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09)
- 2023(3898)
- 2022(3216)
- 2021(2905)
- 2020(2383)
- 2019(5700)
- 2018(5480)
- 2017(10238)
- 2016(5167)
- 2015(5606)
- 2014(5365)
- 2013(5288)
- 2012(4900)
- 2011(4550)
- 2010(4788)
- 2009(4664)
- 2008(4826)
- 2007(4315)
- 2006(3875)
- 2005(3771)
- 学科
- 济(23781)
- 经济(23751)
- 管理(16492)
- 业(15699)
- 企(15038)
- 企业(15038)
- 方法(8963)
- 财(7945)
- 学(7433)
- 理论(6715)
- 数学(6280)
- 数学方法(6148)
- 务(5893)
- 财务(5880)
- 财务管理(5877)
- 企业财务(5702)
- 中国(5674)
- 业经(5563)
- 教育(5001)
- 农(4518)
- 制(4197)
- 和(4097)
- 关系(3963)
- 贸(3668)
- 贸易(3665)
- 易(3516)
- 策(3348)
- 银(3262)
- 融(3260)
- 金融(3257)
- 机构
- 大学(79017)
- 学院(76455)
- 济(30764)
- 经济(30126)
- 管理(27292)
- 研究(26370)
- 理学(23492)
- 理学院(23209)
- 管理学(22733)
- 管理学院(22577)
- 中国(19923)
- 京(17024)
- 财(16586)
- 科学(15467)
- 所(13094)
- 财经(12732)
- 江(11922)
- 研究所(11724)
- 经(11533)
- 范(11208)
- 师范(11112)
- 中心(11103)
- 北京(10889)
- 农(10872)
- 经济学(9869)
- 业大(9535)
- 财经大学(9530)
- 院(9521)
- 州(9314)
- 师范大学(9139)
- 基金
- 项目(46824)
- 科学(37256)
- 研究(35070)
- 基金(34843)
- 家(30185)
- 国家(29921)
- 科学基金(25809)
- 社会(22768)
- 社会科(21397)
- 社会科学(21391)
- 基金项目(17572)
- 省(17504)
- 教育(17025)
- 自然(16257)
- 自然科(15879)
- 自然科学(15875)
- 自然科学基金(15598)
- 划(14846)
- 编号(14074)
- 资助(13768)
- 成果(12565)
- 重点(10936)
- 部(10600)
- 课题(10089)
- 创(9790)
- 国家社会(9574)
- 性(9453)
- 大学(9439)
- 发(9436)
- 教育部(9429)
共检索到121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志远
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劳动的一部分。我们只有搞清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这个范畴的内涵,才能进一步理解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价值是由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依据马克思的解释,创造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耗费是指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基于这一质的规定性,可以对劳动概念进行拓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远
人们囿于马克思的部分论断,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范畴,这是不准确的。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剩余劳动主要以价值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范畴一般。剩余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劳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表现为剩余价值,我们应鼓励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
关键词:
商品经济 范畴 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郑志国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主要是把劳动力价值归结为使用劳动力所创造的一部分新价值,忽略了劳动力价值转移。实际上,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一起转移给产品。按照劳动力价值转移的分析思路,能够把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彻底贯彻到剩余价值理论之中,从而发展和完善剩余价值理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文章尝试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探讨:一是依据马克思剩余价值基本理论抽理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并在这些假定条件下构建经典马克思剩余价值函数的基本模型,然后根据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改变部分假定条件,尝试构建一个新约束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动态模型,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二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最大化生产模型与西方利润最大化的沟通与连接的问题,并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两个模型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剩余价值 数理模型 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2009年12月,十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面世。重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巨著,笔者体会依然深刻,感受依然丰富,特别是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以及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所获颇多。本文对商品价值的构成及源泉、价值源泉之活劳动的内涵、剩余价值的主要来源、价值分配以及剩余价值的归属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心得。
关键词: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新思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妙宽
首先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范畴的适用范围 ,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来看 ,剩余价值范畴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共有的范畴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不仅继续适用 ,而且极其重要 ;如果改用其他范畴 ,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其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个来源 ,充分开发一切剩余价值的源泉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来源的最大化。再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种去向 ,注重防止剩余价值的各种流失和浪费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去向的最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欣望 高劲 梁爱云
