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0)
- 2023(16146)
- 2022(13380)
- 2021(12112)
- 2020(9939)
- 2019(22196)
- 2018(22066)
- 2017(41793)
- 2016(22707)
- 2015(25654)
- 2014(26113)
- 2013(25639)
- 2012(24243)
- 2011(21918)
- 2010(22703)
- 2009(21747)
- 2008(21832)
- 2007(20430)
- 2006(18713)
- 2005(17619)
- 学科
- 济(116545)
- 经济(116387)
- 业(88821)
- 管理(83478)
- 企(79711)
- 企业(79711)
- 方法(37153)
- 业经(34159)
- 财(32761)
- 农(31469)
- 中国(31075)
- 地方(28715)
- 数学(27580)
- 数学方法(27282)
- 制(26109)
- 务(22385)
- 财务(22340)
- 财务管理(22293)
- 农业(22206)
- 企业财务(21100)
- 技术(19963)
- 理论(19488)
- 体(19191)
- 学(18767)
- 银(18623)
- 和(18612)
- 银行(18602)
- 融(18109)
- 金融(18105)
- 行(17926)
- 机构
- 学院(340224)
- 大学(333799)
- 济(148208)
- 经济(145088)
- 管理(127016)
- 研究(116581)
- 理学(105829)
- 理学院(104675)
- 管理学(103179)
- 管理学院(102521)
- 中国(93744)
- 财(73474)
- 京(71781)
- 科学(66127)
- 所(59333)
- 江(56809)
- 财经(55720)
- 中心(53021)
- 农(52816)
- 研究所(52017)
- 经(50034)
- 北京(46240)
- 经济学(45410)
- 州(45080)
- 范(43594)
- 业大(43345)
- 师范(43189)
- 院(41717)
- 农业(40513)
- 经济学院(40384)
- 基金
- 项目(201765)
- 科学(159301)
- 研究(154592)
- 基金(143830)
- 家(122218)
- 国家(120988)
- 科学基金(105061)
- 社会(99691)
- 社会科(94351)
- 社会科学(94329)
- 省(81137)
- 基金项目(74784)
- 教育(70458)
- 划(65314)
- 自然(63655)
- 编号(63177)
- 自然科(62141)
- 自然科学(62126)
- 自然科学基金(61070)
- 资助(58699)
- 成果(52938)
- 发(48216)
- 重点(45332)
- 课题(45294)
- 创(44328)
- 部(44208)
- 制(42308)
- 国家社会(40826)
- 创新(40640)
- 业(40406)
- 期刊
- 济(190973)
- 经济(190973)
- 研究(112409)
- 中国(79218)
- 财(62228)
- 管理(56676)
- 农(51823)
- 学报(45330)
- 科学(44085)
- 教育(40588)
- 融(38664)
- 金融(38664)
- 大学(36141)
- 农业(34759)
- 学学(33829)
- 技术(33729)
- 业经(31122)
- 财经(29490)
- 经济研究(29434)
- 经(25651)
- 问题(23703)
- 技术经济(19860)
- 业(19741)
- 贸(19121)
- 世界(18041)
- 现代(17294)
- 国际(17178)
- 商业(16549)
- 财会(16394)
- 经济管理(16143)
共检索到559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秀玲
对香港经济转型中制造业发展路向的探讨蔡秀玲(福建师大经济研究所讲师,福州350007)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经济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转型。据资料显示,香港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24.3%降至1995年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亚平
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 的分工格局中,中国内地以其雄厚的加工制造基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朝着全球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与香港邻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加工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国强
香港将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它正处在主权回归过渡的后期。在“九七”前后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是过渡后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此,有必要促进香港制造业转型,创造香港新的相对优势。 早在50、60年代,香港就已是亚洲重要的轻工业中心。进入70年代以后,香港制造业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与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一起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80年代初以来香港制造业同其它“三小龙”一样,面对着成本上涨、劳工短缺使其竞争力削弱的威胁。其它“三小龙”的制造业结构重整焦点是提高资本及技术密集程度,而香港厂商则主要是把大量劳动密集的生产工序迁往内地,把总公司包括采购部、营业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卓松
香港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思考香港华闽公司许卓松制造业曾在香港的经济发展中辉煌十载,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至八十年代初,随着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制造业大举北迁内地,从此风光不在,但对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重大作用,并仍是香港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服务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德才 李廉水 杜凯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分析了1995-2004年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状况,并且对制造业进行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制造业 3R原则 发展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佳莹
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它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是:在国际环境顺利时,善于把握时机加速经济发展;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政府及时进行调整经济政策,企业自身的改革发展使其产品由"香港制造"转变为"香港创造",从而在逆境时求得生存和发展。我国许多区域的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目前面临的迫切难题就是寻找下一阶段自己所拥有的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能迅速地使产业升级,并适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和财富。我国香港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升级过程所呈现的特点、经验对正处于产业升级的我国许多区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产业升级 香港 制造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根荣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产业。上海装备制造业是上海工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上海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重要体现。21世纪以来,在中国入世和上海申博成功的背景下,上海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上海装备制造业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尽快实行产业转型,即装备制造业由制造型产业转变为制造-服务型产业,成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应对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
