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67)
- 2023(5449)
- 2022(4623)
- 2021(4195)
- 2020(3576)
- 2019(7812)
- 2018(8019)
- 2017(14252)
- 2016(8391)
- 2015(9494)
- 2014(9585)
- 2013(9227)
- 2012(8754)
- 2011(8063)
- 2010(8251)
- 2009(7566)
- 2008(7466)
- 2007(6887)
- 2006(6212)
- 2005(5640)
- 学科
- 济(27488)
- 经济(27439)
- 管理(21877)
- 业(16065)
- 企(12639)
- 企业(12639)
- 学(12200)
- 方法(9699)
- 环境(9144)
- 农(8925)
- 中国(8316)
- 数学(7745)
- 数学方法(7597)
- 制(7486)
- 财(7012)
- 地方(6739)
- 体(6630)
- 理论(6410)
- 业经(6105)
- 生态(6001)
- 融(5870)
- 金融(5863)
- 和(5845)
- 农业(5634)
- 银(5491)
- 银行(5442)
- 划(5416)
- 教育(5294)
- 行(5280)
- 资源(4625)
- 机构
- 大学(121037)
- 学院(120384)
- 研究(51063)
- 济(40948)
- 经济(39823)
- 管理(37663)
- 科学(36534)
- 中国(36237)
- 农(33041)
- 理学(31522)
- 理学院(31015)
- 管理学(30127)
- 管理学院(29939)
- 所(29018)
- 京(28469)
- 研究所(26846)
- 农业(26529)
- 业大(25090)
- 中心(22185)
- 江(20305)
- 财(19481)
- 院(18872)
- 省(18321)
- 北京(18271)
- 农业大学(16944)
- 范(16866)
- 技术(16771)
- 室(16577)
- 师范(16491)
- 科学院(16030)
- 基金
- 项目(84042)
- 科学(62769)
- 基金(57595)
- 研究(55574)
- 家(54751)
- 国家(54333)
- 科学基金(42800)
- 省(34527)
- 社会(31734)
- 划(30247)
- 自然(30008)
- 基金项目(29855)
- 社会科(29740)
- 社会科学(29730)
- 自然科(29151)
- 自然科学(29133)
- 自然科学基金(28560)
- 教育(25271)
- 资助(24399)
- 编号(21507)
- 重点(20545)
- 计划(19110)
- 发(18947)
- 成果(18436)
- 科技(18347)
- 部(17245)
- 课题(17222)
- 创(17010)
- 科研(16577)
- 创新(16040)
共检索到188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敖金成 苏文华 郭晓荣 周睿 张光飞
以蕨类植物对马耳蕨为研究材料,对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孢子体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是配子体的2.31、3.12、2.58、1.71、1.26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初始荧光、最大荧光、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分别是配子体的1.33、1.41、1.03、0.97、1.06倍,差异极显著或显著;(3)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对马耳蕨孢子体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上升幅度较配子体大;(4)当孢子体和配子体同时受到短时强光照射时,孢子体最大光能转化效率下降了5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蔚辉 肖卫彬
为探讨水蕨的生活史及其发育机制,采用土壤培养法,对粤东产水蕨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发育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蕨孢子于3月和11月播种,在室内自然条件下培养12 d后萌发形成丝状体,接着发育形成原叶体;1个月后原叶体分化出精子器和颈卵器,第2个月形成胚,胚经过3~4个月的发育形成成熟植株,长出新的孢子叶;孢子发育成熟约需1个月;4~6月是水蕨营养生长的高峰期.水蕨以孢子繁殖为主,其原叶体上能长出新的原叶体或片状结构,形状大多不规则,雌雄同体.此外,水蕨具有1个原叶体上发育出多株孢子体的现象.
关键词:
水蕨 配子体 孢子体 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唐隆晨 钟晨辉 林琪 陆振 黄瑞芳 宦忠艳
为探究海带(Saccharinajaponica)生活史孢子体、配子体不同阶段的附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析了种海带(S1)、配子体(S2)、幼孢子体(S3)和大孢子体(S4)这4个不同阶段的藻体上附生菌16Sr RNA序列,研究其附生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4个阶段共识别出23门156属共244个操作分类单元(OTU)。从门分类上来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海带各阶段中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在S1、S2、S3和S4藻体样本中相对丰度分别达53.0%、94.3%、77.2%和36.7%,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只在S4藻体样本中表现出较高的丰度,为43.8%;从属分类上来说,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在各样本间差异较大,S2、S3和S4样本中相对丰度分别为65.00%、44.88%和25.57%,但在S1样本中仅为0.18%。各样品间附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S1与S4样本相邻聚为一支,S2与S3样本为另一支。S2样本的菌群种类单一且分布不均匀,S1、S3与S4样本细菌种类丰富,但S4样本中菌群间的丰度差异较大。海带的苗种繁育阶段(S2和S3)存在褐藻酸降解菌丰度增加的趋势,孢子体阶段(S4)则具有高丰度的共生型蓝细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晓丽 张泽宇 曹淑青 由学策
以实验室内保存培养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2n♀配子体为实验材料,经切碎培养,促进2n♀配子体成熟,排出卵进行孤雌生殖,形成幼孢子体。将0.5~1.0cm的孤雌生殖幼孢子体的假根切除,从其体细胞中诱导出2n♀配子体。实验结果表明,在10~20℃范围内,培养20d后,在15℃和20℃下的2n♀配子体排出的卵的孤雌生殖率分别为8.4%和7.4%,明显高于10℃下的1%。20℃下诱导培养15d后就出现了2n♀配子体,培养60d后,2n♀配子体的诱导率达到100%;15℃下培养30d后才出现2n♀配子体,60d后的诱导率为38%;而10℃下诱导培养45d后才开始出现2n♀配子...
