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9)
- 2023(2308)
- 2022(2120)
- 2021(2144)
- 2020(1722)
- 2019(4018)
- 2018(3945)
- 2017(6634)
- 2016(4376)
- 2015(5515)
- 2014(6180)
- 2013(5346)
- 2012(4933)
- 2011(4394)
- 2010(4528)
- 2009(3608)
- 2008(3638)
- 2007(3418)
- 2006(2972)
- 2005(2774)
- 学科
- 管理(10942)
- 济(9390)
- 经济(9373)
- 业(7999)
- 企(7049)
- 企业(7049)
- 教学(6303)
- 理论(5927)
- 教育(4864)
- 中国(4571)
- 学法(4520)
- 教学法(4520)
- 学校(4143)
- 学理(3875)
- 学理论(3875)
- 财(3817)
- 农(3419)
- 技术(3212)
- 制(3136)
- 业经(2870)
- 学(2828)
- 方法(2780)
- 务(2471)
- 财务(2461)
- 财务管理(2444)
- 高等(2416)
- 地方(2401)
- 政治(2309)
- 思想(2274)
- 和(2265)
- 机构
- 学院(58092)
- 大学(47050)
- 职业(17662)
- 技术(15556)
- 管理(14782)
- 研究(14588)
- 济(13887)
- 经济(13200)
- 职业技术(12876)
- 技术学院(12787)
- 江(11808)
- 理学(11446)
- 中国(11308)
- 理学院(11273)
- 管理学(10906)
- 管理学院(10816)
- 京(10747)
- 州(10021)
- 科学(9460)
- 财(9016)
- 范(8735)
- 师范(8646)
- 所(7880)
- 教育(7276)
- 农(7272)
- 中心(7207)
- 北京(6889)
- 省(6591)
- 研究所(6580)
- 业大(6569)
共检索到94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玫林 张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动能来自于自身的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处于骨干与引领的地位,应当在教育教学创新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高职院校间开展相互选修第二专业和开展学分互认,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生事物,应当把握方向与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与运行机制,增强改革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学分互认 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章曙雯 周淑芬
学分互认是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机构活力彰显的表现。我国的学分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性阶段,需建立适合国情、规范合理的学分互认系统。文章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高职院校间学分互认机制建设的可行性。然后阐述了高职学分互认的实施模式:辅修专业培养合作、跨校选课、课程免修、学生校际交流。接着论述了高职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国家层面的支持性政策不多;课程类型相对单一,可选范围比较小;高等教育领域学分互认的范围有待扩大;尚未形成完善的硬性选择、认可机制。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高职院
关键词:
不同类型 高职院校 学分互认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莉 周玉泉 张劲柏 张平
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出发,均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的学分互认制度和机制建设。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平台为学分互认机制建设与研究提供了可能,也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和终身学习的要求,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和受众的需求。在实践中,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载体剖析专业课程的学分互认机制,通过比较江苏省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专升本学分互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升本学分互认、普通专业学生专升本学分互认、专升硕学分互认进行分析。本文从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学分互认制度的内涵、现状,分析深层次原因,对学分互认制度机制的渠道分析、一般规则及方法等维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国际合作办学 学分互认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国川
本文对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学分互认进行了探索。首先,对学分互换概念作了界定,分析了这两种教育形式的学分互换的可行性及制约性;其次,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梳理出两种教育形式的学分互换的原则要求;再次,探索如何进行两种教育形式的学分互换的技术路线。意在突破学习者接受教育的途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网络教育 学分互认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得燕 赵子云 肖颖
欧洲是研究学分互认较早的地区,2005年欧盟发行第一版学分转换和学分积累手册,根据学习量认定学习成果和学分互换是该手册的核心。我国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多渠道学习、多元化成才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借鉴欧洲学习量认定原理,制定多元成长培养模式管理架构、设计学习成果与可转换课程类别二维表、认定学习成果工作量及可转换成绩矩阵表,并设计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由学生根据学业情况及已获得学分进行自主换取学分。实践证明,本体系不但能有效实施学分银行制度,更能激励学生多方位成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兴良 刘丹
从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学分互认现状来看,主要是相同层次或低层次(专科)认定高层次(本科)课程学分的比较多,且认证的课程多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本文以高职教育与远程教育本科同质课程为例,对两类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方法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
远程教育 高职教育 学分认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丹 李曼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研究可为推进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提供研究基础。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我国学分银行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剖析了国际视野中学分互认与转移的研究特点,并就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内容进行聚焦、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推进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学分互认 学分银行 成人高等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宏芳
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在努力探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础上,高职院校如何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高职院校德育创新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的现实需要。据此,以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为逻辑起点,在深入比较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讨高职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的方法,从而为新时期切实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升高职德育实效性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家庭德育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敏 邓毅
学分互认难以顺利实施,主要原因是学分质量差异性大、认同度低。本文试图对学分质量的评估体系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追求学分、质量欠佳、内容单一、消极被动、流于形式、缺乏配套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从管理层面、评估层面、课程体系层面、师资层面、考核层面等重点探讨提高学分质量的整改策略。
关键词:
学分质量 学分互认机制 质量保证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晓雨 刘琳 刘朝禄 金盛 刘元勇
基于"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标准+任务"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学分制管理思想,遵循利益均衡原则、课程弹性原则、先主后次原则,建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系统、教学制系统和网络系统,充分整合重庆职教城内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分转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钟云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宏观上经济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中观上高职教育自身进一步发展需要层次升格,微观上高职学生对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加强,这都需要我国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高职本科教育提供了原动力,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高职本科教育的举办奠定了基础,而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则使之可成为举办高职本科的实体。放眼全球,发达国家举办本科高职教育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借鉴发达国家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经验,从观念转变、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等角度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举办高职本科教育 必要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秀梅
2002年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之远程学习政策实验室的学生转学子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政策报告,核心部分是11条政策建议。2007年该报告的所有建议在南部地区的16个州基本都得到了落实。通过历史纵向分析,笔者认为这个政策报告的特殊性和成功之处在于它顺应了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发展的潮流,将学分互认适时的与远程教育结合在了一起,对实践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文芳
近年来随着MOOCs的蓬勃发展,MOOCs学习者的学分认定和校际间MOOCs学分互认等问题成为新的课题。应深化对MOOCs学习方式优势的认识,MOOCs课程的质量保障,学习可信度等优势,积极推进MOOCs学习认定和校际互认。
关键词:
MOOCs 微学分 学分认定 校际互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光寒
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教学团队的涵义及特征,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问题及措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团队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