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5)
2023(8389)
2022(7002)
2021(6604)
2020(5477)
2019(12103)
2018(12452)
2017(21250)
2016(12370)
2015(14234)
2014(14087)
2013(12686)
2012(11561)
2011(10377)
2010(10770)
2009(9635)
2008(9513)
2007(9240)
2006(7979)
2005(6955)
作者
(33838)
(28064)
(27919)
(26463)
(17858)
(13473)
(12696)
(10856)
(10630)
(10468)
(9542)
(9425)
(9359)
(8812)
(8739)
(8600)
(8462)
(8305)
(8202)
(8066)
(7335)
(7033)
(6892)
(6707)
(6602)
(6446)
(6213)
(6017)
(5948)
(5816)
学科
管理(38629)
(34234)
(31239)
经济(31191)
(30432)
企业(30432)
技术(15783)
中国(13477)
理论(11896)
教育(11518)
技术管理(11492)
(10871)
(10434)
(10259)
教学(10129)
业经(9850)
(9277)
方法(9172)
(8112)
银行(8079)
(8066)
(7762)
地方(7566)
(7036)
金融(7029)
农业(6917)
学法(6635)
教学法(6635)
(6431)
工作(6402)
机构
学院(158141)
大学(156396)
管理(55333)
研究(52293)
(51352)
经济(49683)
理学(45658)
理学院(45109)
管理学(44096)
管理学院(43786)
中国(39066)
(34108)
科学(33164)
(28947)
(27175)
(26810)
(26571)
(24629)
师范(24326)
中心(24254)
技术(24070)
研究所(23924)
业大(23261)
(23171)
北京(21636)
农业(20494)
(19865)
财经(19830)
职业(19420)
(19172)
基金
项目(100224)
研究(80435)
科学(76973)
基金(64676)
(55990)
国家(55372)
科学基金(46888)
社会(45580)
(45074)
社会科(42782)
社会科学(42771)
教育(40569)
(36218)
编号(35978)
基金项目(33814)
成果(31657)
自然(28670)
自然科(28036)
自然科学(28024)
课题(27775)
自然科学基金(27539)
(27042)
资助(24942)
创新(24071)
(23506)
重点(23136)
项目编号(22299)
(21892)
(20298)
规划(20266)
期刊
(65613)
经济(65613)
研究(49950)
中国(47481)
教育(40403)
学报(26526)
(24511)
管理(24362)
(23681)
科学(21531)
大学(20127)
技术(18333)
学学(17400)
农业(16204)
图书(14634)
(13887)
金融(13887)
职业(12707)
业经(12239)
书馆(10904)
图书馆(10904)
科技(10871)
(10488)
论坛(10488)
经济研究(9585)
财经(9472)
(9147)
(8346)
(8345)
财会(7689)
共检索到261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剑平  
本文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 ,首次提出了高校创新培养体系的概念 ,即以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制度机制作保证、以物质环境作基础的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学校子系统。它具有兼容性、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其从结构上分为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次 ,其中观念层次是创新培养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全  程国富  肖金华  伍晓雄  张翅  蒋思文  赵俊龙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类专业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学校发展出发,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和产学研互促共进的办学理念,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动物生产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机构;整合校内外科教资源,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整合课内外创新创业活动,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系统构建了组织领导体系、支撑体系、科研训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等"四系一体"的动物生产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周朋红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误区,紧扣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在要求,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阐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补充的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并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的保障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霄鹏  
对于大学本科教学而言,如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更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西安石油大学在谋划学校科学发展中,坚持育人为本,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5年保持在92%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国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冲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在明确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取向和依据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论述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创新,并以此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目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书洁  史长丽  于嘉林  李健强  吕艳  
说明了对博士生实施跨学科实验室轮训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2007~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跨学科实验室轮训的实践探索和体会,指出采用这种方法在博士生培养中取得的成效。认为构建跨学科实验室轮训的培养体系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运行模式,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萌  蒋旋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项核心工程,探索其规律与创新模式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循此思路,以反思历史演化为逻辑起点,以展望未来趋势为理性参照,探索其改革发展创新之道,主张"科学定位、构建体系,创新驱动、优化机制,推进质量、提升品质"策略,旨在为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助力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温红  吴德建  汪维鹏  龚政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是评价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苏州大学以"培养国际化视野下的药学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托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江苏省重大精神疾病诊疗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三大科研创新平台,通过课程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学生交流平台多样化等途径,构建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希望能够为同类高校的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学荣  李娟  曹爱请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人才培养体系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内涵,高等院校也大都在探索、构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但人才培养体系仅仅是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的顶层设计,如何将顶层设计进行具体的落实,如何在最低层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予以实践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教学改革措施,从而将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贯穿落实到最新的本科培养体系中,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学荣  李娟  曹爱请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人才培养体系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内涵,高等院校也大都在探索、构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但人才培养体系仅仅是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的顶层设计,如何将顶层设计进行具体的落实,如何在最低层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予以实践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教学改革措施,从而将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贯穿落实到最新的本科培养体系中,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兆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及实践性问题,制约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此,文章在分析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对策,包括面向不同群体设置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三模块促进发展进阶式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健全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运行保障机制等,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鑫  
"五能五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宁波市北仑中学探索出的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彰显学校特色的个性化课改思路和实践路径。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按照"系统规划、全面开发、逐步实施、注重实效"的步骤构建并实施"五能五会"课程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焰  
中央民族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高等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的有机结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与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光礼  
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问题成了我国高教界关注的重点。尽管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的改革设想,但是高校真正整体动起来的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当前高校的评价指挥棒太功利,重科研、轻教学;教书育人本来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但慢慢被边缘化了。教学和科研的协调问题呼唤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一、树立科教融合的新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德龙  冯政清  李洪胜  郝际平  
以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定位了创新性工程型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纲,更新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培育推动行业进步的精英人才;以导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确保试点顺利推进,探索并构建创新性工程型精英人才的培养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