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8)
2023(3087)
2022(2542)
2021(2510)
2020(2177)
2019(4744)
2018(4922)
2017(7714)
2016(5343)
2015(6313)
2014(6320)
2013(5472)
2012(5053)
2011(4614)
2010(4968)
2009(4447)
2008(4532)
2007(4424)
2006(4068)
2005(3821)
作者
(13176)
(10888)
(10878)
(10543)
(7009)
(5176)
(5096)
(4234)
(4205)
(4184)
(3827)
(3694)
(3625)
(3593)
(3501)
(3385)
(3335)
(3294)
(3270)
(3206)
(3075)
(2932)
(2776)
(2704)
(2524)
(2513)
(2491)
(2462)
(2369)
(2340)
学科
管理(11808)
(9750)
经济(9730)
教育(8434)
(8343)
教学(7134)
(6886)
企业(6886)
理论(6473)
中国(6069)
学法(4827)
教学法(4827)
研究(4633)
(4204)
学理(4057)
学理论(4057)
(4049)
工作(4011)
学校(3826)
地方(2922)
(2920)
(2919)
(2871)
银行(2863)
政治(2775)
(2773)
(2765)
业经(2749)
思想(2716)
思想政治(2623)
机构
大学(64824)
学院(61471)
研究(20254)
管理(18312)
(17121)
经济(16347)
中国(14740)
(14314)
理学(14311)
理学院(14113)
管理学(13633)
管理学院(13512)
(13187)
(12846)
师范(12747)
科学(11678)
教育(11622)
(10630)
(10506)
中心(10153)
技术(9974)
(9828)
师范大学(9488)
北京(9425)
职业(9376)
(9256)
研究所(8613)
业大(8261)
图书(8034)
书馆(7879)
基金
项目(34916)
研究(31900)
科学(25703)
基金(19725)
教育(19378)
(16361)
编号(16041)
成果(15980)
(15795)
社会(15759)
国家(15552)
社会科(14725)
社会科学(14720)
(13120)
课题(13107)
科学基金(12959)
(11985)
项目编号(9883)
基金项目(9762)
研究成果(9309)
高校(8969)
规划(8816)
资助(8551)
(8453)
大学(8395)
重点(8342)
(8131)
(8117)
(7847)
(7472)
期刊
教育(28016)
研究(24448)
(24268)
经济(24268)
中国(24093)
图书(9872)
学报(9231)
(8979)
(8482)
管理(8456)
大学(7801)
技术(7626)
书馆(7611)
图书馆(7611)
职业(7567)
(6668)
金融(6668)
科学(6378)
高等(5689)
学学(5630)
农业(5551)
(5003)
论坛(5003)
成人(4593)
成人教育(4593)
高等教育(4570)
技术教育(4100)
职业技术(4100)
职业技术教育(4100)
(3935)
共检索到115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琰  郭飞君  
文章从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详细阐释了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跨学科教育的观念、建立跨学科教育的组织、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等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侯佛钢  张学敏  
互联网时代推进各项技术加速融合,职业岗位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能够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应运而生。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地方高校聚合学科资源,对现有学科知识重新规划,形成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组织结构。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学科集群范围内通过多学科、跨学科训练才能完成,因此地方高校应坚持集群式学科发展,构建优势特色学科集群。鉴于此,因其类型不同,地方高校可按照"卫星环绕"或"经纬交织"型学科组织模式建构学科集群,以此搭建分阶段、多平台培养体系,设置模块课程,建立跨学科联结与实践的教师共同体,实施综合性实训,着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胡林荣  刘冰峰  冯自钦  
高校财务环境创新不仅是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高校增强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而良好的富有活力的高校财务竞争力,则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催生新兴学科诞生成长,施行跨学科教育和研究的基本保证。从研究现状来分析,目前关于高校财务竞争力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从跨学科人才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敏  胡甲刚  
制约跨学科人才培养推进的因素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专业化人才培养观念根深蒂固,单科性高校大量存在,以及专业设置集权化管理等制约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推进。在微观层面,专业组织的实体化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到位等也使跨学科人才培养难以为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文科人才培养和跨学科研究的问题是目前学术界、甚至是教育体制改革当中提出来的战略性问题。我个人不主张把文科的跨学科教育、跨学科研究与专业化培养和专业研究对立起来。今天强调跨学科了,是不是就要对学科的专业化体制提出疑问?我以为不是。跨学科教育和跨学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回胜男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是在信息和知识管理方面领先世界的院校之一,是一所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院系。其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以及培养评估等方面均体现出鲜明的跨学科特色。我国图书情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借鉴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升级与转变,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综合培养,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交流空间,多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途径并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顾定倩  王雁  
对北京师范大学1 990—2 0 0 3年间1 1届特殊教育专业2 35名本科生、2 4名硕士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看出从计划招生分配向市场调节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就业的改革过程中,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由窄变宽,就业的范围包括: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或残联机构、高校或科研机构、普通学校。在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两次选择当中反映出两个特点:一是放弃第一次就业选择,报考研究生的比例在上升;二是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比例明显低于本科毕业生。结合一些国家和地区高等特殊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以及我国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本文认为高等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特殊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叶中  
认为跨学科培养研究生不仅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提出研究生教育应大力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从各个环节上进行调整与改革。同时指出在当前推进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观念和制度性障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梦  童颖之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戴青华  丁永前  陈卫  姚雪霞  薛金林  
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应借势新工科建设与新农科建设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分析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动因,归纳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五化一失"六方面制约因素,指明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遵循与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构建"工农融合"的跨学科育人体系;以"三农"问题与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农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以管理机制为抓手,培养"工农融合"的跨学科思维意识与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石明  
跨学科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实行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是大势所趋。探究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选取七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大学,通过文献搜集和调查分析,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七所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构建完整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并在课程体系、跨学科培养项目、组织形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而我国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还有诸多不足,甚至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健全学科群、增加跨学科教育多元投入,以及改革教学方式和壮大跨学科师资队伍,是我国大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嵩迪   卢晓中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跨学科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内蕴着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双重命题,这一双重命题也构成了高校开展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基本遵循。而在以学科组织为基本结构的大学中开展跨学科教育,尚面临着活跃的跨学科科研与滞后的跨学科教学的分离、跨学科人才旺盛的产业需求侧与迟滞的高校供给侧的脱节。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组织经验表明,高校需突破传统院系单一封闭的培养模式,通过嵌入多种类型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构建多方主体跨学科协同育人的组织策略,为跨学科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产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提供组织基础,培养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德忠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本文回顾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科技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并从强化创新观念、对高校进行科学分层与定位、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创新人才培养规模等方面提出初步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瑾  曾冬梅  
一、以“地方性”为主线。确立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于学校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的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大一统”办学理念的支配,不论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高水平大学”。这种缺乏个性的办学思想,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制约着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至今,高校与高校间办学目标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和平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人才需求不同,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同,有共性规律,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前,随着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学校规模不同程度扩大,大学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学分层逐渐形成。同时,大学的职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成为重要任务。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正逐步成为"多元化巨型大学"。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