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2)
- 2023(8819)
- 2022(7185)
- 2021(6896)
- 2020(5652)
- 2019(12728)
- 2018(12077)
- 2017(21374)
- 2016(13052)
- 2015(14838)
- 2014(15272)
- 2013(13784)
- 2012(12599)
- 2011(11535)
- 2010(12234)
- 2009(10845)
- 2008(9752)
- 2007(8892)
- 2006(8039)
- 2005(7719)
- 学科
- 济(35214)
- 经济(35168)
- 管理(28628)
- 业(28553)
- 中国(25755)
- 融(25635)
- 金融(25635)
- 企(23699)
- 企业(23699)
- 银(23473)
- 银行(23465)
- 行(22821)
- 教育(21333)
- 方法(14075)
- 财(13618)
- 理论(13084)
- 制(12880)
- 数学(12449)
- 数学方法(12186)
- 中国金融(11111)
- 农(10610)
- 地方(10237)
- 教学(10232)
- 学(10188)
- 务(9390)
- 财务(9367)
- 财务管理(9352)
- 企业财务(9061)
- 业经(9045)
- 技术(8130)
- 机构
- 学院(162843)
- 大学(160151)
- 研究(57526)
- 济(55081)
- 经济(53349)
- 管理(49229)
- 中国(44409)
- 理学(41117)
- 理学院(40538)
- 管理学(39497)
- 管理学院(39178)
- 京(35366)
- 教育(33389)
- 科学(33021)
- 范(31724)
- 师范(31488)
- 财(30748)
- 所(28645)
- 中心(28230)
- 江(28223)
- 技术(27375)
- 职业(27250)
- 研究所(25782)
- 师范大学(25599)
- 农(24011)
- 财经(23678)
- 州(23370)
- 北京(23292)
- 经(21418)
- 院(20522)
- 基金
- 项目(100647)
- 研究(83507)
- 科学(80376)
- 基金(67461)
- 家(57418)
- 国家(56691)
- 教育(49579)
- 社会(48481)
- 科学基金(47916)
- 社会科(45748)
- 社会科学(45737)
- 省(43600)
- 划(38009)
- 编号(37730)
- 基金项目(34041)
- 成果(33307)
- 课题(31556)
- 自然(28655)
- 资助(28347)
- 自然科(28050)
- 自然科学(28042)
- 自然科学基金(27537)
- 年(27281)
- 重点(25188)
- 性(24643)
- 部(23910)
- 规划(23573)
- 发(23417)
- 项目编号(22285)
- 创(21762)
共检索到269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柴勤芳
"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高职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坚持层次和类型的和谐统一,在"职"字上办出特色,不断彰显其职业性以体现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在"高"字上凸显水平,不断彰显其高等性以提高其整体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高职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面向未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培育大学文化和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和谐统一进行系统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内涵发展 高等性 职业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燕
基于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基本属性,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两种质量观,并以历时性和文化性相互纠结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居于主导地位的学术性高等教育质量观亟待进行变革。本文提出,以博耶的大学术观作为理论依据,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将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质量观的重要走向。
关键词:
质量观 学术性 职业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红权 彭齐东 贺浩华
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性和职业性是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虽然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性和职业性在不同的国家和特定历史时期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但更多的是两者的共生融合。因此,一方面,我们须树立多样性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另一方面应通过积极引导,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术性与职业性 冲突与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辉
学术性和职业性是高等教育的两种价值取向,二者的融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追求。教师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论争历史与融合现实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体制的开放性与层次结构的多样化,专业目标的全面性与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职前规格的超前性与培育体系的一体化,以及教学科研的互动性与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等理念与策略,为教师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和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莉花
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对职教教师教育的"职业性"提出了要求。相比普教教师,职教教师的"职业性"更多的是面向技术工人职业世界的职业要求,"职业性"是职教教师职业和职教教师教育的根本特性。而在当前的职教教师教育中,"职业性"则体现得太少。它应当体现在职教教师教育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职教教师教育中的"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应当一体化地被促进,三性融合的教师教育才能真正促进职教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在传统的职业性模式基础上吸收模块化方案的长处,使专业富于个性化与动态性,并致力于构建专业间及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间的有机衔接,开拓不同教育途径及教育评估体系间的相互结合,促进专业的及时更新与实时化,进而实现职业性与模块化的融合,是德国职教专业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趋势。在与产品相关的服务领域、与媒体相关的工业领域、与个人相关的服务领域、与环境相关的工业领域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服务领域所出现的新兴专业,在组织架构和内容架构上集中体现了这一融合具有的跨职业或跨专业方向的特点。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职业性 模块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谢莉花
德国职教教师的职前教育涉及大学学习与预备期两个阶段。职业性专业的设置是开展职教教师教育的基础。与传统的学科性专业不同,职业性专业是在职业领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培养未来职教教师在职业性技术、工作和教育领域内行动能力的学业门类。德国职教教师教育的职业性专业在其内涵、标准、培养目标与内容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职业特色,由此引发的关于基准科学、作为大学独立专业、职教教师短缺等方面问题的讨论,可以为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
职教教师教育 职业性专业 德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晶晶、陈龙根在《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中,撰文以美国伊利诺伊州社区学院为例,具体阐释了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教育理念下新课程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实施成效,以期为我国当前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作者首先阐述了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的社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晶晶 陈龙根
融合学术性与职业性是美国近20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学术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课程教学以多种形式在社区学院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本文在分析学术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背景及其与社区学院教学改革关系的基础上,以美国伊利诺伊州社区学院为例,具体阐释了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教育理念下新课程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实施成效,以期为我国当前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毅颖
本文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内涵阐释的基础上,将"高等性"和"职业性"作为两个重要维度,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等质量评价要素进行分析,探究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并对我国2004年(首轮)和2008年(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进行了案例剖析和比较分析。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性 职业性 质量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华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关国家政策及法律还不够完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不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不够、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此,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各项权益,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增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等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颜楚华
高职院校文化是以职业性为根本属性,具有独特呈现方式、价值追求和精神内质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大学文化。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阐析高职院校文化职业性的根本属性,提出强化高职院校文化职业性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文化 职业属性 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平
文章回顾了我国"双证书"制度的历史缘起,认为高职院校"课证融合,一试双证"的意义在于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突出职业导向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行动导向高职课程体系以及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并从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特征和开发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了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证融合 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敏
文章从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性角度出发,思考作为一种职业的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从职业性专业发展背后的动因、发展路径及内容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职业性 专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职业性专业课程是德国针对职教师资培养的特色课程。职业性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科学课程和专业教学论课程体现了职业技术特色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特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基于职业性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及其结构和内容构建、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设计对我国当前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中的专业课程建设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
职业性 专业课程 职教师资培养 德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