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1)
2023(7615)
2022(6329)
2021(6143)
2020(5244)
2019(11913)
2018(11686)
2017(21657)
2016(12046)
2015(13921)
2014(13438)
2013(12435)
2012(11055)
2011(9937)
2010(10438)
2009(8964)
2008(8536)
2007(7682)
2006(6576)
2005(5697)
作者
(31638)
(26244)
(26052)
(24782)
(16787)
(12644)
(11714)
(10189)
(9984)
(9518)
(8986)
(8818)
(8501)
(8375)
(8124)
(7903)
(7898)
(7791)
(7574)
(7478)
(6656)
(6536)
(6400)
(6105)
(6000)
(5878)
(5867)
(5848)
(5318)
(5266)
学科
(40113)
经济(40085)
管理(36712)
(36290)
(32580)
企业(32580)
方法(20787)
数学(18262)
数学方法(17710)
技术(17257)
中国(12487)
理论(12106)
技术管理(11911)
(10518)
教育(10451)
教学(10002)
业经(9946)
(8754)
(8550)
(7171)
地方(6770)
农业(6757)
(6617)
(6572)
银行(6550)
学法(6549)
教学法(6549)
研究(6408)
(6272)
(6211)
机构
学院(159180)
大学(152011)
管理(62514)
(57675)
经济(56111)
理学(54108)
理学院(53576)
管理学(52251)
管理学院(51981)
研究(48140)
中国(33651)
(32158)
科学(28787)
技术(25503)
(25420)
(25124)
(22869)
职业(22735)
业大(22178)
中心(21827)
(21570)
(21229)
师范(21012)
研究所(20742)
(20438)
北京(20266)
财经(19838)
(18038)
(17969)
技术学院(17110)
基金
项目(107793)
科学(86239)
研究(83632)
基金(74146)
(63736)
国家(63146)
科学基金(55787)
社会(49737)
(47617)
社会科(47115)
社会科学(47104)
教育(44225)
(38710)
基金项目(38616)
编号(36396)
自然(36205)
自然科(35533)
自然科学(35526)
自然科学基金(34900)
资助(30517)
(28928)
成果(28214)
课题(27689)
创新(25878)
重点(25112)
(23031)
(22983)
(22900)
规划(21789)
项目编号(21635)
期刊
(62307)
经济(62307)
研究(44935)
中国(41538)
教育(37050)
管理(26394)
技术(22373)
学报(20538)
科学(20362)
(19283)
(18893)
大学(16647)
学学(15239)
职业(14675)
农业(13249)
(11454)
金融(11454)
业经(10537)
科技(10304)
经济研究(9898)
(9779)
论坛(9779)
(9495)
技术教育(9442)
职业技术(9442)
职业技术教育(9442)
财经(9401)
技术经济(9226)
统计(8799)
(8323)
共检索到233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培凌  
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利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实现人才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应该自觉地肩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断深入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蔚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劳动力市场要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实际需求,提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检测指标,通过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活动、专项行为训练三种不同形式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可操作的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专项训练三位一体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为高校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提供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玉  
培育高职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进行体制上的反思,让高职归位,传承文明、探索新知、创新文化、培育英才;其次,在教育理念上必须坚决反对反智主义教育观;再次,必须克服知识板块论和知识中心主义教育观的局限性,真正把大学看作一个探究的场所,而不是一个名利场、驯马场;再其次,必须克服过于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创设菜单式的自主成才培养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求学、求知和创新的激情;最后,必须改革现行高职内卷化的教学模式,提倡发散式的、开放式的、探索式的、启发式的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清香  平先秉  
分析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区别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佳  
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新的历史任务。阐述了创新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知识、思维、实践;提出了注重研究过程、培养发散思维、设疑置问的教学方法和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学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之一。从科研管理部门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结合科研项目、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等多种途径,将科技创新贯穿于高职教育始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方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最高学历教育,直接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反思了多年培养实践,提出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模式是由思想品德、业务理论、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组成。通过本模式的方式方法教育培养博士研究生可能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时代发展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反映在培养观念相对滞后、培养目标存在偏颇、培养主体规范不够、培养对象选淘不严、培养方式缺陷甚多、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加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观念、突出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构建能有效激发创新的导师队伍、改革对培养对象的选淘制度、改进现存的培养方式、完善有效激励的评价方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震  张巍  李丽  齐民  
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工作实践,介绍了创新团队模式下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小青  
学生的个性发展关乎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6个方面的创造性个性入手,认真分析和认识高职学生创造性个性特征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努力克服社会教育观念、学校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环境等3个方面对学生个性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现实制约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构建有利于实施创新个性培养的高职教育体系,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家礼  许芳奎  
职业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内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主要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志勤  彭跃湘  杨安林  
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机械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认为专业技术教学应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培训相结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宗文  
针对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满意度调查反映,目前高职院校存在教学环境相对封闭、教学模式偏于守旧、课程体系尚欠合理、双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用人单位意向,高职院校应建立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订单培养为媒介,以联合培养为形式的校企合作架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箭华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这就要求学校、企业双方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承担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职责,以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皮洪琴  
社会能力水平的高低于高职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在加强对高职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社会能力的培养。本文对高职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阐述了高职生社会能力的内涵、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的原则、培养的策略及其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