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1)
- 2023(8153)
- 2022(6852)
- 2021(6418)
- 2020(5471)
- 2019(12251)
- 2018(12625)
- 2017(22262)
- 2016(13063)
- 2015(14540)
- 2014(14858)
- 2013(14030)
- 2012(12965)
- 2011(11844)
- 2010(12453)
- 2009(11838)
- 2008(11879)
- 2007(10868)
- 2006(10003)
- 2005(9559)
- 学科
- 管理(39935)
- 济(39886)
- 经济(39795)
- 业(32425)
- 企(28747)
- 企业(28747)
- 制(19477)
- 中国(16229)
- 财(15591)
- 体(13622)
- 教育(12576)
- 农(12488)
- 方法(11823)
- 业经(11266)
- 银(10806)
- 银行(10786)
- 理论(10711)
- 体制(10568)
- 行(10330)
- 学(10151)
- 融(9707)
- 金融(9700)
- 数学(9300)
- 度(9172)
- 制度(9169)
- 数学方法(9118)
- 务(8539)
- 财务(8503)
- 财务管理(8474)
- 企业财务(8010)
- 机构
- 大学(178432)
- 学院(174146)
- 济(65780)
- 研究(65208)
- 经济(63782)
- 管理(60083)
- 理学(49347)
- 中国(48860)
- 理学院(48727)
- 管理学(47827)
- 管理学院(47454)
- 京(39769)
- 财(38429)
- 科学(36542)
- 所(32676)
- 江(31678)
- 中心(29561)
- 农(28936)
- 研究所(28785)
- 财经(27741)
- 范(26540)
- 师范(26246)
- 北京(25700)
- 经(24853)
- 州(24143)
- 院(24070)
- 业大(23683)
- 教育(23027)
- 省(22809)
- 农业(22212)
- 基金
- 项目(106909)
- 研究(84091)
- 科学(83650)
- 基金(74260)
- 家(64008)
- 国家(63366)
- 科学基金(53491)
- 社会(51306)
- 社会科(48333)
- 社会科学(48327)
- 省(43140)
- 教育(42566)
- 基金项目(37749)
- 划(36557)
- 编号(35579)
- 成果(32865)
- 自然(32232)
- 自然科(31440)
- 自然科学(31427)
- 自然科学基金(30864)
- 资助(30103)
- 课题(27864)
- 制(25840)
- 重点(24996)
- 部(24576)
- 发(22912)
- 性(22702)
- 年(22566)
- 创(22337)
- 项目编号(21562)
共检索到299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庆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章浩
对高等学校招生“并轨”改革的经济学思考章浩(一)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统一计划直接管理,包得过多,统得过死,高等学校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品。在人才培养上,人们习惯于大学生按计划招收、毕业生按计划分配的“统招统分”形式。这不利于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景安磊 周海涛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极端重要而又复杂敏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聚焦成长成才、促进公平公正、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招考分离是当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之维、价值之维、动力之维、制度之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管和纯
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经过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从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发展为两类计划(指令性计划和调节性计划)、五种计划形式(定向、非定向、联合办学、委托培养、自费);由中央一级管理发展为“中央和省、市两级管理,分级负责。”招行计划体制改革的这些成果,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饶迪岗 陈海春
本文采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的招生制度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转变”“两个保证”的有益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庞颖
高等学校招生的教育属性与社会属性决定了这一制度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家建设息息相关。不同的政治背景、文化认同、经济模式、教育基础,都会带来不同的高等学校招生样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体现出从"政治标准"、"分数至上"到"多元指标"的更迭。在这一发展路径的背后,是对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重视、对高等学校招生主体性地位的期待。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强化高等学校招生主体性地位,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路径的突破口。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改革的转向,应以澄清招生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发挥高等学校功用为要。在实践中,应以优化高等学校招生的工作机制为基点,以增强高等学校招生的匹配度为原则,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从而强化高等学校在招生环节的地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改革。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要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规格和选拔标准、构建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加强系统研究和综合改革,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其公平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内容设计十分复杂,不同利益群体诉求的多样化和高考招生制度功能的扩大化,使目前改革进程与社会期望仍有差距,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从加强顶层设计、规范考试招生秩序、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做好配套改革、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谌姿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高中后学生求学目的的开放化、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社会单位用人需求的多样化呼唤高等学校招生改革。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面临高考标准、管理体制、录取机制、改革程序、监督评价等诸多困境,亟需建立分类考试、分类招生的高招模式,推行考、招、管三权分立的管理体制,构建高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录取机制,规划循序渐进、分层推进的改革步骤,共建公开透明、多元评价的监督体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后大众化 招生制度 分类招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濮德林 ,杨德荣 ,郑昌琼 ,涂铭旌
为适应高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综合性的多学科体系。高技术是知识高度密集、学科高度综合的新兴技术;高技术的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因素。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各种人才不仅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尤其需要具备善于解决新问题的创造能力和适应新形势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具有独创性的优秀人才。我国高等学校原有的学科体系和专业设置,是1952年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王枬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改革的基本内容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一高等教育体制这一概念已频频出现在各种书刊和报告之中。人们或者把它理解为高等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明娥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深层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其路径选择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新型国有教育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国有教育资产监管体系内各方的相互关系和主要任务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梁积光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特征,笔者认为,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全民医为主休前提下,继续发展和完善多种所有制办医形式与目前我国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坚持全民医为主体的前提下,应当多方集资,敞开大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医,实行中央办、地方办、部门办同时并举,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当前,尤其要积极扶持集体所有制办医,并鼓励个体办医,彻底改变“重全民、轻集体、无视个体”的陈腐观念。可以办股份制医院、办个体门诊部,甚至允许办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