文章借助中国数据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撑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会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判断,并发现现阶段实际工资的上升并不能扭转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态势,有必要采取其他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政策措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柳晓明 段学慧 王秀芹
与深入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与实质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同,西方市场剩余思想是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研究社会福利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坚持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而市场剩余思想的虚伪性和辩护性源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期望的资本主义永恒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也导致两种剩余的内涵具有根本差异。剩余价值理论将资本与劳动及生产关系相结合,注重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内在本质,西方市场剩余思想则以个体行为最优化为基础进行均衡分析。因此,我们应在对西方剩余思想进行鉴别和批判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分享剩余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东亮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折旧的价值转移过来的部分,包括机器、厂房、土地等,用C表示;第二部分是商品中补偿可变资本的部分,包括原材料、工人工资等,用V表示;第三部分是商品中的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用m表示。 马克思简单地把商品的价值分为C、V、m三部分,他忽略了公共管理部门的作用,这些公共管理部门包括政府、军队等;政府是一个管理者,他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对内,政府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通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宋立
【目的/意义】马克思技术批判的实质是对劳动异化问题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回答。【设计/方法】马克思以技术进入生产过程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为线索,探讨了二者关系的辩证发展,其核心是以剩余价值规律阐释技术发展的资本逻辑及其对劳动者的异化作用,其根本追求是劳动者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结论/发现】马克思技术批判的辩证发展观蕴含着否定之否定规律,预示着劳动者与技术关系在新时代将迎来辩证否定,劳动者终将恢复对技术的支配地位。马克思技术批判辩证观的当代价值是重新确立劳动者对技术的主导地位,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看待技术的作用条件,以及推动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包容性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 技术批判 否定之否定 包容性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邱国栋
本文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 ,肯定了在现代的企业过程中仍然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理论观点 ;重新解释了资本的回报和剥削问题 ;以整体产品概念说明产品凝结的人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或重复性劳动与创新性劳动在内的组合劳动 ;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的创新性劳动是当代典型的复杂劳动 ;企业的净剩余应该是经营者所得的剩余。
关键词:
产业资本 智力资本 剩余分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庆民 唐路元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过去 ,许多人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的理解较为片面。事实上 ,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都涉及对再生产理论的分析 ,分别研究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形式以及总过程 ,它们从抽象到具体、从逻辑到历史 ,构成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研究的体系
关键词:
再生产 资本主义 形式 本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炳豫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生产活动中担任"领头羊"角色的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创新。首先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商品生产的诸多新变化,其中包括劳动资料、产业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后续探究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对剩余价值以及相对剩余价值的创新理解。最后,文章解释了为何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归来之道并论述了人工智能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共享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燊 王君萍
基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相关论点,文章试图探讨房价内生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揭示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下的资本主义矛盾内核和发展必然。研究认为,剩余价值分配方式天然地将利息、地租与房价关联,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环境下房价内生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终运转失败,归根结底在于资本家集团内部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失衡,突出表现在货币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围绕房价对剩余价值的过度攫取,产业资本家所得剩余价值份额相对不足,剩余价值分配结构不利于产业资本的有效积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可持续运转机制遭到干扰和破坏。只有打破围绕房价的利益固化,优化发展主体价值分配关系,振兴产业资本,才有利于矫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转型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
房价内生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剩余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霄男 王让新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着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对亚当·斯密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利润和工资怎样购买不变资本的商品,"斯密教条"缘何会产生以及怎样解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双重性定义该如何理解。这三大问题,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科学评价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地位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