关键词:
裙带菜 孤雌生殖 幼孢子体 2n♀配子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昱倩 单体锋 逄少军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一种重要的大型褐藻,具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藻类的附生微生物既能通过代谢产物调控宿主藻类的生长发育,特定条件下又可能导致病害。了解裙带菜附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对研究裙带菜与附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以及防治藻类病害等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海带和紫菜,关于裙带菜的附生微生物,特别是不同生活史的对比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发现,裙带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附生细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配子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66.67%)为第一优势菌门,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3.48%)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11.13%),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34.58%)为第一优势菌纲,其次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31.01%);而孢子体中蓝细菌门 (95.67%)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65%)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1.48%)。裙带菜样品经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出链形植物(Streptophyta)、纤毛虫门(Intramacronuclea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顶复亚门(Apicomplex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其中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毛霉菌门属于真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志勇 邵芬娟 刘亚娟 范俊玲 魏学智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杜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杜松的雄球花3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3层细胞:表皮、中层和绒毡层。造孢细胞在3月中旬形成,3月下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开始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出来。5月上旬开始散粉,成熟花粉粒为单核花粉粒。散粉后,胚珠内的花粉萌发出一短的花粉管后休眠,第2年4月份开始分裂形成管细胞、不育细胞和2个精子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小孢子囊在小孢子叶基部远轴面和叶腋处都有发生,小孢子叶球为复合小孢子叶球。
关键词:
杜松 小孢子母细胞 雄配子体 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洪婵 陶世蓉 曹玉芳 孙太元 修华
通过对商陆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解剖结构观察 ,结果表明 :其胚珠是倒生胚珠 ,双珠被 ,厚珠心型 ,次生造孢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三分体即 3个大孢子 ,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胚囊 ,胚囊蓼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 ,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 ,成熟花粉是 2 细胞型
关键词:
商陆 大孢子 小孢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程晓鹏 章守宇 林军 汪振华 赵旭 黄琳 王凯
为了从生理生态学角度解答温度和光照对海带孢子体生长过程的影响,探索海带孢子体对温度和光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实验在测定养殖海域海带孢子体生长参数的基础上,设定了6、10、14和18°C 4个水温梯度的海带孢子体暂养实验,以及它们在0、25、70、133、230、317、421、582、786μmol photons/(m2·s) 9个光合有效辐射(PAR)梯度下的光合活性荧光参数测定。结果显示:①在6°C水温条件下,海带孢子体荧光参数Fv/Fm和Fv/F0最大,分别为0.71和2.40;在18°C水温条件下,其Fv/Fm和Fv/F0最小,分别为0.65和1.85;②暂养海带孢子体的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qN或NPQ)在18°C水温条件下达到最大,分别为0.92和3.29;③海带孢子体的快速光曲线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④海域养殖海带孢子体的最大叶长增长速率、叶宽增长速率和干重增重率分别为1.34 cm/d、0.33 cm/d和1.01 g/d。研究表明,海带孢子体干重生长率变化与不同水温条件下的快速光曲线变化一致,高温抑制了海带孢子体光合效率;当环境光合有效辐射大于样品光饱和点(Em)后,海带孢子体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颖 王蕾 崔兰明 周蕴薇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绵枣儿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绵枣儿的花为两性花,每朵花具有雄蕊6枚,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层)、绒毡层共5层细胞构成,其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类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产生的四分体包括左右对称型与四面体型2种,成熟的绵枣儿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子房为3心皮3室,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厚珠心,双珠被;胚囊的发育方式为英地百合型,成熟胚囊为7胞8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伟 黄燕文
蜡梅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赵建伟,黄燕文(华中农业大学基础课部,武汉430070)STUDIESONTHEMEGASPOREGENESISANDTHEFORMATIONOFFEMALEGAMETOPHYTEINCHIMONANTHUSPRAE...
关键词:
蜡梅,大孢子,胚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亚 李扬汉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绞股蓝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其发育期为 7月中旬至 8月中下旬 ,药壁分化过程为双子叶型 ,成熟的药室内壁有纤维状加厚 ,绒毡层属分泌型 ,并含丰富的细胞器 ,乌氏体有移向花粉粒趋势 ,柱头内发现花粉囊 ,花药有败育现象 ,极面观为近圆形 ,外壁具细条纹。顶生胎座 ,开放型花柱 ,珠心表皮参与厚珠心形成 ,有珠心喙 ,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有明显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新春 袁晓亮 林绕 娄永峰 方伟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单子房,子房1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组成的中央细胞以及多个反足细胞,助细胞具明显丝状器。雌配子体发育多数正常,不是造成雷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雷竹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结实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Embryological characters of Arundinaria simonii f. heterophylla were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The anthers were tetrasporangiate in which the cytokinesis of microsporocyte in meiosis was successive type and the produced microspore tetrads were bilaterally symmetrical. The cells of tapetum layer with...
关键词:
小孢子发生 大孢子发生 异叶苦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辉 丁锐 江莎 许玉凤 曲波 张立军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紫葳科梓属黄金树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金树每朵花含有5枚雄蕊,其中2枚可育,3枚退化;可育雄蕊的花药为四囊型,花药壁4~6层,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1~3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正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复合花粉粒,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生成的4个小孢子组成;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的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直线型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于...
关键词:
大小孢子 雌雄配子体 复合花粉 黄金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晨 李云 姜金仲 崔彬彬
为了积累四倍体刺槐生殖生物学资料和为四倍体刺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对四倍体刺槐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花药壁由孢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初生壁细胞发育而来,中层较早解体,绒毡层发育属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多形成四面体型的四分体,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弯生型胚珠,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为有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8核.
关键词:
四倍体刺槐 大小孢子发育 雌雄配子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