关键词:
产业转型 上海装备制造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晓玲 丁琦
从21世纪初开始,在新一轮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转移"趋势日渐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以何种方式加入国际产业链条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应如何克服地方性产业集群同质性竞争的格局,支持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产业链条的高端就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忠惠
香港企业文化特征是由香港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独特的经济环境决定的。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居民,98%是中国人,因此,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在这里根深蒂固。但是自1842年以来,香港又一直在英国殖民者统治之下,西方文化150多年的侵蚀,使香港成为东西方文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房林 王述英
制造业是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本文从天津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归纳出其发展特点,依据其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天津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产业融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董宣忠
从70年代末开始,香港制造业大量北移,造成“空心化”。“空心化”影响着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因此需要香港政府、中国政府和香港工商各界通力合作。港府应对香港制造业予以更多的支持;香港工商界应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加强对制造业技术研究的投资;中国政府要为香港的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由香港引进的技术要提高要求,可考虑向香港输出科技人员,以及利用在港的中资企业以保持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香港的工业,主要是指其制造加工业。香港制造业的发展条件先天不好,一无资源,二无广阔的内需市场,三是场地紧张。但是香港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却有很强的竞争力,如电子、制衣、钟表、塑料、玩具等制品的出口量和值名列世界前茅。制造业的成功使香港成为远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为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晋升为国际著名的经济大都市立下了汗马功劳。制造业的竞争力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以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香港的本地科学技术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而在引进和实际应用外国科技方面却有很大的优势,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洲
2006—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了9.3个百分点,而人均GDP并未达到能够主要依靠服务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水平,制造业比重的过早、过快下降引发了广泛的担忧。研究认为,在满足工业化一般规律、符合当前技术革命时代特征和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制造业比重存在一个“合意”区间,这一区间低于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高于中等发达国家当前平均水平,略高于日德韩等制造强国当前水平、显著高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制造业比重的峰值,同时能够保障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战略目标的实现,即在2025年为26.8%~27.3%、2030年为26.3%~26.6%、2035年为25.6%~26.0%。技术进步、国内市场增长、要素配置优化、产业政策改进、区域布局调整能够为我国制造业在产值规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加值比重稳定在“合意”区间提供支撑,而要释放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则需要着力培育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的能力、发展动力稳定转化的能力和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
关键词:
制造业 制造业比重 合意比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倜龙 郭克莎
本文采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以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比值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比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该比值之间呈现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在一定区间内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比重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超出该区间之外时,数字经济会降低制造业比重,且降低速度边际递增。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促进产业融合这条路径影响制造业比重。在数字经济发展前期,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而稳定制造业比重,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越高,制造业越倾向于服务化而降低制造业比重。本文的结论意味着,数字经济在短期内对制造业比重稳定是有利的,但长期而言,数字经济依然无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演变所遵循“库兹涅茨”规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比重 政府干预 产业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