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1)
2023(5955)
2022(4990)
2021(4543)
2020(3800)
2019(8692)
2018(8185)
2017(14999)
2016(7741)
2015(8884)
2014(8899)
2013(9019)
2012(9064)
2011(8428)
2010(8826)
2009(8692)
2008(8497)
2007(7577)
2006(7117)
2005(6859)
作者
(23965)
(20389)
(20131)
(19563)
(13030)
(9666)
(9238)
(7766)
(7693)
(7303)
(7087)
(6685)
(6679)
(6647)
(6390)
(6226)
(5814)
(5793)
(5776)
(5345)
(5173)
(4948)
(4843)
(4693)
(4664)
(4638)
(4397)
(4064)
(4042)
(3939)
学科
(62751)
经济(62725)
管理(22680)
(19338)
方法(18782)
数学(16744)
数学方法(16683)
地方(16084)
(15848)
企业(15848)
中国(13153)
地方经济(12287)
(11046)
(9865)
业经(9592)
(8644)
金融(8644)
(8634)
(8092)
(7429)
银行(7425)
(7301)
贸易(7294)
(7204)
(6980)
经济学(6914)
环境(6780)
(6669)
财务(6660)
财务管理(6640)
机构
大学(126117)
学院(124231)
(68737)
经济(67607)
研究(51115)
管理(44434)
中国(39963)
理学(37006)
理学院(36556)
管理学(36096)
管理学院(35849)
(30165)
(26701)
(26029)
科学(26020)
财经(23392)
研究所(23003)
经济学(22959)
中心(22073)
(21207)
经济学院(20289)
(18818)
(17996)
北京(17733)
财经大学(17253)
(16113)
(15418)
科学院(15406)
师范(15346)
(14834)
基金
项目(72786)
科学(58021)
基金(54674)
研究(53867)
(46944)
国家(46590)
科学基金(39842)
社会(37742)
社会科(35904)
社会科学(35893)
基金项目(27991)
(26023)
教育(23575)
自然(23372)
资助(23035)
自然科(22820)
自然科学(22814)
自然科学基金(22417)
(21942)
编号(19954)
(16965)
(16951)
成果(16865)
重点(16772)
国家社会(16598)
(15412)
经济(15268)
教育部(15010)
中国(14674)
人文(14550)
期刊
(85631)
经济(85631)
研究(47103)
中国(25917)
(23945)
管理(19419)
学报(16241)
(16059)
金融(16059)
科学(16009)
经济研究(15258)
(14260)
财经(13446)
大学(13027)
学学(12367)
(11861)
国际(11005)
问题(10942)
技术(10939)
(10867)
业经(9576)
农业(9543)
世界(9087)
教育(8931)
技术经济(8624)
统计(7402)
经济管理(6753)
经济问题(6591)
(6281)
理论(6143)
共检索到215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耒光贤  徐宏源  
一、投资增长超过30%,将导致经济过热成为现实根据一季度国民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若不采取措施,预测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很可能近30%,达到9800亿元或接近万亿元。按此方案对国民经济的走势预测结果为:GNP增长可达12.2%,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达10.1%,现金发行量增长34%。该方案下,能源供给从生产能力方面来看,发电量可增长9.5%左右,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79,与上年大体持平;原煤目前库存仍然较多,主要是安排好今年新增3000万吨左右煤炭的运输问题;原油方面供求矛盾相对突出,应利用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稳定在20美元/桶的有利时机。适当增加进口。原材料供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晓梧  李建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大晶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明确地表示要反对通货膨胀,但仍然有不少国家在为求得经济快速增长或者刺激经济发展以扩大就业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走上了通货膨胀的道路。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先后出现了两次较大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4~1988年,另一次是1992~1993年,我们在边发展经济边治理通货膨胀中陷入“膨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樊彩跃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再次呈现增长"偏快"的趋势,宏观经济运行再次面临由"偏快"向"全面过热"转化的风险。在一些旧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经济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朱戎  
2010年以来,在刺激政策、存货周期逆转、世界经济同步反弹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的反弹趋势,在总体静态上呈现出"GDP增速提升"、"物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是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2012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此释出:防止经济下行的姿态进一步明确,重申经济增长是重中之重。尽管坚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的分析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2016-2020年,经济增速有望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本文首先回顾了2010年第一季度之后,GDP季度增长率连续19个季度的回落过程,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速度换挡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也有人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因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将会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的对策,即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持久的力量。本...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围城  
1992年,以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趋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已越过临界点,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但自去年底、今年初以来,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引起了经济界、理论界和新闻界人士的关注与议论。人们在思考:如何评判我国目前的经济与改革形势?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目前的严峻形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乃醒  胥和平  
9O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十分关键的十年。把握好这十年,我们就能够为进入21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十年中,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搞好宏观调控.防止较大波动,保持国民经济的既高速又平稳地向前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左大培  
本文论述这一轮中国经济过热的背景和实质是源于经济上的困境,即整个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需求不足的趋势,求大于供的过热只是很短暂的现象。因为拉动这轮经济过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和家用汽车购买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约有一半的资金来源于金融贷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贺力平  樊纲  
2012年中国经济将基本完成这一轮软着陆过程,国内生产总值将从前些年过热的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回落到8.5%左右的合理水平,并为今后几年较为平稳的增长奠定基础。这轮调整,本质上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业已进行的调整的继续,是中国宏观经济回归正常增长轨迹的体现。在此轮下行调整中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政策关注。总的看,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应当坚持及时和微调原则,并注意把握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方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2008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9月16日起,银行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并自9月25日起,将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这是中国货币政策一次重要的适度微调,意味着在我国实行了11个月的从紧货币政策有可能被适度从紧的或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所替代,我国的宏观调控出现了方向性调整。与此同时,9月18日,政府对股票市场也出手拯救,主要是三大政策:对股市以往一直双边征收的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将在二级市场上自主购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票;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回购自己的股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定坤  杨英云  
“菱形经济”,即两端小而中间大的经济框架,本文系指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三产业,主要是基础产业相对萎缩,中间第二产业相对膨胀,头重脚轻,结构失衡的经济模式.总的看来,1992年度我国国民经济有明显的超常规发展迹象,但笔者也不敢苟同国民经济发展“过热”的观点,而认为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是在“菱形经济”格局下结构性推动所引发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冷热不均的“结构性过热”. 一、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判断国民经济过热的客观依据是什么.1992年度我国国民经济以12.8%的高速度发展,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