDP、人均排放强度、重点行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废水COD处理率、生活废水COD削减率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六项分配依据指标,构建一个定量化的基于公平性的流域间水污染物总量的公平分配模型,并以松花江流域"十二五"总量分配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松花江流域的各地区之间COD削减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庆市COD削减率最高(22.55%),辽源市削减率最低(6.34%),10个地区的COD削减率高于目标削减率(12.43%),COD削减量最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亮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杨建超 张小艳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野外考察,在湖北郧县段河谷发现了含有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全新世风成黄土土壤剖面。对该剖面采集样品,进行了沉积学分析,并且应用光释光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定获得其OSL年龄,结合地层对比和文化层考古学断代,确定由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的特大洪水事件发生在距今1 800~1 700a之间,对应于我国历史上的东汉至魏晋时期(A.D.200~300)。通过与汉江上游地区、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多种指标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分析,揭示出特大洪水事件发生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气候恶化期。由于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大,致使严重地干旱和特大洪水皆有发生。该成果对我们深刻理解区域水文系统对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林哲 牛腾 于强 岳德鹏 马骏 裴燕如
【目的】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空间网络的破坏,因此合理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可以促进生态源地之间能量的流动,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方法】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生态源地,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MCR模型,筛选生态源地及潜在生态廊道;其次,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计算生态源地“度”,运用引力模型计算松花江流域潜在生态廊道“边权”,依据复杂网络中“边权”和“度”得到研究区生态源地“权重”;最后,通过权-度相关性对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进行模拟增边优化,分析生态空间网络鲁棒性。【结果】(1)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由450个生态源地和1 019条潜在生态廊道组成。(2)在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中,齐齐哈尔市、大庆市、松原市生态源地斑块聚集度低,生态廊道结构简单,呼伦贝尔市、牡丹江市斑块聚集度高,生态空间网络错综复杂。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出现两极分化,生态环境亟需优化。(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模拟增边优化。共识别增边节点20个,模拟增边24条,模拟增边优化后,网络连接鲁棒性有了明显的增强,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连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有很大提升。【结论】基于MCR模型构建生态空间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增边优化,提升生态空间网络的鲁棒性,为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佳 周祖昊 王浩 刘佳嘉
利用松花江流域内及周边的56个气象站点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布整体呈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多出现在3月,且高纬度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均大于低纬度地区。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率为-8.25 cm/10a,与冻土同期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变化率为0.41℃/10a。年最大冻土深度在1980s中期发生突变,突变年前后最大冻土深度减小了35 cm。此外,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年均气温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呈显著负相关,高纬度地区最大冻土深度比低纬度地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滞后。
关键词:
最大冻土深度 变化趋势 突变 松花江流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兆雪 孙萍 张景奇
在分析1986—2017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最小生态用地面积。结果表明:1986—2017年研究区生态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转移速率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其他生态用地、水域、耕地、草地、林地,且1996—2006年生态用地活跃程度最高; 1996—2017年耕地的空间稳定性最好,林地和水域次之,其他生态用地的空间稳定性最差;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2017年人均生态盈余为-0.821 10 hm2/人,出现了生态赤字,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需要4 919. 32 km2耕地或3 330.13 km2草地或1 382.03 km2林地或856. 95 km2水域。最后,提出退耕还林、其他生态用地还林、非生态用地转耕地3种生态用地调整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佳 周祖昊 王浩 刘佳嘉
利用松花江流域内及周边的56个气象站点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布整体呈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多出现在3月,且高纬度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均大于低纬度地区。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率为-8.25 cm/10a,与冻土同期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变化率为0.41℃/10a。年最大冻土深度在1980s中期发生突变,突变年前后
关键词:
最大冻土深度 变化趋势 突变 松花江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科元 郑粉莉
基于松花江流域及其邻近61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小波周期分析和地统计插值方法,分析流域内不同地形区和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1 717.6MJ·mm·hm~(-2)·h~(-1)·a~(-1),呈波动变化趋势,存在以15.2 a为主周期和4.7 a为小周期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且在1982和1998年发生显著突变;2)松花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与降雨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与东南季风的影响区域相吻合;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在流域西北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而在中部平原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呈现下降趋势;3)年降雨侵蚀力随地形的变化表现为东部丘陵山地区>中部平原区>西部山地区。在东部丘陵山地区年降雨侵蚀力与经度、纬度显著相关(P<0.01),而在中部平原区和西部山地区降雨侵蚀力与海拔、经度和纬度关系不甚明显;4)流域内各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存在明显分异,年降雨侵蚀力在各子流域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第二松花江流域到流域中游再到嫩江流域呈依次降低趋势,其分布特征与降雨量的分布一致,各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均呈不显著的降低趋势。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土壤侵蚀 松花江流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彦君 王随继 苏腾
为了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流域不同区段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应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流域内4个不同区段1955-2010年径流量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径流量在各区段呈现不同的规律。其中江桥以上、江桥—大赉和哈尔滨—佳木斯3个区段各存在3个突变点以及被其分割的4个变化阶段,而大赉—哈尔滨区段只有一个突变点。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在不考虑蒸散的情况下,定量估算了不同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主要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T1)相比,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其中江桥以上、江桥—大赉和哈尔滨—佳木斯3个区段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在T2、T3、T4(1998-2010年)3个阶段分别为75%、95%和80%;而降水的影响程度分别为25%、5%和20%;大赉—哈尔滨区段T2时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程度分别为25%和75%;主要与不同区段人口变动和水利工程修建这两项人类活动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官秀玲
今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给亿万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在取得抗洪抢险决定性胜利之际,国家林业局于1998年9月8日召开了“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特大洪水后的反思”研讨会。林业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深入探讨总结了特大洪灾的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