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3)
2023(4543)
2022(3828)
2021(3923)
2020(3097)
2019(7411)
2018(7568)
2017(11803)
2016(8042)
2015(9260)
2014(10044)
2013(8837)
2012(8086)
2011(7437)
2010(7880)
2009(6828)
2008(6779)
2007(6485)
2006(5806)
2005(5420)
作者
(20592)
(16802)
(16478)
(16096)
(10578)
(8356)
(7982)
(6760)
(6600)
(6375)
(5826)
(5619)
(5610)
(5460)
(5281)
(5253)
(5204)
(4975)
(4905)
(4892)
(4783)
(4299)
(4279)
(4042)
(3984)
(3905)
(3798)
(3682)
(3564)
(3504)
学科
教育(20104)
(19864)
经济(19846)
管理(15518)
中国(12305)
(12091)
(10774)
(10558)
企业(10558)
理论(10042)
教学(8892)
方法(7334)
数学(5674)
(5654)
(5570)
数学方法(5482)
(5169)
研究(4949)
学法(4887)
教学法(4887)
业经(4387)
发展(4362)
技术(4313)
地方(4308)
(4298)
(4237)
思想(4228)
学理(4111)
学理论(4111)
政治(4087)
机构
大学(103743)
学院(100052)
研究(36602)
教育(29421)
管理(29054)
(26471)
(25939)
师范(25800)
经济(25293)
(24679)
理学(23496)
理学院(23069)
科学(22992)
管理学(22359)
管理学院(22148)
中国(21445)
师范大学(21039)
(18961)
(18857)
技术(17672)
职业(17380)
研究所(16867)
北京(16815)
中心(15808)
(14989)
(14264)
(13429)
(13373)
业大(12623)
职业技术(11993)
基金
项目(57033)
研究(51094)
科学(44023)
基金(33258)
教育(33033)
(27543)
国家(27093)
社会(26298)
(26140)
编号(25566)
成果(24398)
社会科(24311)
社会科学(24302)
(23214)
课题(21877)
科学基金(21656)
(18970)
基金项目(16286)
规划(15264)
项目编号(15024)
重点(14679)
资助(13931)
(13889)
研究成果(13458)
(13450)
(13435)
(13201)
(12174)
(12163)
(12133)
期刊
教育(53194)
研究(40831)
(34770)
经济(34770)
中国(33418)
技术(15076)
学报(14005)
职业(13786)
(12941)
科学(11506)
大学(11443)
(11386)
管理(9613)
技术教育(9149)
职业技术(9149)
职业技术教育(9149)
图书(8580)
学学(8420)
农业(7950)
(7230)
论坛(7230)
高等(6373)
书馆(6298)
图书馆(6298)
(6226)
成人(6009)
成人教育(6009)
业经(5607)
高等教育(5382)
(5314)
共检索到170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史秋衡  闫飞龙  
随着"高等教育评价时代"的来临,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究越来越深入,高等教育评价哲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从高等教育评价的可能论、主体论、多元论等几个侧面来探究高等教育评价的本质。高等教育评价本质的研究,不但能够完善、丰富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高等教育评价健康地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武华  方展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会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的倾向和价值表现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不同时期、不同高等教育哲学流派主要呈现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这三类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协调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并有不同的侧重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深刻思辨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是创建高等教育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真正从哲学视野审视高等教育 ,融会哲学与高等教育这两者的基本功能 ,可将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大致界定为 :重塑大学理念 ;提炼时代精神 ;引导文明走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峻杉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和优先解决的研究课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于玉林  
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情况 ,需要运用哲学基本原理研究审计基础理论问题 ,有必要建立现代审计哲学。现代审计哲学要研究审计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内容。现代审计哲学因研究中国审计问题而具有中国特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盛兵  
中国的高等院校目前呈现出院校定位模糊、追求单一、质量不高等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院校缺乏明确的哲学思想来指导,高等教育哲学的研究现状对此难辞其咎。为此,建议将高等教育哲学做整体高等教育哲学和院校哲学的区分,重视以院校为研究目标,为院校发展和实践提供哲学指导的院校哲学研究,以哲学流派为研究途径,建构院校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饴  
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哲学”这一论题,并以人本为基点构建出高等教育哲学学科框架。张楚延著《高等教育哲学》更以人本为主线,从正面涉及高等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如何发展高等教育三个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课题,该书是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开山之作。随着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中国大学教育必将通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亚敏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哲学的比较,发现二者在研究路径、逻辑起点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属性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性质是作为行事依据的事理研究,需要同时肯定逻辑与经验的双重作用;应该在知识与人的双重关照下建构真正的高等教育哲学;应该同时兼顾高等教育的共相与殊相,努力将高等教育的教育性、学术性、职业性融为一炉。在此基础上,期待一种彰显"生命性"的高等教育哲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景华  杨杰  
高等教育哲学是运用哲学的视角去审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哲学内在根源问题的思考,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够形成高等教育哲学与现代大学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运用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对现代大学的定位与类型的合理把握、大学使命与责任的担当、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调试等现代大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出一条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思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红霞  
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深入和扩展,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也在不断拓展,强调高等教育“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认识论哲学,与强调“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政治论哲学仍然是当今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强调高等教育为“消费者服务”的资本论哲学给出了市场导向高等教育实践存在的理由。认识论、政治论和资本论哲学从不同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例,说明高等教育实践对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玉静  
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与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反思实质上也是对高等教育存在本质的哲学审视。人们在审视中发现,在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即本质上追求功利化的现代(高等)教育,执着于人的感性追求,忽视人的理性生命,因而教育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教育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运用哲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高等教育中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对立统一的教育与办学、教育与成才、层次与水平、教学与科研、成绩与问题等关系进行辨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提升高等教育实践的品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韦剑剑  
建立在认识论或政治论基础上的高等教育哲学主导了现行高等教育活动,阻碍了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马克思实践生存论哲学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哲学的重要人学基础。在实践生存论哲学视野中,高等教育本质是人类再生产及人类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师生幸福而快乐的共在交往方式与意义"领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自我"筹划"与"超越"个体生命,实现社会角色的成长和发展,从而保证社会和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