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
2023(1970)
2022(1617)
2021(1593)
2020(1450)
2019(3170)
2018(3512)
2017(5338)
2016(3685)
2015(4314)
2014(4405)
2013(3877)
2012(3516)
2011(3177)
2010(3468)
2009(3336)
2008(3382)
2007(3292)
2006(3021)
2005(2933)
作者
(8804)
(7202)
(7152)
(7090)
(4643)
(3423)
(3326)
(2877)
(2786)
(2653)
(2502)
(2426)
(2336)
(2295)
(2272)
(2264)
(2215)
(2207)
(2157)
(2124)
(2047)
(1942)
(1811)
(1745)
(1740)
(1735)
(1654)
(1646)
(1509)
(1506)
学科
管理(8972)
(7593)
经济(7572)
教育(5386)
(5265)
中国(4963)
(4325)
企业(4325)
学校(3545)
教学(3327)
(3288)
工作(3285)
(3081)
理论(3042)
地方(2651)
政治(2490)
(2486)
研究(2402)
(2386)
银行(2386)
思想(2329)
(2299)
思想政治(2238)
政治教育(2238)
治教(2238)
德育(2231)
(2227)
学法(2061)
教学法(2061)
业经(2054)
机构
大学(45110)
学院(41264)
研究(13104)
管理(12320)
(11917)
经济(11351)
中国(10807)
(9848)
(9549)
理学(9293)
理学院(9186)
(8857)
管理学(8827)
师范(8809)
管理学院(8752)
(8338)
教育(7721)
(7645)
科学(7285)
中心(7081)
图书(6988)
书馆(6877)
图书馆(6877)
北京(6531)
师范大学(6443)
(6118)
(5742)
(5710)
财经(5426)
技术(5341)
基金
项目(21396)
研究(20098)
科学(15868)
基金(12257)
教育(11875)
成果(11078)
社会(10480)
编号(9958)
(9778)
社会科(9723)
社会科学(9719)
(9257)
国家(9104)
课题(8212)
(7755)
(7745)
科学基金(7744)
高校(6766)
研究成果(6434)
项目编号(6372)
基金项目(5878)
(5638)
规划(5530)
(5401)
大学(5358)
资助(5270)
(5206)
(5166)
(5154)
阶段(5153)
期刊
教育(18374)
(17966)
经济(17966)
研究(17803)
中国(16581)
图书(8466)
(7514)
书馆(6786)
图书馆(6786)
学报(5710)
(5689)
金融(5689)
管理(5631)
(5459)
大学(5157)
高等(4283)
技术(4215)
职业(4207)
科学(3843)
高等教育(3539)
学学(3357)
农业(3281)
成人(3252)
成人教育(3252)
(3224)
论坛(3224)
财经(2953)
(2767)
(2608)
业经(2606)
共检索到82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志文  
我国在处理很多实际问题中常常出现大运动式的一边倒的倾向。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1952年全国的高等教育大调整时就出现过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大量设置单科院校,最近两年发现世界上多数著名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部分院校在国家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合并建设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大学,这一举措无可厚非。但是一些由1952年调整后建立的单科院校也在不顾办学实力的情况下,盲目地发展学科建制,试图达到办为综合性大学的目的。在这一盲目的发展过程中,学校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办学经验和特色也丧失殆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旭炎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必然在宏观上走向多样化,在微观上走向特色化。办出特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院校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生命线。高校强化办学特色,必须抓住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从学科、师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战略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有利于推进特色办学的策略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康伟  
高职院校形成并彰显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多样化质量观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通过传承与创新体现在办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理由,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服务社会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当充分体现类型特色、层次特色和个体特色,以文化特色为根本、专业特色为核心、人才培养特色为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达军  
办学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显现,地方高校如何体现办学特色,是新一轮高校发展的时代命题。浙江海洋学院的办学实践表明,地方高校只有结合自身优势,着眼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凝练办学特色,有效实现高校的"三大功能",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智运  
一、和而不同我国《国语·郑语》记载着史伯回答桓公的一句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也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指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使事物衰竭。“不同”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避免趋同发展,从而形成独自的特色。特色是个性的体现。对高等学校来说,必须在教育体制、办学水平、教学方式、校园环境、教育成果和教师、学生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地方。无个性的大学,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是缺乏生命力的。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能亦步亦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彦伟  夏新涛  马伟  
办学特色对一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办学特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介绍河南科技大学在滚动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的办学特色方面所取得的某些成功案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玉云  
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前景的形象设计,是学校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办学目标一旦确定,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但当前学校办学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兰玉杰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战略。正确认识和明晰办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科学凝练和强化建设办学特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首生  李轶芳  
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在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已成为各高校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地方高校办学存在众多“去特色化”的错误倾向,其原因是多重的。要创建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就必须从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创新高校评价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对高校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创新办学理念、选准办学特色突破口等方面入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林  
将育人属性界定为高校办学特色本质属性的依据是:办学的核心是办"教育";育人是高校第一职能;高校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育人质量。在对办学特色内涵的界定上,不能简单地解析概念或将学科特色等同于办学特色。明确育人属性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本质属性,目的在于坚守育人是办学的根本出发点,不至于因为追求"特色"而淡化育人这一根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中平  
高校办学特色是一种办学特征,是一种发展战略选择,由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学校文化等主要要素构成,具有独特性和优胜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局部性和整体性、外溢性和公认性等主要特征。办学特色要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学校文化、校长选拔任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培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刚  
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大学精神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熏陶和感染作用。大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着力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红  
新加坡高校办学自主化和国际化特色,是新加坡高校跻身世界名校的重要法宝。新加坡政府通过三个重要协议明确了政府与高校的责任划分,保障了自治大学的发展质量,为高校自主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加坡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推动了新加坡高校的快速发展。新加坡高校的办学特色对我国地方高校建设带来诸多的启发和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斯亮  
高等学校必须对办学特色建设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办学特色涉及物化层、行为特征层、理念层三个层次。其中 ,理念层是办学特色系统的核心、灵魂与原动力。办学特色建设要求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 ,坚持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并重的原则 ,力戒急功近利思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文锴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地方开展科学研究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自身发展渐次显现出不少问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办学经费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大、核心竞争力不强、科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