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7)
- 2023(15570)
- 2022(13217)
- 2021(12309)
- 2020(10205)
- 2019(23233)
- 2018(22949)
- 2017(43967)
- 2016(23893)
- 2015(26788)
- 2014(26758)
- 2013(26337)
- 2012(24523)
- 2011(22267)
- 2010(22468)
- 2009(20791)
- 2008(20196)
- 2007(18338)
- 2006(16551)
- 2005(14925)
- 学科
- 济(107309)
- 经济(107193)
- 业(70531)
- 管理(62608)
- 农(51613)
- 企(47805)
- 企业(47805)
- 方法(41477)
- 数学(36215)
- 数学方法(35575)
- 农业(34340)
- 中国(31486)
- 业经(27246)
- 地方(27052)
- 财(23692)
- 学(21237)
- 制(20594)
- 发(18168)
- 贸(17695)
- 贸易(17679)
- 易(17103)
- 银(17009)
- 银行(16969)
- 融(16371)
- 金融(16368)
- 行(16337)
- 理论(15842)
- 技术(15715)
- 环境(15171)
- 发展(14392)
- 机构
- 学院(343136)
- 大学(339451)
- 济(140663)
- 经济(137739)
- 管理(128436)
- 研究(120002)
- 理学(109719)
- 理学院(108489)
- 管理学(106177)
- 管理学院(105560)
- 中国(92711)
- 农(74572)
- 科学(74191)
- 京(72231)
- 财(64068)
- 所(61656)
- 农业(57235)
- 业大(56266)
- 中心(56181)
- 研究所(55419)
- 江(54407)
- 财经(49653)
- 范(47345)
- 师范(46833)
- 北京(45382)
- 经(45025)
- 州(43326)
- 院(42582)
- 经济学(41988)
- 省(40496)
- 基金
- 项目(226070)
- 科学(178098)
- 研究(165751)
- 基金(162872)
- 家(142736)
- 国家(141425)
- 科学基金(120646)
- 社会(105475)
- 社会科(99577)
- 社会科学(99548)
- 省(90946)
- 基金项目(85110)
- 自然(77243)
- 教育(75953)
- 划(75737)
- 自然科(75439)
- 自然科学(75421)
- 自然科学基金(74034)
- 编号(67670)
- 资助(67059)
- 成果(55033)
- 发(53682)
- 重点(51389)
- 部(49706)
- 课题(47640)
- 创(47076)
- 创新(43929)
- 国家社会(43420)
- 科研(43154)
- 发展(42539)
- 期刊
- 济(167780)
- 经济(167780)
- 研究(103535)
- 农(76467)
- 中国(74692)
- 学报(57053)
- 科学(52407)
- 农业(51729)
- 财(48739)
- 管理(46926)
- 大学(44486)
- 学学(42020)
- 教育(39908)
- 融(35971)
- 金融(35971)
- 业经(32559)
- 技术(31509)
- 财经(25328)
- 业(24781)
- 经济研究(24158)
- 问题(23486)
- 经(21808)
- 版(19038)
- 技术经济(17351)
- 世界(17210)
- 统计(16611)
- 农村(16371)
- 村(16371)
- 农业经济(15912)
- 经济问题(15856)
共检索到531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在国际农村发展领域,对乡村内生动力的关注由来已久。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学界兴起对“如何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并适时提出“内发型发展”的理论主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农村发展问题的探讨,同时促进了发展理论的转型。为追本溯源,进一步揭示“内发型发展论”的本质特征,本文回顾了鹤见和子对费孝通、柳田国男两位学者的研究,对比中国“苏南”与日本“大分”两地在探索“内发型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各自形成的独特模式,以深入探究“内发型发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这对当下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在国际农村发展领域,对乡村内生动力的关注由来已久。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学界兴起对“如何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并适时提出“内发型发展”的理论主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农村发展问题的探讨,同时促进了发展理论的转型。为追本溯源,进一步揭示“内发型发展论”的本质特征,本文回顾了鹤见和子对费孝通、柳田国男两位学者的研究,对比中国“苏南”与日本“大分”两地在探索“内发型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各自形成的独特模式,以深入探究“内发型发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这对当下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森 郭占锋
1985年-1988年期间,中日两国学者围绕"内发型发展论",对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与中国小城镇建设开展比较研究,共同思考中日农村发展问题。中日两国的农村发展进程具有相似性,但日本更侧重"以农为心"地发展村庄产业经济,并以"平等自主"的意识处理城乡关系,而中国更偏向在"以工促农"和"城乡二元结构"下推进农村建设。两种历史实践各具经验和教训,对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兼具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祥胜
小城镇在推动农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她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可以说,在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启动器”和“推进器”,以及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军 鲁奇 张敬东 杜红茹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新疆小城镇发展分析,提出新疆小城镇数量及其人口发展趋势。分析小城镇在新疆农村城镇化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传开 朱建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单纯就乡村论乡村,要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通过城镇化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关键节点,可以更好地辐射带动乡村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因此,乡村振兴还应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为依托。然而,当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并不理想,面临着产业不够发达、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吸引力不高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条件欠佳、城市等级化管理以及行政资源配置等因素造成。未来,应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和公共资金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权,着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提升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
中小城市 小城镇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蓝万炼
应该正确认识农村小城镇在我国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 ,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并不能代替农村城市化。我国的农村小城镇在其发展历程中已走过了乡村集市贸易中心地阶段、乡村行政中心地阶段 ,现在正处于乡村工业中心地阶段。目前的乡村工业化道路只是我国农民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选择。随着我国乡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并行的二元工业化模式向一元城市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农村小城镇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地阶段。
关键词:
乡村工业 农村小城镇 城市化 中心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宾
]从 1 994年至 2 0 0 1年 ,四川分七批先后确定了 935个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给予其土地、资金和户口方面的优惠政策。四川小城镇建设试点在促进经济成长、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市化发展、加快工业化步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优势产业发展、剩余劳动力吸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 :试点镇标准偏低、数量偏多 ;布局和定点不尽合理 ;产业层次低 ,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 ;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小城镇规划水平低、优惠政策落实困难、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也制约了其发展。今后四川应改变小城镇过度分散和低水平发展的状况 ,加快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 ,从分散建设到集...
关键词:
小城镇 试点镇 小城镇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迟宝旭
本文从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必要性与可行性、对策思路等多个层次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结论是新农村建设应该重点发展小城镇。
关键词:
小城镇 新农村建设 和谐社会 城乡统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课题组 鲜力群 徐英花
一、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局面,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小城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小渝
加快发展小城镇、合理安排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加快发展小城镇必须注重创造小城镇文明环境,制定高起点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夯实经济基础。
关键词:
小城镇 和谐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祥云 王小龙
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应落在发展小城镇上。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农村城镇化的现实选择。必须坚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科学建设小城镇。应该不断强化县域核心主导功能,加快发展小城镇。同时还要以统筹城乡为指导,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制度改革。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小城镇 统筹城乡 县域经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德军 张洪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央两个一号文件公布之后,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小城镇的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城镇的发展越来越显示了它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赵紫阳总理在“六五”计划报告中指出:“要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经济区。”农村小城镇介于中心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城乡结合的连接点。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改善生产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