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47)
- 2023(4889)
- 2022(4068)
- 2021(3975)
- 2020(2962)
- 2019(6565)
- 2018(6449)
- 2017(10908)
- 2016(7079)
- 2015(8348)
- 2014(8959)
- 2013(7872)
- 2012(7071)
- 2011(6390)
- 2010(6578)
- 2009(5392)
- 2008(5323)
- 2007(4948)
- 2006(4238)
- 2005(3812)
- 学科
- 济(15632)
- 经济(15614)
- 管理(15041)
- 业(13206)
- 企(9948)
- 企业(9948)
- 中国(9532)
- 教学(8542)
- 理论(7951)
- 教育(7879)
- 农(7834)
- 学法(5935)
- 教学法(5935)
- 农业(5452)
- 业经(5433)
- 学理(5177)
- 学理论(5177)
- 财(4628)
- 制(4432)
- 地方(4348)
- 学校(4298)
- 技术(4240)
- 学(4050)
- 方法(4008)
- 研究(3452)
- 银(3289)
- 银行(3271)
- 贸(3240)
- 贸易(3235)
- 易(3147)
- 机构
- 学院(91648)
- 大学(79362)
- 研究(27831)
- 管理(24250)
- 济(24244)
- 经济(23259)
- 职业(21066)
- 技术(20574)
- 理学(19548)
- 中国(19526)
- 理学院(19265)
- 管理学(18675)
- 科学(18584)
- 管理学院(18532)
- 京(17711)
- 江(17182)
- 农(16261)
- 技术学院(15481)
- 职业技术(15144)
- 所(14983)
- 州(14333)
- 范(14280)
- 师范(14111)
- 业大(13255)
- 财(13250)
- 研究所(13234)
- 中心(12718)
- 农业(12562)
- 教育(11628)
- 省(11345)
- 基金
- 项目(54144)
- 研究(46787)
- 科学(39944)
- 基金(31043)
- 省(27188)
- 教育(26651)
- 家(26340)
- 国家(25940)
- 编号(24358)
- 社会(23407)
- 社会科(21705)
- 社会科学(21698)
- 划(21379)
- 科学基金(20882)
- 成果(20164)
- 课题(19630)
- 年(17868)
- 基金项目(15920)
- 项目编号(13346)
- 重点(13341)
- 性(13261)
- 规划(13214)
- 发(12745)
- 资助(12560)
- 创(12178)
- 度(12027)
- 自然(11971)
- 自然科(11638)
- 自然科学(11632)
- 自然科学基金(11358)
共检索到145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立红 刘潇 付红霞
在当前就业难的背景下,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就业挫折的困惑。通过调查目前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的挫折承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了高职生抗挫承受力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
高职生 就业抗挫承受力 教育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加平
"技术素养"是对技术领域"知、能、情"的综合体现,是技术性、人文性的集合。在高等职业教育视域下,应该以专业课教学带动学生技术知识的建构,以实践教学带动学生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以社会活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行为处事的方式,整体上促进高职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学生 技术素养 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会 高峰
研究生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在当前文科研究生就业技能的培养中,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加强研究生就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从导师指导、专业课程体系、兴趣爱好等方面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从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强化可迁移技能的培养,从加强品德修养、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培养自我管理技能。在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培养专业素质过硬、技能突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研究生。
关键词:
文科研究生 就业技能 培养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迎
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就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职业院校办学的实际做法,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高职生就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 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利星
当下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就业率低、专业不对口等诸多问题,亟需推动人力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因此,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分析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社会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这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的问题。为此,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出发,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其次,要继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最后,加强产教融合,促进校企之间的协同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丽萍 刘清香
高职院校在当前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有着开展创业教育的先天条件和成长空间,但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充分认识其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学习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在文化环境的营造、专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保障机制的健全、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和教学评价的完善诸方面形成我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高职院校协调统一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辜东莲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青年职业技能赛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水平。2017年10月,第44届世赛我国选手获得原型制作项目金牌。分析了该项目的职业描述,知识能力要求和竞技特点,并对该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专业设置、评价标准和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审视,进而从教育理念、质量评价、学习情境、课程与课程资源、教学原则、师资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对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家稳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是把全民所有制企业建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改革以来,全民所有制企业,通过由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推行厂长负责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确立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将到发挥,企业的发展后劲有所增强。治理整顿以来,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完善,使大型骨干企业活力的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财政和信贷的紧缩,对一些中小企业力度过大,企业负担过重,效益多方转移,企业的活力与积极性受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佩华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平淡和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职业岗位基础来分析,在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通识基础上的基本(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次入职的择业能力等方面,高职学生存在着诸多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和择业能力三个方面来制定措施、加强培养,提高其就业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和建
微观意义上的失业风险是指有着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在劳动力交易中未能让渡其劳动力资源而造成其经济社会损失的可能性。当劳动力资源拥有者难以找到“价值对等”的职业资源,或者职业资源的拥有者拒绝与“价值不等”的劳动力资源相交换时,劳动力资源不能让渡,失业的现象便产生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股份改造与职工的承受力国有企业股份改造中非生产性资产处置课题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具有多重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改变职工在原国有企业中长期形成的福利保障观念和由这种观念产生出来的对全业的依赖性。由于泛福利制度下形成的企业非生产性资产是职工旧把利观念的物质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屈定坤
当今一些西方国家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综合起来,制作所谓的“社会不安指数”或“困难指数”,以反映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程度。 在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样已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测度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社会承受力的综合指标。因为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需要以社会承受力指数作为参考。通货膨胀和失业对消费者有多大影响?社会可以在何种程度上承受其后果?政府应该心中有数。否则,就不能制订出正确的经济政策;也不能在通货膨胀和失业达到一定程度时,适时地作出反映,以有效地抑制它们持续扩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忠见
在从就业市场供需结构、专业能力、自身期望等三个层面分析了高职生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及其产业的原因的基础上,探究解决高职生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策略:政府、高校、社会三者要各司其职,良性互动,有效配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咨询机构、高职院校、家庭,甚至中小学,形成职业指导合力,有效指导高职生准确定位,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高职生 就业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祥玲
就业软实力是高职生就业中的软肋,作为高校教育内在有机部分的思政教育,理应承担起全面育人职能,通过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创新、平台创新、内容更新、校企一体化师资团队建设、基地建设、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载体和开发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等路径,使高职生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
就业软实力 高职生 思政教育 培养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