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1)
- 2023(7481)
- 2022(6372)
- 2021(5772)
- 2020(4811)
- 2019(10876)
- 2018(10640)
- 2017(18454)
- 2016(11125)
- 2015(12976)
- 2014(14026)
- 2013(12846)
- 2012(11860)
- 2011(10414)
- 2010(10781)
- 2009(9402)
- 2008(9363)
- 2007(8820)
- 2006(7541)
- 2005(6846)
- 学科
- 管理(33876)
- 济(32904)
- 经济(32857)
- 业(27441)
- 企(23620)
- 企业(23620)
- 中国(13759)
- 财(13731)
- 制(12499)
- 方法(12080)
- 农(10162)
- 理论(9906)
- 务(9796)
- 数学(9789)
- 财务(9760)
- 财务管理(9721)
- 数学方法(9558)
- 银(9549)
- 银行(9524)
- 体(9503)
- 企业财务(9184)
- 行(9040)
- 学(8735)
- 业经(8490)
- 教学(8147)
- 融(8109)
- 金融(8102)
- 教育(7962)
- 地方(7717)
- 体制(6870)
- 机构
- 学院(151318)
- 大学(142647)
- 管理(50646)
- 研究(49736)
- 济(47880)
- 经济(46244)
- 理学(41125)
- 理学院(40618)
- 中国(39991)
- 管理学(39670)
- 管理学院(39411)
- 京(32542)
- 科学(32300)
- 财(27725)
- 江(27092)
- 所(26658)
- 农(26635)
- 技术(25836)
- 中心(23943)
- 研究所(23632)
- 职业(22792)
- 业大(22571)
- 州(21836)
- 范(20921)
- 农业(20880)
- 师范(20620)
- 北京(20601)
- 财经(20369)
- 省(19135)
- 院(18977)
- 基金
- 项目(94008)
- 研究(73019)
- 科学(71148)
- 基金(60787)
- 家(53340)
- 国家(52797)
- 科学基金(43819)
- 省(41607)
- 社会(40265)
- 社会科(37771)
- 社会科学(37760)
- 教育(37059)
- 划(33825)
- 编号(33813)
- 基金项目(31376)
- 成果(28550)
- 自然(27949)
- 自然科(27256)
- 自然科学(27243)
- 自然科学基金(26682)
- 课题(25949)
- 资助(25634)
- 重点(22160)
- 年(21675)
- 发(20157)
- 项目编号(19811)
- 部(19423)
- 性(19203)
- 创(19096)
- 规划(18031)
共检索到243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景峰 齐永意 刘治安
阐述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提出了构建就业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就业质量信息管理体系及评价调控体系,对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飞在《成人教育》2014年第2期中撰文,提出了"体面就业"的观点,分析了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评价的指标设计,并对如何有效促进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提出了建议。所谓"体面就业"是指在就业岗位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其获得专业对口、待遇公平、权利保障、具有人格尊严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机会。在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过程中,自主选择就业岗位是其"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睿祺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明实用性、超前性、主客观指标结合等原则,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职业稳定性、毕业生待遇、自主创业率、主客观满意度、工作创新率等指标,对每一个指标都有具体的测算公式和权重划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上述七大评价指标不可能涵盖全部,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提炼。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质量 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和平 赖晓凡
在分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环节及其相应的子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双线闭合监控与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模式,并对此模式的结构、功能及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行实践和作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瑞芬
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各高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又具有很多特殊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学习借鉴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制度创新和系统化设计,具体包括加强专项环节监控、创新日常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等内容。
关键词:
高职 教学质量监控 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秋梅 罗清萍 江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根据2008年一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数据,对如何在高职院校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体系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建立行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体系和就业质量的年度报告制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就业质量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推进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质量 调查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新中 董仕奇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评价就业质量的要素多元复杂,未能统一。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与要求,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要素,并据此构建了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 评价体系 影响要素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韶 徐向东 符志刚
为更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应建立科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区域差别。建立该体系的一个可操作方法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合理地确定评价各方主体,科学地设置评价指标内容,系统地规范评价信息收集与处理,以取得客观准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结果。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 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柯羽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试图通过引入毕业生供需比、薪金水平、就业结构等五个一级指标和需求单位层次、自主创业率、就业地域等10个二级指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加以解析。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率 就业质量 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振 黄雪飞
本文是以就业质量评价为主题,以近10年来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梳理,并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阐述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就业质量 评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金莲 李金甫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职院校需要优化教育发展理念,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毕业生由自主择业到"计划分配"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工作 创新 实践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伟 管平
建立高职毕业生延伸服务体系,需依托"两项"条件保障和"三个"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延伸、创新创业延伸、岗位技术延伸、继续教育延伸、心理及职业辅导延伸等服务。这一体系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学校就业工作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实现就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延伸服务 职业生涯规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建章 王栋
就业质量评价是毕业生对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状况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本科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关于就业质量指标的数据统计,提取了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指标,并从学生、用人单位和高校三个角度展开具体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本科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本科院校 就业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卫 黄晓彬
高职院校的督导职能通常停留在对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的督查、教学标准化引导层面,针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培养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毕业生企业满意度等更深层次的评估难以开展。借鉴英美院校内部问责与校外评估结合,发挥区域院校联盟作用的经验,以市(高教园区)为区域范围,提出区域高职督导联盟体系的构建要实现两方面职能:一是统筹区域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的督导;二是分专业开展质量保障体系优良性的评估,形成半官方的区域督导联盟委员会下设评估组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霄 刘宇雷 沈雪萍
文章在综合分析背景因素、知识结构、基本能力、品质素质四个就业竞争力内部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用人单位视角出发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因子权重,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届、2009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就业竞争力分值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较强的可推广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