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4)
2023(7573)
2022(6177)
2021(5790)
2020(4740)
2019(11001)
2018(10382)
2017(19104)
2016(11228)
2015(13261)
2014(13483)
2013(12303)
2012(11343)
2011(10416)
2010(10953)
2009(9634)
2008(8273)
2007(7350)
2006(6512)
2005(5853)
作者
(26660)
(21620)
(21530)
(20840)
(14034)
(10524)
(10247)
(8821)
(8128)
(8091)
(7680)
(7288)
(7168)
(6930)
(6853)
(6626)
(6562)
(6503)
(6365)
(6331)
(5814)
(5417)
(5240)
(5040)
(5031)
(5030)
(4971)
(4949)
(4426)
(4351)
学科
(40322)
经济(40288)
(26176)
管理(25441)
(25420)
金融(25420)
中国(24293)
方法(22833)
(22073)
银行(22071)
数学(21742)
(21720)
企业(21720)
数学方法(21562)
(21437)
教育(20092)
(13361)
理论(11330)
中国金融(10991)
(10421)
地方(9981)
(9456)
财务(9442)
财务管理(9426)
企业财务(9182)
教学(9096)
(9062)
业经(7992)
技术(7709)
(7134)
机构
学院(145209)
大学(142591)
(55788)
经济(54456)
管理(47852)
研究(45614)
理学(41467)
理学院(41032)
管理学(40275)
管理学院(40005)
中国(35785)
(29756)
教育(29177)
(28633)
(27143)
师范(26995)
职业(24439)
财经(23292)
中心(22880)
科学(22630)
(22574)
技术(22519)
师范大学(22235)
(21336)
(20610)
(19517)
经济学(19499)
北京(19469)
金融(19153)
(18893)
基金
项目(91346)
研究(78624)
科学(74797)
基金(63157)
(51580)
国家(50969)
社会(48155)
教育(47566)
社会科(45714)
社会科学(45705)
科学基金(44893)
(38764)
编号(35478)
(33484)
基金项目(32296)
成果(30602)
课题(28848)
资助(26900)
自然(25272)
(25022)
自然科(24748)
自然科学(24746)
自然科学基金(24332)
(23168)
重点(22536)
规划(22456)
教育部(21796)
(21606)
(21296)
项目编号(21043)
期刊
教育(54922)
研究(53325)
(52098)
经济(52098)
中国(37173)
(30008)
金融(30008)
(21838)
技术(19655)
职业(18331)
管理(16020)
学报(14983)
大学(13910)
科学(13351)
财经(12600)
(12369)
技术教育(12211)
职业技术(12211)
职业技术教育(12211)
学学(11451)
(10719)
经济研究(9163)
(9107)
论坛(9107)
农业(7518)
业经(7180)
统计(6742)
问题(6696)
理论(6515)
(6486)
共检索到224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秀英  刘淑敏  高雅萍  
高职实行"课程融合"的双证书教育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对高职提出的全新改革要求,笔者通过试点研究,总结分析了高职教育中国家职业标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把握的八个关键环节,对高职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平  
文章回顾了我国"双证书"制度的历史缘起,认为高职院校"课证融合,一试双证"的意义在于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突出职业导向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行动导向高职课程体系以及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并从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特征和开发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了课程体系的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欣  金红梅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依托。基于大职教观视角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建议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证"的新型专业教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建锋  马素萍  
高职教育有利于开放教育的职业性发展,开放教育的开放性有利于高职教育的社会化,使之更切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本文在探讨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的意义的基础上,从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创新、服务能力扩展创新和信息技术深度的应用等方面,研究了开放大学教育中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昌荣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春光  周蒋浒  
校企文化融合是产教融合的题中之意,也是产教融合的重点和主线。校企文化融合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当前,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彼此认同的理念尚未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实效性亟待加强,多方联动机制有待完善。校企双方必须同心同德,分工协作,从转变理念、营造氛围、有序组织、搭建平台、融入教学五个切入点入手,共同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银  蔡荣雨  
采用社会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工学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路径,发现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到工学融合的嬗变需要培养目标从操作能力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等核心素养拓展,需要确立高职院校主体地位,需要界定高职教育和企业培训责任边界,实现校企培育无缝对接。但现代学徒制缺乏顶层设计、企业参与、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建议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现代学徒制框架,推行高职院校主导、大型企业主导、校企合作等多元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开展办学改革,建设生产性实训设施和场所,实行高职导师制和职业培训师制。政府应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条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志荣  
随着宏观经济由规模扩张向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高职教育也从外延式规模扩张向内涵式质量建设转型。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较低的教学质量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文章研究阐述了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与意义,并从建构主义理论、共同治理理论和目标价值理论等理论角度深入揭示了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多元融合式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原则、质量评价主体的优化路径、质量评估工作的多元化信息组织模式优化路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案的优化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传福  黄延平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属性、就业、定位、时空等多个层面存在着错位,要促进二者的融合,必须要重构价值,高职校园文化要去"书斋化"、立"企业化",企业文化要去"内圈化"、立"社会化"。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上有着一致性,要推动二者的对接,就要实现理念认同、一致实践、制度渗透和机制衔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柴勤芳  
"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高职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坚持层次和类型的和谐统一,在"职"字上办出特色,不断彰显其职业性以体现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在"高"字上凸显水平,不断彰显其高等性以提高其整体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高职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面向未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培育大学文化和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和谐统一进行系统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牛士华  陈福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进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成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项目工程实施以及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出明确要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出全面部署,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从中国高职教育20年的大发展来看,坚持产教融合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其实践探索取得的重要经验。深化产教融合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克服现存问题,进一步将产业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和发展需求融入专业教学,深入推进产业界、教育界的有机衔接,以保证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章永刚  
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诞生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始终是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和难题。实践证明,学校教育主导下单一的、点对点的自由式校企合作模式难以达到预期成效。高职教育需"再行业化",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化基础;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回归行业"以及技能培训功能"回归行业"。由学校教育"越界"转变为产教协同"跨界"教育,从根本上确立行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高职院校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思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颇受关注。新时期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途径。由蒋新革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一书,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出发,讨论市场机制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从制度保证的角度解决对外开放的实施问题。本书选题新颖且有较强实践性,论述了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对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治理体系等改革内容加以探究,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及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连绪  苑大勇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自身也要进行不断变革。当前,高职院校是城市社区教育空间的拓展,服务社区是提升高职院校自身能力的必要路径,推进产城融合、校社互通、政社互联,对资源、人群、文化等进行整合,形成可持续的高职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职院校的终身教育使命,需要在联盟构建、品牌打造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拓展,以高职教育不断繁荣城市的经济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