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9)
- 2023(7242)
- 2022(5938)
- 2021(5551)
- 2020(4690)
- 2019(10223)
- 2018(10509)
- 2017(17810)
- 2016(9987)
- 2015(11174)
- 2014(11427)
- 2013(10391)
- 2012(9531)
- 2011(8560)
- 2010(8896)
- 2009(8338)
- 2008(8073)
- 2007(7788)
- 2006(6850)
- 2005(6202)
- 学科
- 管理(35154)
- 业(31966)
- 企(28339)
- 企业(28339)
- 济(28291)
- 经济(28245)
- 技术(16524)
- 中国(12633)
- 技术管理(11831)
- 制(9974)
- 农(9548)
- 财(8830)
- 教育(8729)
- 业经(8489)
- 理论(8416)
- 方法(8211)
- 银(8034)
- 银行(8015)
- 体(7828)
- 学(7821)
- 行(7764)
- 地方(7361)
- 融(6968)
- 金融(6961)
- 教学(6532)
- 农业(6324)
- 数学(5990)
- 工作(5965)
- 数学方法(5867)
- 和(5685)
- 机构
- 大学(133101)
- 学院(131413)
- 管理(49556)
- 济(46161)
- 经济(44809)
- 研究(44354)
- 理学(41215)
- 理学院(40778)
- 管理学(40001)
- 管理学院(39737)
- 中国(34432)
- 京(28724)
- 科学(27464)
- 财(24356)
- 江(24242)
- 所(21923)
- 农(21861)
- 中心(21554)
- 研究所(19618)
- 范(19548)
- 师范(19309)
- 业大(19138)
- 州(19095)
- 北京(18217)
- 技术(17882)
- 财经(17608)
- 农业(16825)
- 院(16727)
- 省(16466)
- 经(15730)
- 基金
- 项目(85322)
- 研究(67697)
- 科学(67213)
- 基金(57177)
- 家(49470)
- 国家(48941)
- 科学基金(42086)
- 社会(40257)
- 社会科(37972)
- 社会科学(37967)
- 省(37457)
- 教育(32666)
- 划(30449)
- 基金项目(29892)
- 编号(28442)
- 成果(25737)
- 自然(25731)
- 自然科(25215)
- 自然科学(25202)
- 自然科学基金(24787)
- 创(24479)
- 课题(21975)
- 创新(21699)
- 资助(21589)
- 重点(19197)
- 发(18623)
- 年(18260)
- 项目编号(18187)
- 部(17499)
- 规划(16668)
共检索到221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爱胜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我国,作为拥有大量科技资源的高校,其在科技管理上却存在体系不畅、资源整合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春莲 张德显 宏伟 白文林 刘明春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国际竞争的一个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必将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促进学科全面建设发展,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推动转型期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中国综合国力。没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就无法实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没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就不能为社会的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农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顺应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宏宇
文章从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发展中回顾了大学科技园的兴衰,指出部分大学科技园在新政策体系下已经不能高效完成技术创新和转移任务。众创作为新的创新模式,其发展所需要素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科技园现有的创新要素相吻合。我们依此对众创理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大学科技园进行了再检讨,提出了创业教育型、创新基地型和创业基地型三种新的科技园类型。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功能定位 众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张俊杰 胡俊鹏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是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比较单一的推广模式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的需要 ,必须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而大学是成果、人才、信息的源泉 ,因此 ,发挥其优势 ,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
大学 农业科技推广 创新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献波
最近几年,我国在不断深化教育的综合变革,更多资金流进到高校。为了可以使资金有更多的效力,不仅要提高资金的数目,还要提升整体资金管理水平。因此,面对新形势,高校财务部门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完成工作,同时也要构建财务服务创新体系。文章不同的角度对高校构建财务服务创新体系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财务服务 创新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文堂 华玉武 高建伟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高等院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承担着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与成果转化等重要功能。在当前党和国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农业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农业院校,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积极构建符合地域发展需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关键词:
地方农业院校 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军 穆养民 李兴鑫 吴锋 王晓君
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选择,是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与传播、成果转化等,其结构由龙头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组成,其建设思路应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规划与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创新基地、科研任务等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体系 内涵 结构 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创新与创新体系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我们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应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顶层设计,而且要研究消除创新体系的障碍,加强创新的薄弱环节,大量促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互动创新、开放创新,建立使创新的萌芽蓬勃发展的环境和制度,以形成开放、互动、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研究与开发体系 国家竞争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辉生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新体系主要由教育观念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子系统组成。建设高校创新体系,必须着力抓好目标体系建设、教育观念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制度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要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开展创新工作;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组织领导,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春法
本文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产生、学术传统、最新进展以及国内的研究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是由郎德威尔、弗里曼和纳尔逊等学者共同创立的,因而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学术传统。从学术界的研究趋势来看,目前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区域创新体系或部门创新体系、科技全球化、公司创新体系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专业化等四个方面。比较而言,中国学者大都沿着弗里曼和纳尔逊的学术传统开展研究,尽管在研究深度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学术传统 最新进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平 冯涛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体错位、要素缺乏、服务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加创新投入、培养创新人才、规避创新风险和完善创新服务网络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主体投入 服务网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琪
"中部崛起"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障碍,提出了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中部 战略思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本盛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有机合作整体,需要科学划分我国的经济区域、深化改革管理体制、合理布局"增长极"体系、加强科技与经济的全面合作。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经济区域 增长极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丁锋 魏兰
笔者参加了"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课题的研究,对有关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论点:一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新时期举国的战略方针;二是"军民分离"的体制机制是制约军民融合的主要障碍;三是正确选择发展模式是促进军民融合的关键;四是"引民入军"是推进军民融合的重大举措;五是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推动军民融合的切入点;六是"国家主导,改革推动"是促进军民融合的战略指导思想。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创新体系 战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